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阶段成果展示2试卷三年级语文(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阶段成果展示2试卷三年级语文篇一

(提交时间:

2012-10-16 11:34:50)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前滚翻 教学目标

1、了解前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和一种应急技能。

2、通过教学使85%~90%的学生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了解前滚翻动作的关键是团身紧。发展学生灵巧、协调和平衡素质。

3、通过游戏练习,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创新能力。

4、树立较好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并敢于表现自我的良好品质。

5、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团身紧

教学难点:身体依次着垫,滚动圆滑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二、游戏导入:

教师创设森林游玩的情境,沿途模仿所见各种动物动作(兔子、青蛙、小鸟、刺猬„„),欢快地做游戏“高人、矮人”。

三、技能学习:

1、老师创设森林遇险情境,同学们被困在一个小土坡上,怎样才能安全地离开?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勇敢组、团结组、守纪组、合作组,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学习应急技能――前滚翻,运用技能摆脱危险。

2、用皮球与砖块滚动的比较,引导同学们模仿“小刺猬”和游戏中的“矮人”动作,体会团身紧的动作要领,复习前后滚动。

3、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提示重点难点,传授动作口诀: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同学之间团结协作。

4、学生尝试练习,相互对比,集体研究,大胆展示。学生自评,组内自评,老师评价。

5、老师巡视指导,对于未能完成动作的同学,指导小队同伴帮助完成。

6、老师评价各队学习情况,在表现突出的小队的队旗上加上星星。

四、拓展应用:

1、老师带领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本领,安全地离开了小土坡,穿过了一片小树林,这个时候迷失了方向。老师引导同学们运用二年级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所讲到的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辨清了方向,到达了安全的地方。

2、老师利用教具设计出野外有可能出现的地形(小溪、山坡、山洞、独木桥),引导运用学过的跨越、前滚翻等技能完成练习。

3、老师引导同学们利用教具,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勇敢者之路”,分组比赛。

4、老师评价各组表现。

五、课堂延伸

1、放松舞蹈,欢庆成功。

2、学生自评,老师评价。

3、小结:(1)前滚翻是一项很实用的自我保护方法,在我们平时的球类类活动中也常常用到,例如排球运动员在救球时就会常用到滚翻动作。(2)参加野外活动时,要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出现危险情况,遇到危险情况要镇定,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摆脱困境。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材的处理、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学法的创新、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等方面都较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课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森林游玩、突遇险情、学技自救、安全脱险、技能拓展。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情景感染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2、巧设铺垫,层层递进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前滚翻,完成动作的重点在于团身紧。在课的导入部分两个游戏活动中,“小刺猬”和“矮人”都有团身动作,学生在游戏中不经意地完成了练习,为接下来学习前滚翻动作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团身紧”这个动作要领,留下了初步印象。在讲解前滚翻动作要领时,通过“皮球”与“砖块”滚动的比较,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要把动作做好,就要做到“团身滚动像圆球”,再一次强调了本课的重点“团身紧”。

3、小组合作,互助互评

本课在学法方面,着重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学困生,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指导帮助,而是指导本组的同伴进行帮助、指导,以小组成绩来衡量评判,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评价方面,本课采用了学生自评、组内自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4、拓展创新,运用技能

本课通过创设技能应用情境,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反复的在实际中应用,深切地感到学到的体育技能是十分有用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跨越、跳跃、爬行等技能,本课在拓展应用部分,创设的“勇敢者之路”的游戏,为学生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路线。通过应用,既加深了学生对技能的熟练程度,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为本单元第5课时“向前跳下接前滚翻”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新课标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需要我们教师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师生的情感体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让教学“生动起来”。

《触物往返跑》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习“触物往返跑”的技术动作,使85%的学生学会快速跑行进中快速触物回跑的方法。

2、培养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和触物折返转身时的动作速度及反应速度能力。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及团结协作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快速奔跑,侧身触物; 难点:触物与快速跑的结合。教学流程:

(一)趣味热身:

情景导入(主线:欢欢喜喜过除夕)

音乐(春节序曲)导入,什么时候能听到刚才的音乐,过年的时候,你们都干些什么呢?引出“包饺子、放烟花、打电话拜年、看春晚”等活动。下面我们做一个包饺子的游戏。(1)、热身游戏——包饺子 ①、教师讲解游戏方法规则。②、组织学生进行游戏。③、及时点评小结。(2)、热身操:(兔子舞)①、教师领做热身操。

