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奇无骨鸭掌(五篇)
百年传奇无骨鸭掌篇一
从金陵电灯官厂到江苏省立南京电灯厂、南京市电灯厂、南京下关发电厂最后到大唐南京发电厂,不断变换的名称背后是中国电力工业的不断进步,是百年电力发展史的缩影
夜幕降临下的霓虹闪烁、灯火通明已成为一些大城市夜景的主色调。不过,在100年前的中国,装一盏电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10年9月27日,坐落于金陵西华门外的金陵电灯官厂第一台100千瓦发电机组正式运转,为江宁将军府与两江总督府提供晚间照明用电。自此,中国第一家官办发电厂诞生。
从金陵电灯官厂到江苏省立南京电灯厂、南京市电灯厂、建设委员会首都电厂、南京下关发电厂最后到大唐南京发电厂,不断变换的名称背后是中国电力工业的不断进步,是百年电力发展史的缩影。
中国第一家官办电厂
金陵电灯官厂的兴办,与南洋劝业会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南洋劝业会是清政府斥巨资在南京拳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堪称世界级的博览会。1909年,热衷洋务的两江总督端方设立南洋劝业会事务所,筹集70万两白银作为会务经费,在南京城北一带修建会场。
此时正值20世纪初叶,苏州、无锡、镇江等地都已有了商办电厂,沪宁和津浦铁路也相继通车。而江南第一重镇南京却依然要靠蜡烛、油灯来照明。
1909年6月28日,清延任命张人骏接替端方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为了保障和迎接南洋劝业会的举办,1909年6月,江南财政局提调许星璧向张人骏提议,调拨库银20万两在南京西华门外的旗下街(今西华巷南段)建造了一家电灯厂,用以供给江宁将军府与两江总督府两个衙门的晚间照明,该厂被定名为“金陵电灯官厂”。该电厂建筑由建筑大师童??、赵深和陈植“三巨头”领衔的“华盖”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是民国建筑中工业类的典型代表。官厂设立后,许星璧为厂总办(厂长),并向上海西门子洋行订购了3台各为100千瓦的发电机。300千瓦机组发的电可供1.8万多盏电灯的照明,而当时通用的电灯泡为16支烛光(16瓦),余电太多。为此,经张人骏同意,将官用电灯厂改为公用电灯厂,余电公开出售。
1910年8月9日。金陵电灯官厂在《南洋官报》刊登装灯广告:凡官绅学士商各界,如需装电灯者,请即到电灯厂挂号,以便挨次装灯;每盏独光电灯安装费为大洋5元;每盏电灯每月电费为大洋一元二角;供电时间,无论冬夏迟早,每晚8个小时。南京城里,渐次亮起了一盏盏电灯。显然,这是当时一种比较奢侈的生活方式。
辛亥革命爆发后,金陵电灯官厂由江苏省实业厅接管,更名为江苏省立南京电灯厂。在此期间,孙中山先生宣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方针,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1928年,南京市电灯厂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接管,更名为建设委员会首都电厂。在历经下关发电所3万千瓦的扩建工程后,1933年8月,首都电厂决定南京电力全部由下关发电所供应,南京电力工业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
民国时期的首都电厂,曾享有“全国模范电厂”的美誉,并和杭州闸口电厂、上海杨树浦电厂共称为江南三大发电厂。位于大门西侧的小红楼,曾是汪精卫的办公楼,后来曾成为电厂的厂长办公楼。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小红楼被闲置保护起来,当地居民习惯管它叫“汪精卫别墅”。目前它已经被列入南京第五批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成为下关发电厂的民国代表建筑。
亲历屠杀与战争
南京下关发电厂是个与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有着密切关系的地点。在南京解放前的十几年中,首都(当时的首都)电厂职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不断的战斗,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的严峻考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电厂机关被迫向后方撤退,西华门办事处和下关发电所都在空袭中受到严重破坏。南京沦陷的第二天,日本陆军第16师团“中岛部队”占领下关发电所。在日军统治下的电厂员工,过着人不如畜的生活。他们或消极怠工,或制造人为事故,用多种形式与日军抗争。
1937年12月17日,日军将中国被俘士兵及平民3000余人,“拘禁于煤炭港下游江边,以机枪射杀,其伤而未死者,悉被押入附近茅屋,纵火活焚致死”,总计遇难3281人,史称“煤炭港渗案”。在这一惨案中,当时避难于英商和记蛋厂的55名电厂留守人员中有45人渗遭杀害,首都电厂遭受了重创。
国民政府军政机关迫于战事失利,开始撤退。此时电厂资金被冻结,电煤供应中断。为迎接解放,首都电厂工人每人捐款两块银元,购买煤炭,维持全市供电。进驻电厂的国军宪兵准备炸毁电厂,混迹工人间的特务也煽动关机、停电、离厂。中共下关地下组织发动工人成立“纠察队”“应变会”,进行了顽强的护厂斗争。工人们将电厂围墙通电,封闭电厂前后铁门,同时与驻厂宪兵进行斗争,迫使宪兵撤退。
1949年4月23日夜,南京解放前夕,人民解放军第35军所部5名侦察员与首都电厂工人接头。首都电厂厂长率5名工人驾驶电厂拖煤船“京电”号小火轮驶向北岸,接运参与渡江作战的第35军103师307团指战员。后来赢得“渡江第一船”美誉的“京电”轮不辱使命,运送包括邓小平、陈毅等总前委领导在内的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过江,为南京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在“煤炭港惨案”罹难的工友,电厂在下关发电所大门花圃处建立了一座“殉难工友纪念碑”。1951年6月15日下关发电厂将“殉难工友纪念碑”从厂区迁移到生活区重建,新的纪念碑改名为“死难工人纪念碑”。后来“死难工人纪念碑”被列为南京市下关区文物保护建筑。下关发电厂更成为电影《南京大屠杀》的拍摄主场地。
