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职数学教案(五篇)
中职数学教案篇一
什么都不懂。加以总结、积累。
三、
汽修职业心理课不能少现在汽修业门坎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的进出较容易而且频繁。而现今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技术含量在急烈的角逐中也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及理论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从业人员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差,在汽修企业从业数年仍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纷纷放弃改行他业。整个汽修业从设备、人员等竞争惨烈、优胜劣汰,人员结构“金字塔现象”严重,要想从汽修市场中、汽修职场中胜出必须做到:1、要全面认识汽修业的现状作为一线汽修专业的教师,我们必须如实介绍汽修最新状况,从企业构建、设备、技术、人员配置等都要详细讲解,让学生在校期间对汽修企业有一定的了解。2、要有良好的汽修职业心理由于传统的汽修企业存在“脏、乱、累”等现象,造成现今的学生不愿意进入汽修企业就业。现今汽修企业已经变得更加整洁、设备技术更加先进、作业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气动化、液动化,与传统汽修企业相比已有很大的改进,而且现今汽修企业迫切希望高素质、强技能的本科人才的加入,整体薪金水平也较高,职业前景看好。我个人对中职汽修学生的要求是:在校期间打好理论基础,强化基础技能操作训练;顶岗实习强化汽修专项技能等。力争中职三年成为汽修专业的一个合格的专项专业人才。有条件和基础好的学生将来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效果会更好。3、要有一个行业内职业规划及吃苦精神作为中职汽修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作一个较详细的行业五年职业规划:前三年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汽修行业合格的专项专业人才;后两年要对本专业进行理论深入、经验总结积累,争取成为一个名汽修企业内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技术人员。在整个五年规划中首要条件是:肯干、肯钻、肯吃苦。四、汽修实训基地建设应与现行汽修企业接轨作为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必须配备汽修实训基地,由于汽修实训基地投资大、运作费用高,所以在基地建设中要了解汽修各专项专业之间的互通性、组合性等,尽可能的精简费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要的方面去,我个人有以下几点要求:1、实训场地布置应模拟汽车修理企业设计。2、实训设备应与现行汽修企业一致。3、实训车辆及部件尽可能采用较新车型。4、实训作业流程应与汽修企业生产流程一致。5、实训课程最好实行维修工时制。6、实训指导教师要有一线修理企业生产经验。第一章汽车史话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诞生的历史过程2.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变化3.知道汽车的一些经典趣事教学重点:汽车的汽车诞生的历史过程教学难点: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先进技术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节汽车的诞生教学导入:思考问题:汽车是怎么诞生的,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教学内容及过程: 汽车的萌芽阶段:一、车轮和车1、早期的2、马车的发展:铜车马模型、指南车、记里鼓车、梯车、巢车撞车、滑轮车风力车、发条车。3、自动车辆的尝试蒸汽机的发明瓦特三、蒸汽汽车的发明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
云四、内燃机的发明1877年8月4日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发明了四冲程内燃机内燃机汽车的诞生“现代汽车之父”——勒本茨的第一辆汽车: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汽车,三轮配火花塞点火汽油机戴姆勒的第一辆汽车:1886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内燃机汽车,四轮思考:蒸汽机、煤气内燃机的主要发明人是谁第一辆蒸汽汽车是何时何人发明的什么意义? 第二节汽车的技术发展史教学导入:内燃机汽车刚发明时,并没有立即在各种路面车辆中显示很强的竞争力。美国销量最多的还是蒸汽机汽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燃机汽车才在路面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内燃机的发展完善
?在汽车发展史上有
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汽油的气化传统的化油器无法精确地获得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就是用电脑精确控制发动机每一循环的喷油量,计量准确,雾化燃油精细点火装置的发展近100 年来, 汽车点火系统总共有式、磁电机式、蓄电池式和计算机控制式等。勒发明的第一台汽油机采用热管点火。内燃机的冷却1917年,美国凯迪拉克公司研制了第一个电起动器,是用一个小电动机带动与曲轴相连的飞轮转动来起动发动机的。起动系统1917年,美国凯迪拉克公司研制了第一个电起动器,是用一个小电动机带动与曲轴相连的飞轮转动来起动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早期的汽车发动机润滑大多采用“全失”润滑系统。机油送到发动机的工作部件,进行润滑,使用后的机油就白白地流到地上浪费掉。现代汽车广泛采用的是压力飞溅润滑系统,在采用了压力润滑后,发动机寿命大大提高。气门的布置
它它
4种形式, 即热管
1883 年戴姆1930年以前的发动机,大多数采用侧置式气门的设计方案。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逐步采用顶置式气门。其优点是可使气门的动作加快,减少气门阻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换气,还可使燃烧室的设计更加紧凑。二、发展完善的底盘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本茨在他发明的三轮汽车上,首先采用了所谓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但是靠一根操纵杆控制方向。1908年,福特t型汽车采用了行星齿轮转向器。1923年,美国的马尔斯采用了滚珠蜗杆式转向器,是最早的循环球式转向器。1954年,液压动力转向器应用于凯迪拉克轿车上。1966年,美国轿车上开始采用可伸缩的转向柱。思考:1.汽车的内燃机系统包括几部分?2.汽车的底盘系统包括几部分,技术发展有哪些?第三节汽车趣事教学导入: 1、你知道哪些汽车名人?请列举不同国家的汽车名人2、你知道世界上最贵的轿车吗?