②、学生跟随音乐模仿教师的动作,活动四肢。

(二)、引导探究

主教材一(触物往返跑)

1、创设情景,引入触物往返跑

2、讲解点烟花游戏的方法

3、学生尝试练习,体验动作。

4、教师通过语言引导,逐层深入,让学生掌握动作。

5、触物往返跑动作要领:快速奔跑——制动下蹲——侧身单手——转身回跑

6、学生认真练习,积极思考

7、总结动作要领,完成练习。

8、比一比,看谁点烟花最迅速

9、教师点评,小结。

(三)、游戏——打电话

1、语言导入:

2、教师讲解及示范游戏方法及规则。

3、组织学生参与游戏练习。

4、组织比赛、要求学生努力完成。

5、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号码拨号,送出祝福。

6、教师及时点评。

(三)、快乐延伸:

1、放松整理运动(音乐—难忘今宵)

2、课后评价:(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动作要领是什么?(2)、谈谈你的体会,触物往返跑在平时生活中能在什么时候具体用到?

3、宣布下课。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哨子一把,毽子40个

八、运动负荷预计:

在教师指导、启发、点拨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反

思:

一堂课或许微不足道,一堂课或许精心准备,一堂课或许转变人生„„而我的这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现在来说一说课中自己发现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

在课的开始,教师运用音乐《春节序曲》导课,充分抓住学生的主观感官,带领学生一同进入过除夕的情景,并询问孩子们在过年的活动,引出后面的包饺子、放烟花、祝福语、看春晚等活动,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在准备部分里引导孩子做游戏“包饺子”时,教师和学生参与一起游戏,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了身体,调动了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最后游戏的点评时不够清楚,没有能充分发挥游戏的评价功能。“细节决定成功,细节章显老师的智慧”我觉得句话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在主教材触物往返跑教学中,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学习体会快速跑与触物的结合。先是创设“过年放烟花”的情景,让学生用身边的生活学会理解动作,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成四小组,让学生体会触物往返跑的技术,并逐步通过语言引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快速奔跑—制动下蹲—侧身单手—转身回跑的技术要点,并能完成练习。最后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加强技术动作。

再第二个环节中,同时我在教学中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往返跑的教学不再那么枯燥,我采用打电话送祝福的游戏,在这过程中,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认真,活动兴趣浓厚,为了缓和学生体力,我更多的是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尽量的去体验游戏的带来的快乐。

结束部分,我采用音乐《难忘今宵》,带领学生一起做放松操,让学生舒展一节课以来的疲劳身体,充分享受运动给他们的快乐。

在这节课中,细节上的处理,我有待加强,一节课里,虽然时间只有40分钟,但学习的地方却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更多。

阶段成果展示2试卷三年级语文篇二

“小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

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发布:胡学贵 时间:2011/11/24 17:38:44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论:

0

1193 讨“小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阶段性总结

石嘴山市第十二小学:胡学贵

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进行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它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真正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家校同向抓好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研究作为突破口。我校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我们通过开展《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的目标就是想为这些农民工子弟的学生建立这种“志趣的学习生活氛围”,致力于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题立项以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探讨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探讨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不良习惯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3.探讨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预习,这些良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何意义。

4.探讨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方面,还有哪些值得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我们利用教师调查问卷和查阅资料等形式,探讨了“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不良习惯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预习,这些良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何意义”。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我们今后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性很强的可靠的研究参考依据,更坚定了我们进行此项研究的决心。

第二,我们利用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教师观察等形式,,了解了“小学生在语文预习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不良习惯”、探讨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预习习惯方面,还有哪些值得可行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后均存在着不良的习惯,比如:1.有的学生惰性强,不爱学习,预习敷衍了事,或者不会预习、不预习,预习作业完成极差;2.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花了功夫,但预习方法不正确,预习效果事半功倍;3.有的学生家庭教育滞后,导致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缺乏主动的预习习惯;5.预习课文时,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6.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7.部分学生预习时,依赖从书店买来的《一点通》、《字·词·句·篇》等教辅资料,自己没有动脑思考,把预习当成应付差事;8.绝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有限,无法利用网络资源等媒介搜集学习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等媒介搜集学习资料总

阶段成果展示2试卷三年级语文(4篇)

阶段成果展示2试卷三年级语文篇一(提交时间:2012-10-16 11:34:50)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前滚翻 教学目标1、了解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