最新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5篇)
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篇一
香河十二中崔丽娟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程度。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科学的、精要的、适中的;从教学目标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是明确的、集中的、可测的;从实现程度角度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帮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
一、深入钻研,用好教材
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深入地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及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用好教材时应注意:
1.仔细研读教材,主动驾驭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通用的、共性的,具有简约化的特点。由于篇幅限制,教材中有的内容没有提供详尽的材料,也没有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念驾驭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这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经过这样一系列思考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正所谓“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如果教师只在“浅水湾”打转转,看见“鱼虾”便止步,抑或误把“鱼虾”当蛟龙,那么他对教材的理解一定是浅薄的,也就谈不上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了。
2.合理地确立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教学内容的深度就是知识的难度。教学难度太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度太大,容易挫伤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适难度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师在保证知识技能目标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深挖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充实、丰富。
3、细挖深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笛卡尔说过:“数学是使人类聪明的一门科学”,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形成数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学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作为知识的数学往往出校门不到几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印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如果说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条明线,那么蕴涵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一条暗线。
二、精心设计,合理引导
教学设计是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导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拟定教学过程的活动。这一过程既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决定着教学的实施与效果。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慧,体验到探索学习的情趣和学习成功的快乐。
1.以有效的情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为素材,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就会获得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双赢”。
2.让真正的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一种体验学习,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流到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因此,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正的探究,亲历知识的形式过程,学生的想法、见解才能在表达碰撞中不断提升,才能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实现有效探究,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哪些情况需要学生探究。
一般来说,形成性知识需要学生探究,即形成数学概念、定律或公式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规定性知识,不需要学生探究,即概念的约定属性等。二是如何组织学生有效探究。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搭好探究的平台,如创设情境,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待探究的问题。搭建好使学生明确任务的问题式平台;让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填表、记录、分析等过程,搭建好让学生探究的实践式平台;采用与教材对照,与他人比较等方式搭建好让学生进行评价的参照式平台。其次教师应提供最佳的探究时空,使学生完成有效的探究活动。3.用巧妙的引导,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既能有效地巩固深化知识,又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提升和发展。只有适时、适度、适法的引导,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适时体现在:
(1)妥善处理,先与后的关系。是先引导再探究还是先探究再引导,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2)妥善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当学生的思路偏离学科特征时,教师应引导转向;当学生思路出现障碍时,教师必须排忧解难、点拔指导。
(3)妥善处理优与多的关系。当学生的思路与他人重复时,应引导学生另觅新法;当学生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时,应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方法。
适度体现在: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度,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度,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度。
适法体现在:应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得法。如:如何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学会看书自学、自评;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何开展讨论分析;如何学会观察、思考等等。
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题下,教师根据复杂的课堂变化,以学生的课堂反馈等生成资源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策略展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因学情的变化,对教学过程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展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应双方积极对话,思维不断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充满智慧的劳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或方法的自我建构。
在我们大力提倡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教师在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因势利导,让生成成就精彩。
1.关注“节外生枝”
在动态的教学中,过程远比预设和计划生动、丰富,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因此,往往出现了许多“节外生枝”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而必须冷静面对,捕捉有价值的“意外”资源,给予适时引导,并即时纳入弹性灵活的临场设计中,让学生顺着自身的“意向”不断深入。2.善待“错误资源”
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缺乏对其本质特征的把握,因此,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一方面要尊重他们的“原创思维”,不能一味地呵斥或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应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得以及时拨乱反正,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因“错误”而精彩。
3.挖掘“与众不同”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当学生有了一些非常规的想法、举措,教师不能囿于自己的一般认识,轻易的否定学生,而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去说、去做,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挖掘其“闪光点”,给予肯定与赞赏,激活非常规思维中创造性的合理成分,促成精彩的动态生成,使原本平淡的课堂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呈现出“喜看稻菽千层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美景。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应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为学生持续、有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篇二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实施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 45分)
1、在教学研究中,能够让教师受益最大的环节应该是(d)a提出问题 b方案设计 c落实方案 d自我反思
2、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c)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静态知识
3、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是(b)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静态知识
4、教育的最终目标是(c)
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解题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5、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b)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6、校本研究的直接目的是(a)a、改进学校工作能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b、提高学校声誉c、改进教学形式和效果d、响应上级号召
7、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的教学范型就是d a自我反思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d教学模式
8、组织年级组或学科组教师,共同研制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这是一种(b)a教育评价 b课程开发 c教法研究 d校本管理
9、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校本研究方式(c)
a授受法 b档案法 c教育叙事 d实验教学
10、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这就是(b)a刺激 b反思 c激励 d常态
11、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者是(c)a华生 b罗索 c加德纳 d斯宾塞
12、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a)a平等的 b师严道尊 c学生是上帝 d学尊师卑
13、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
a以学生为本 b以教师为本c以学校为本d以教材为本
14、校本研究的基点也就是起点应该是(d)a教材 b教师 c学生 d问题
15、利用教师同侪之间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b)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学校为本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6、关于“集体备课”论述正确的是(bcd)
a教师必须有着不同的想法 b教师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解决教学设计中的某些问题 c统一教学进度 d统一考试方式
17、所谓“集体听课”论述正确的是(bcd)a将教师在黑板上的教案抄到听课笔记本上去 b听课程上学生的反应
c听教学中出现的“教学事件” d课后评“教学事件”,使教师共同取得进步
18、对大部分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借鉴“他人经验”比较现实的方法包括(abc)a集体备课 b集体听课 c精读或者浏览他人文章、书籍 d脱产进高校深造
19、下列哪些属于调查研究可以采用的方法(bcd)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观察法 d访谈法 20、新课标为何众多老师难以读懂(ab)a课标自身精炼、简洁,“微言大义” b不清楚新课标制定背景,很难理解
c课标制定不系统、不规范 d课标讲述过于笼统,教师基本功太差,难以读懂
21、说课有三种路径,即(abd)
a备课后 b上课后 c学校领导批评后 d评课后
22、有效教学的三个重要标志是(abd)
a主动探究 b投入情感,坚定意志 c要有生活实践 d教师引导
23、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即(bcd)
a提高身体素质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4、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哪些角色(abcd)a组织者 b指导者 c帮助者 d促进者
25
最新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