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总结(五篇)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总结篇一
[论文关键词]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 信息网络 黑客 防火墙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政府、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由于计算机网络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网络信息容易受到来自黑客窃取、计算机系统容易受恶意软件攻击,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与保密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详细阐述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进而提出几种常用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为目的而连接起来的,在协议控制下,由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若干台终端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便于终端和计算机之间或者若干台计算机之间数据流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系统的集合,这些计算机系统应当具有独立自治的能力。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资源的共享,而用户本身无需考虑自己以及所用资源在网络中的位置。资源共享包括硬件共享、软件共享和数据共享。随着网络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化在给人们带来种种的方便同时,我们也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尽管我们广泛地使用各种复杂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通道控制机制,但是,仍然有很多黑客的非法入侵,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何解决各种来自网络上的安全威胁,怎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进行分析,总结出对威胁网络安全的几种典型表现形式,从而归纳出常用的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
由于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联性等特征,致使网络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和其它种种攻击。
(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主要有:信息泄露、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网络滥用。
信息泄露:信息泄露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他是指信息被透漏给非授权的实体。常见的,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 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射频截获、人员的有意或无意、媒体清理、漏洞利用、授权侵犯、物理侵入、病毒、木马、后门、流氓软件、网络钓鱼。
完整性破坏:可以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来等方式实现。
拒绝服务攻击:对信息或资源可以合法的访问却被非法的拒绝或者推迟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操作。
网络滥用:合法的用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外联、非法内联、移动风险、设备滥用、业务滥用。
(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窃听、重传、伪造、篡改、拒绝服务攻击、行为否认、电子欺骗、非授权访问、传播病毒。
窃听:攻击者通过监视网络数据的手段获得重要的信息,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的泄密。重传:攻击者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篡改:攻击者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再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的破坏作用最大。
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
行为否认:通讯实体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
电子欺骗:通过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来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达到掩盖攻击者真实身份,嫁祸他人的目的.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非常高,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在当今网络化的世界中,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在方便了人们使用的同时,也使得网络很容易遭受到攻击,而攻击的后果是严重的,诸如数据被人窃取、服务器不能提供服务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推动了物理措施、防火墙、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病毒的防护等各种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蓬勃发展。
物理措施:比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等措施。
防火墙: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高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对专用网络的非法访问。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
数据加密: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
病毒的防护:在企业培养集体防毒意识,部署统一的防毒策略,高效、及时地应对病毒的入侵。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近几年来,都是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安全审计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等等。
目前市场普遍被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有: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黑客跟踪技术。但是,有了安全技术还是远远不够,许多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都与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有关,所以,我们要有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并建立起相应的安全机制(比如: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信息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公正机制等)就可以使网络安全得到保障。
四、结束语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已越来越受重视了。虽然现在用于网络安全防护的产品有很多,但是黑客他们仍然无孔不入,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本原因是网络自身的安全隐患无法根除,这就使得黑客进行入侵有机可乘。尽管如此,随着网络安全技术日趋完善,降低黑客入侵的可能性,使网络信息安全得到保障。如何把握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
时,又能使信息安全得到保证,这将是我们培养新一代网络管理人员的目标。
参考文献:[1]张民、徐跃进,网络安全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2]许治坤、王伟、郭添森、杨冀龙,网络渗透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11.[3]武新华、翟长森等编著,黑客攻防秘技大曝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译)吴世忠、马芳,网络信息安全的真相,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9-1.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总结篇二
大学
计算机网络安全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安全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章 windows服务器的安装...............................4 1.1需求分析:.............................................4 1.2设计实现:.............................................4 1.3安装检测:.............................................6 第二章iis的安装与配置....................................7
2.1需求分析:.............................................7 2.1.1 iis简介............................................7 2.2设计实现:.............................................7 2.2.1 iis安装............................................7 2.2.2
图4.2.3-2
步骤三:点击下一步,设置动态更新为“允许非安全和安全动态更新”,完成新建区域向导,正向查找区域新建并配置完成。
图4.2.3-3 正向查找区域新建并配置完成
步骤四:在新建区域中添加主机,完整名称为里面的主机名为dns的记录,选择它并确定。
图4.2.4-5新建指针配置
步骤六:完成后 再按 【确定】(这是建立反向解析,),并在网络中的其他主机中设置dns服务器地址为172.16.102.221其他主机能够顺利上网。
第五章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5.1需求分析:
dhcp 服务器本身必须采用固定的ip地址 为dhcp服务器的规划可用ip地址
5.2设计实现: 5.2.1安装dhcp服务器
步骤一:在windows server 2003 的“开始”
最新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总结(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