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流程(五篇)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流程篇一
1、胎儿期:受孕最初8周的孕体称胚胎,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
2、围生期:自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一周。(此期小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
3、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28天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
4、婴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
1)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2)此期:易感染。
5、幼儿期:1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1)此期意外事故较多见。
2)饮食过渡,腹泻,营养性疾病。
6、学龄前期:3周岁到6-7周岁入小学前。1)智力发育增快,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2)意外事故较多见,营养性疾病较少。
7、学龄期: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前(12-13岁)★总结:
1、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围生期、新生儿期
2、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婴儿期、青春期
3、意外事故多见,营养及腹泻疾病多见时期:幼儿期。
4、智力发育最快及意外事故多见时期:学龄前期。第二节、生长发育( 5:00)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个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1)n系统:先快后慢 2)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3)体格发育:快慢快
4)淋巴系统:儿童期较迅速,青春期达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体格生长★
1、体重:是反映儿童体格发育与近期营养情况的指标。
1)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天内,下降原有体重的3%-9%,至7-10日体重逐渐恢复至出生时体重。(吃奶好、精神好、睡眠好)2)平均体重3kg。
(出生时)3kg →(3个月)6kg →(1岁)10kg→(2岁时)12kg 总结:
1、体重=年龄×2 8 体重:出生时体重 月龄×0.7(小于6个月)体重=6 月龄×0.25(7-12月)★体重=(月份 9)/2★
★7.5kg 是个分界线,提示6个月,小于7.5kg,则小于6个月,大于7.5kg时,则大于6个月。
2、身高(长)=年龄*7 7.5(2岁以上)→骨骼发育 1)★出生时:50cm★(第一个50)2)1岁时:75cm 3)2岁时:87cm
3、头围
1)出生时34cm 2)前三个月、后九个月长的一样,都长6cm,故1岁时:头围46cm 3)★5岁时头围:50cm★(第二个50)
4、胸围
★1岁时:头围等于胸围 ★骨骼发育★
1、前囟:菱形,1-1.5岁时闭合
后囟:三角形,生后6-8周时闭合。
2、脊柱发育(3个生理弯曲)3月抬头:颈椎前凸 6月坐:胸椎后凸 1岁走:腰椎前凸
3、骨化中心:
★2-9岁时:岁时 1, 10岁时出齐,共10个★
4、牙齿发育
乳牙:生后4-10个月开始萌出,2.5岁出齐,共20个。恒牙:6岁左右开始萌出,共32个。骨化:新生儿期开始。★运动和语言发育★ 1、2岁左右会双脚蹦,会用勺子吃饭、对人、事有喜乐之分 2、3岁会骑三轮车、会唱儿歌
3、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4、5-6个月会发单音、7个月:能发“爸爸、妈妈”等复音。第三节★儿童保健★ 卡介苗 0 乙肝疫苗:0、1、6 脊髓灰质炎糖丸:2、3、4 百白破疫苗:3、4、5 麻疹疫苗 8 第四节、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儿童营养基础
1、掌握一个数字:50%(第三个50):小儿基础代谢占总能量的50%。
2、★1岁以内婴儿每日所需能量:100kcal/kg、需水:150ml/kg★
3、糖50%、脂肪35%、蛋白质15%
二、婴儿喂养(一般于12个月左右可完全断奶,最多至2岁)
1、优点:
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消化吸收。①白蛋白多、酪蛋白少。
②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易消化吸收。③乳糖量多,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④钙磷比例适宜,易于吸收。
2、人工喂养:
★★ 100ml含8%糖的全牛奶供能约100kcal,所以婴儿每日需8%糖牛奶100ml/kg ★例题:一个3月婴儿,体重6kg,每日需喂8%糖牛奶量为:600ml,需水900ml,故除配奶用水外,剩余300ml水可以分次饮用。
3、过渡期食物(自拟磨碎)
1-3个月:汁状食物 4-6个月:泥状食物 7-9个月:末状食物 10-12个月:碎状食物
三、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4:00)
题眼:冬天出生的孩子。
1、★临床表现★ 1)初期(早期):易激惹、枕秃。2)活动期(激期): 6月以内颅骨软化 7、8月方颅、手镯、脚镯 1岁鸡胸、串珠肋、漏斗胸 1岁后,o型腿、x型腿。3)恢复期 4)后遗症期
2、诊断:
1)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