开始现代发电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电力工业如“凤凰涅??”获得新生。1950年5月,燃料工业部对下关发电所全体职工护厂反轰炸斗争的英勇事迹通令嘉奖,称其“堪为全国电业的模范”。6月24日,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决定,下关发电所更名为下关发电厂。
1957年,下关电厂开始扩建新厂。到上世纪60年代,全厂装机容量达11.5万千瓦,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承担了江苏省三分之一的发电任务,创造了一段辉煌。1971年被水利电力部命名为“全国电力工业大庆式企业”则标志着这一辉煌时期达到顶峰。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的50年间,下关发电厂充当了电力人才的黄埔军校,为全国各地培训和输送了一大批电业人才,下关发电厂的光荣传统和优良技术广为传承。
2002年12月,按照国
家电力体制改革部署,南京下关发电厂归属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为响应国家火电“上大压小”政策,2008年5月大唐南京下关发电厂正式停产。2009年8月,大唐南京下关发电厂正式更名为“大唐南京发电厂”,在新址新建两台6677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开始了现代发电的新征程。
始建于1910年的下关电厂,作为中国第一家官办发电厂,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的沧桑巨变,也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滨江开发的需要,电厂虽然有过辉煌,也面临落后甚至被淘汰的命运。但传承百年的历史使命让这支历经磨练、百折不挠的队伍不断改革,在实践中自主创新。中国第一家官办电厂也不断在坚持中突破,在突破中实现新生。
链接
百年电厂风云人物
在南京发电厂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对中国电力事业做出的贡献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尤其以许肇南、陆法曾两人最为知名。
许肇南:生于1886年,同盟会会员,下关发电所创始人。1908年赴美攻读,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士及电气工程师学位。1915年,应张謇邀请,在南京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并担任校长。1919年,经民主人士黄培炎推荐,兼任省立南京电灯厂下关发电所筹建主任,任该发电所第一任主任。
陆法曾:生于1892年,1916年赴美国纽约州奇异公司和纽杰赛公用公司学习,成为著名的电力专家。后来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陆法曾毅然辞去职务,致力于民族电气事业。陆法曾说:“凡是洋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办到。”1932年,为与浦口电厂互通电源,陆法曾亲自设计了长江上第一条过江水底电缆。在1933年下关发电所扩建二期工程中,为了抵制德商西门子洋行的全程操纵,以陆法曾为首的电厂工程师们自行编制2台1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整套设计,并进行设备订货的国际招标,成为我国电力史上的一大创举。1915年,陆法曾亲自踏勘、设计、架设当时国内电压等级最高的66千伏“京龙线”。1949年任首都电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百年传奇无骨鸭掌篇二
百年传奇
——《罗斯柴尔德家族》
是的,我亲爱的朋友,所有这一切蕴涵着这样一个道理:为了做某事你必须成为某人。我认为但丁伟大,但是他的背后是几个世纪的文明;罗斯柴尔德家族富有,但那是经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才积累起来的财富。这些事全部隐藏得比我们想象的要深。
——歌德,1828年10月
这段话被放在开篇的第一章,正如歌德所说的一样,这个靠古董与古钱币发家的家族,在压迫中崛起,拥有者犹太人的坚韧精神。他们涉及各个领域,无论政治与经济,但却从来无从在媒体上寻找这个幕后操纵者,低调且神秘的家族让我们对他知之甚少。中国有句俗语:富不过三代,却在罗斯柴尔德家族面前被击得粉碎。这个家族就像是尘封多年的陈酿,经历时间风霜的洗礼,却沉淀着这份久远越来越醇香。金融帝国的开始
这个强大的金融家族的生意和传统由迈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开启,一位1744年出生在法兰克福东北一条狭长阴暗的犹太街上的犹太人。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的根基是老罗斯柴尔德以邮寄方式向贵族收藏者出售古董开始的,随着买卖的圈子越做越大,货源和客户日益增加,老罗斯柴尔德很自然的开始介入银行业务,他开创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政府做生意的模式,和所有那个时代的生意人一样,同权势者保持良好的关系总是一件好事儿——“最好与处在困难中的政府打交道,而不是一切平稳的政府”,老罗斯柴尔德说。这个家族的第一桶金是通过帮助威廉王子在战乱中保护一笔巨额资金而获得,不仅赢得了欧洲皇室对罗斯柴尔德的信任,更使他们开拓了一条独有的商业路线。拥有如此庞大势力的家族开始和政府做生意,发行政府公债和发放财政款项,几乎拥有了一言九鼎的影响力。迈耶.阿姆谢尔的遗产
1812年,老罗斯柴尔德去世,除了打下了家族金融产业的基础,他留给后人更多收益的则是他为世人所熟知的家训和遗嘱。
罗斯柴尔德家训:
“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
“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 “要坚持家族的和谐。”
拥有百年历史的古老家族用事实证明了老罗斯柴尔德的远见与智慧。一个德国作家在19世纪30年代写道:这五个兄弟一起组成了一个难以攻破的方阵…..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从不单独地从事任何一件事,所有业务都有几个人一起完成,总是遵从相同的体系并追逐相同的目标。兄弟间的和谐可见一斑。
