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学期初中数学教案(5篇)
一学期初中数学教案篇一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
-3-4表示-
3、-4两数的代数和,-4 3表示-
4、 3两数的代数和,3 4表示3和 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
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讲评(-9)+(-6)-(-11)-7.
(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
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
2.判断
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
7、正
1、负
5、负9;
b.减
7、加
1、减
5、减9;
c.负
7、加
1、负
5、减9;
d.负
7、加
1、减
5、减9;
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
【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
-9+6+11-7
=-9-7+6+11.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填空:
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师:-9-7+6+11怎样计算?
学生活动:口答
[板书]
-9-7+6+1
1=-16+17
=1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1.计算(1)-1+2-3-4+5;
(2).
2.做完前面两个题目计算:(1)(+9)-(+10)+(-2)-(-8)+3;
(2).
学生活动:四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教法说明】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
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
1.减法转化成加法;
2.省略加号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三)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4)
计算:(1)12-(-18)+(-7)-15;
(2).
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
(四)归纳小结
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活动:口答.
【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八、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5)+(+7)-(-3)-(+1);
(2)10+(-8)-(+18)-(-5)+(+6).
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
3.计算
(1)0-10-(-8)+(-2);
(2)-4.5+1.8-6.5+3-4;
(3).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1.计算:(1)-8+12-16-23;
(2);
(3)-40-28-(-19)+(-24)-(-32);
(4)-2.7+(-3.2)-(1.8)-2.2;
(二)选做题:(1)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十、板书设计
一学期初中数学教案篇二
数学归纳法
(一)
【
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通过题目当中给出的问题,分析归纳出所给题型的规律并正确解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情景,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构建过程,体会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师生互信,生生互助,共创教学相长的教与学氛围。
【教学重点】
归纳法的意义的认识,初步能分析数字类型题目并进行归纳其规律。
【教学难点】
准确的找到题目当中透露出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动思维
情境
一、明朝刘元卿编的《应谐录》中有一个笑话:财主的儿子学写字.这则笑话中财主的儿子根据“一是一横,二是二横”得出“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的结论。教师分析:财主的儿子很傻很天真,但他懂一样思想方法,是什么?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这种由特殊情况归纳出一般情况的方法——归纳法,这就是今天的课题。人们通常也会用归纳法思考问题,小孩也会由此
出什么年龄人该叫爷爷,什么年龄人叫阿姨等等。二.例题引入,巩固新知
许多人过生日都有请好朋友吃蛋糕的经历,其实切蛋糕可有讲究了:一刀讲蛋糕至多切成2块,两刀可以至多切成4快,三刀至多可切成7快,那么问切5刀最多切成几块呢?
通过这一例体,初步引入归纳法的概念,即象这种从个别情况向无穷情况推理的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归纳法。并引导学生分析每加入一刀,蛋糕的块数增加有何规律,初步的进行归纳。
三、
提高巩固1.先找规律,再填数
2.乘火车从杭州到上海共有8站(包括杭州和上海)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要你设计这条线路的单程车票,你准备多少种车票?
3..如图所示,工作流程线上放置着5个机器人,还放置着一只工具箱,5个机器人取工具箱的次数相同。如果ab=bc=cd=de,将工具箱放在何处,才能使机器人取工具所花的时间最少?
4..已知下列等式:① 1
=12;
② 13+23=32; ③ 13+23+33=62;
④ 13+23+33+43=102 ;
„„ „„
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
5.如下数表是由从1 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1)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它是自然数的平方,第8行共有个数;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行的第一个数是,最后一个数是,第n行共有个数;(3)求第n行各数之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步为学生引入数学归纳法这一概念,并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归纳法找到一些题目当中的规律,由于是新课,学生一时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应当创设更多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并加以引导。【板书设计】
一学期初中数学教案篇三
多项式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多项式及其有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以及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项式的概念及与单项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多项式的项及次数. 教学关键
弄清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次数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提问单项式的定义,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二者有何区别? 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导言
上一节学习了单项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代数式的相关内容,首先请同学们说出这个式子-8-7 4-6的两种读法: 学生回答:(1)负8减7加4减6
(2)负8,负7,4,负6的和
二、新课
1.多项式的定义
教师:请同学们仿照上述读法中的第二种读法读一下代数式:x-5,6x2-2x 7,a2 ab b2. 学生:x-5是4x与-5的和;
6x2-2x 7是6x2,-2x,7的和; a2 ab b2是a2,ab,b2的和.
教师:很好,那么这当中的x,-5,6x2,-2x,7,a2,ab,b2都是什么啊?(如果学生没反应过来可以提示上面这8个式子都是表示数字与字母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与上课的复习内容相对应,学生应回答出来的)学生:都是单项式!教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由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为了把这样的代数式与单项式区别开来,我们把它称为多项式.并把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称为项 多项式的定义(教师板书):(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如,多项式6x2-2x 7中,6x2,-2x,7都是它的项,其中7是常数项. 要特别注意项的符号,多项式6x2-2x 7的第二项是-2x,不是2x.一般地,多项式中的“ ”号、“-”号,都看成这个多项式各项的性质符号.(3)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如,x-5是二项式,6x2-2x 7,a2 ab b2都是三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
在多项式x-5中,次数最高的项是4x,它是一次单项式.
在多项式6x2-2x 7中,次数最高的项是6x2,它是二次单项式. 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如,x-5是一次二项式.6x2-2x 7是二次三项式.a2 ab b2是二次三项式. 注意点: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的项的次数和 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应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填表:
注:此表的目的是让学
最新一学期初中数学教案(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