2)血清25-(oh)d3、1,25-(oh)d3水平明显降低
3、预防治疗:
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制剂、孕母饮食多补富含vd及钙磷食物。
四、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搦症
1、血清钙离子降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2、早期: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3、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无热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
2)隐匿型: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troussseau征)
4、诊断:查钙
5、治疗:补钙
五、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6:40)
1、临床表现:★先瘦肚子后瘦脸★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
2、★题眼:★皮下脂肪,提示营养不良。0.4是分界线。
中度:0.4cm以下、轻度:0.4cm以上。重度:消失。
3、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最多见。
2)各种维生素缺乏:a、d常见。3)感染
4)自发性低血糖
第五节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0:30)
一、新生儿特点
1、足月儿: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毫毛少。
2、早产儿: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阴囊少皱,指甲未达指尖、足底纹理少。
3、足月儿生后1小时内呼吸频率:60-80次/分。1小时后降至40-50次/分,以后维持在40次/分。
4、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及肺不张。
5、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呈墨绿色。
6、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吸允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7、易发生酸中毒。
8、产热依靠棕色脂肪。早产儿,棕色脂肪少,常出现低体温。
二、新生儿护理
1、★新生儿保暖★:体重小于1000g的早产儿,保暖温度35度,每长0.5kg,温度降1度。
2、喂养:鼻胃管喂养
3、新生儿生后应立即肌注维生素k1,1mg,早产儿连续用三天,以防新生儿出血症。
三、新生儿窒息:
首先清理呼吸道、然后给氧。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1、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2、淡漠、激惹相交替(轻度)→惊厥(中度24-72小时内)→昏迷(重度:72小时以上)
3、★苯巴比妥:新生儿。★地西泮:除新生儿外,其他均用安定。
五、新生儿黄疸
1、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红细胞数量过多、红细胞寿命较短、旁路胆红素来源较多)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不完善
4)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
2、病理性黄疸
1)出现过早,24小时内。2)消退晚3)增长快 4)主要见于:
六、新生儿溶血病
1、常见类型:
1)母o型,孩子a或b型、2)母rh阴性,孩子rh阳性、抗d
2、★贫血、肝脾肿大、黄疸是溶血三大临床表现。★
3、并发症:
1)核黄疸(肝性脑病):游离胆红素最容易进入大脑。
★首先出现嗜睡,喂养困难,吸允无力,拥抱反射减弱、消失,肌张力减低。
4、诊断:查血型。
5、治疗
1)光照:蓝光照射。足月儿胆红素大于12mg/dl,早产儿大于10mg/dl 2)换血:一般为患儿血量的2倍(约150-180ml/kg)。①足月儿总胆红素大于20mg/dl ②abo血型换孩子的血型、rh血型溶血,换母亲血型。
七、新生儿败血症(★题眼★:脐部有脓性分泌物)
1、病因:感染(产前、产后感染)
2、临床表现:
1)五不一低下(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发热或体温不升等)2)黄疸 3)休克
3、诊断:血培养
4、治疗:抗感染:三代头孢
八、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1、临床表现:低体温、硬肿
2、硬肿发生顺序:先硬小腿后全身。
3、病情分度:轻度:小于50%,重度:大于50%(第五个50)第六节 遗传性疾病( 1:45)
一、21-三体综合征(题眼:通贯手、智力低下 先心病)
1、典型临床表现:
特殊面容、智力低下、通贯手、皮肤细嫩(先天甲减:皮肤粗糙)、先心病
2、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
1)标准型:47,xx(或xy), 21 2)易位型: d/g易位:
子:46,xx(或xy),-14, t(14q21q)母:45,xx,-14,-21, t(14q21q)
g/g易位:不记
3)母d/g易位:10%遗传、母g/g易位:100%遗传。
二、苯丙酮尿症(pku)(尿和汗有特殊鼠尿味)
1、发病机制: 1)典型: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2)非典型:缺乏四氢生物蝶呤(bh4)
2、诊断:
1)新生儿期筛查:采用guthir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2)晚期:尿三氯化铁试验 3)尿蝶呤分析(非典型)
3、治疗:低苯丙氨酸饮食