这便3、哪些国家是靠左行驶哪些是靠右行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世界汽车之最世界上最贵的轿车“银色魔鬼”最早在月球上行驶的汽车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试车者贝尔塔和本茨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试车者贝尔塔和本茨这辆汽车将配备一台“台风”战斗机的发动机和一枚鹰”火箭。英国空军飞行员安迪·格林将驾驶这辆“猎犬超音速汽车”。将搭载新型战斗机发动机,在车辆加速至500km/h后,位于车顶的一种混合火箭发动机将继续为车辆加速,直至最终的极速。二、道路交通管理趣事右行左行趣闻交通信号灯马路的由来路标的来历汽车驾驶考试轶事_ 汽车维修技能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_ 汽车维修技能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2 _ 汽车维修技能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
“猎1
中职数学教案篇二
中职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1: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集合的表示法.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
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
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
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
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
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
课时安排:1课时. 2.3一元二次不等式
知识目标:⑴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
式的图像解法.
能力目标:⑴通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⑵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 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知识目标:(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或的解法;(2)了解或的解法.
能力目标:(1)通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
力;(2)通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不等式或的解法.(2)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
教学难点: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
课时安排:2课时.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2)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3)理解函数的三
种表示方法;(4)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3)会利用“描点
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教学难点:(1)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的理解;(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3.2函数的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能力目标:⑴通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⑵通过函数
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⑴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
定.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课时安排:2课时.
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知识目标:(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了解实
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处的函数值;(2)掌握
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重点:(1)分段函数的概念;(2)分段函数的图像.
教学难点:(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2)分段函数的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4.1实数指数幂(1)
知识目标:⑴复习整数指数幂的知识;⑵了解n次根式的概念;⑶理解分数指数
幂的定义.能力目标:⑴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转化;⑵会利用计算器求根式和分数
指数幂的值;⑶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
教学难点: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课时安排:2课时. 4.1实数指数幂(2)
知识目标:⑴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⑵通过几个常见的幂函数,了解幂函
数的图像特点.能力目标:⑴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⑶通过对幂
函数图形的作图与观察,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4.2指数函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了解指数模型,了解指数函数的应 用.
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⑶了解
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
力.
教学重点:⑴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⑵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
课时安排:2课时. 4.3对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⑵掌握利用计
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⑶了解积、商、幂的对数.
能力目标:⑴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⑵会运用函数型计算器计算对
数值;⑶培养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数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4.4对数函数
知识目标:⑴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征;⑵了解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能力目标:⑴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
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⑵通过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
能力.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中实际问题的题意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5.1角的概念推广
知识目标: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
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终边相同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5.2弧度制
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概念;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能力目标:(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
与弧度制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5.3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知识目标:⑴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
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
负号;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的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
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的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
能力目标:(1)会利用简化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2)会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
维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个诱导公式.
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知识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能力目标:(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
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通过对照学习研
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x在上的简图.
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5.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
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
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
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
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篇2: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 ”,“ ”,“ ”的正确使用.教学难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高温导热油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
课时安排:1课时. 2.3一元二次不等式
知识目标:⑴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
能力目标:⑴通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⑵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 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知识目标:(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 或 的解法;(2)了解 或 的解法. 能力目标:(1)通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风冷式离心油泵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不等式 或 的解法.(2)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 或 . 教学难点: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 或 .
课时安排:2课时.
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2)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3)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3)会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教学难点:(1)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 的理解;(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 课时安排:2课时. 3.2函数的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bwcb沥青泵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能力目标:⑴通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⑵通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⑴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 定.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
课时安排:2课时.
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知识目标:(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1)会求分段函数
2023年中职数学教案(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