各论: 25:45 第七节:免疫与风湿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
1)igg: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类别。(2岁以下igg水平低,易患荚膜性细菌感染)2)igm:怀孕时存在宫内感染 3)iga: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4)ige:引起i型变态反应的反应素抗体。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反复感染)
二、风湿热(预后不留关节畸形)
1、病因:
一般有感染前驱症状,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
2、主要临床表现:
★损关节、咬心脏(多关节炎、心脏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
3、治疗: 1)★休息★
★★损关节:2周;咬心脏:4周;心衰:8周
2)大剂量青霉素
3)肾上腺皮质激素(咬心脏)
三、川崎病:
1、全身性中小动脉炎
2、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第八节:感染性疾病(、16:30)
一、麻疹
1、诊断:
1)麻疹粘膜斑:早期诊断重要依据。2)顺序:耳后、发际、→手掌和足底。3)疹间皮肤正常。4)发热出疹
2、并发症:肺部感染
3、隔离: 1)无并发症5天 2)有并发症10天。
二、风疹:
1、耳后或颈后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2、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经胎盘至胎儿。
三、幼儿急疹 1、6-18个月好发
2、持续高热3天,热退疹出。
3、疱疹病毒6型。
4、无需治疗
四、水痘
1、烧一天,低热
2、四世同堂:斑疹、丘疹、水疱疹和结痂疹。
3、无需治疗
五、猩红热
1、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烧一天,出疹。皮疹密集,皮肤皱襞处密集
3、草莓舌
4、帕氏线(pastia)
5、治疗:青霉素 ★总结:
1、麻疹:发热3-4天出疹,高烧出疹,麻疹粘膜斑,疹间皮肤正常
2、幼儿急疹:发热3-5天,热退疹出
3、水痘:发热1天出疹,四世同堂
4、猩红热:发热1天出疹,帕氏线、草莓舌。
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0:50)1、2-7岁健壮儿童多见,病死率高
2、分型
1)休克型 2)脑型 3)肺型 4)混合型
3、实验室检查:便常规。第9节 结核病
一、结核概论
1、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4-8周后,试验呈阳性。
2、ppd试验:观察结果时间48-72小时
3、阴性:小于5mm( ):5-9mm 阳性
( ):10-19mm 中度阳性
( ):大等于20mm 强阳性
( ):除硬结外,还有局部炎症、坏死。极强阳性
4、临床意义
阴性反应见于:
未感染过结核、结核迟发型变态反应前期、假阴性反应、技术误差或所用结核菌素已失效。
二、原发性肺结核
1、原发综合征:典型哑铃状双极影。
2、治疗:9-12个月。
三、结核性脑膜炎
1、脑神经损害: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舌下神经、外展和滑车神经麻痹。
2、临床表现
1)前驱期2)脑膜刺激征3)昏迷期
3、诊断
脑脊液检查:1)外观毛玻璃样、2)白细胞不多、淋巴细胞为主,3)糖和氯化物均下降。糖多小于2.0mmol/l。
4、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检查:1)外观浑浊2)白细胞最高,以中性粒为主 2)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检查:1)无色透明2)淋巴细胞为主,3)糖和氯化物正常。
5、治疗:四联用药。第十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1、特有体征:右上腹肿块。具有诊断意义。
2、治疗:手术
二、先天性巨结肠
1、特点: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
2、手术
三、小儿腹泻病
1、几种常见类型肠炎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特点:“秋季腹泻”、蛋花汤样、脂肪球、无腥臭。2)产毒性大肠杆菌
特点:腥臭味
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特点:用抗生素后 4)念珠菌性肠炎
特点:豆腐渣样
2、生理性腹泻
特点:多见于6个月内的孩子,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的腹泻。
3、腹泻脱水程度
1)轻度:题眼:稍。体重减少:3-5% 一天总量: 90-120ml/kg 2)中度:题眼:明显。体重减少:5-10% 120-150 ml/kg 3)重度:题眼:哭时无泪、重病容。体重减少:大于10% 150-180 ml/kg 1)低渗性:na :小于130 补2/3张 2)等渗性:na :130-150 补1/2张 3)高渗性:na :大于150 补1/3张
★张力计算:
2:3:1=(2 1)/(2 3 1)=1/2(盐:糖:碱)
4、重度脱水
1)★不着急先补第一天总量,应该先扩容★
扩容必须满足3条件:
1)用2:1等张液(2份0.9%氯化钠 1份1.4%碳酸氢钠)2)剂量:20ml/kg 3)30-60分钟输完 2)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不超过0.3%(40mmol/l)。
5、口服补盐液(ors):可用于腹泻死预防脱水及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2/3张)
6、第二天补液量
用1/3-1/5张含钠液补充。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流程(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