老罗斯柴尔德的遗嘱:(1)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绝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这一规定在前期被严格执行,后来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银行家族通婚。)(3)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4)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5)每家的长子作为各家首领,只有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选次子接班。任何违反遗嘱的人,将失去一切财产继承权。
内部通婚形成了紧密的血亲关系,外人完全无法涉足的绝对家族控制,这一切都让整个家族紧密结合牢不可破,就如同神秘的金字塔,每块基石间连插针的缝隙都没能容下。鼎盛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鼎盛从第二代开始,到第三代达到顶峰。老罗斯柴尔德的远见让他的五个儿子分别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先后开设银行,而这也正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称霸欧洲市场的开始。而五兄弟之中三儿子内森.罗斯柴尔德,这位金融界的拿破仑更是以其非凡的智慧和金融头脑创造了当时的财富神话。
1814以及1815年欧洲的命运摇摆不定,控制英国政府与欧洲大陆之间的主要流通渠道无疑是把握当时的经济命脉之一,内森在这一步上的成功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过程中意义重大。他们不属于任何党派,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自己的立场,一边资助拿破仑,一边又向其对手援助。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狂喜之前获得了信使传递的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他们以低价大量买入英国公债,随后对于拿破仑的战败,英国公债直冲云霄,罗斯柴尔德家族谋取了暴利,其实即便到现在,没有人真正知道当时获利到底是多少。
庞大的政界关系网,多元化的投资,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时控制着欧洲几大国的金融经济,到达第三代,除了家族的金融事业,这个家族甚至一度垄断了水银采矿业,并涉及了铜、金以及宝石行业,成为矿业当之无愧的巨头,而其家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更是无从撼动。然而在第三代但是让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并不是他们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而是对犹太人做出的巨大贡献。虔诚的信仰
那些可能在最小的德意志公园里都没有权力的犹太人,却决定着欧洲的命运。这是布鲁诺.鲍尔的一句评价,用在罗斯柴尔德这个独一无二的犹太家族再合适不过。
他们选择了最确信的方式避免重蹈众多授勋的犹太百万富翁家庭遭受嘲讽的覆辙,他们拒绝了基督教的圣水。罗斯柴尔德家族坚定地抱着犹太人的信仰,无论在最初局促昏暗的犹太街道,还是日后对纳粹的反抗,家族的信仰无从撼动。
1814年,老罗斯柴尔德敦促内森继续维系在英国皇室中的影响力,原因有两个:第一,为了犹太人的利益;第二,为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特权。“犹太慈善组织”,“犹太自由学校”,整个罗斯柴尔德家族都努力维护犹太人的权利,致力于犹太人的解放。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三代,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1827年,当列昂内尔在德国穿行时,“犹太人受到沉重的压迫,他们不能在政府中谋求任何职位,也不能应用有任何土地,甚至不能在城里拥有房子,他们被迫缴纳沉重的宽容税,而且租房也必须得到特别的许可。” 他亦曾说过:“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
家族成员还曾担任过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犹太精神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宗教,对人们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发展而来的,它在继承犹太教基本教义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元素,从而广泛传播与世界各地,然而创立犹太教的犹太人并没有因此而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尊重和推崇,犹太人自从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就一直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流浪,没有固定的国家,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战火纷飞之中。
2000多年的无家可归、寄人篱下的生活,造就了犹太人顽强而隐秘的生活方式,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智慧和独特的聚敛财富的方式,创造这一个一个的财富神话。犹太人流散在世界各地,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但他们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有很强的凝聚力。“你受的苦再多,也没有犹太人多!” 两千年的苦难与虐杀,只能逼得这个民族更加坚强,在忍耐中寻找机会。
“请主降下磨难,考验我对主的信仰;请主降下苦痛,把我和普通人区分;请主给我以逆境,让我成功!” 这是取自犹太圣典《塔木德》的话,跟我们的经典名句极其相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遭受极端的压迫下,坚强的人性,顽强的生命之火造就不屈的精神,铸就伟大的民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神话并未结束,也许历经风雨、兴盛、衰落、再崛起,已不再当年的独霸一方,但这个百年传奇家族不仅创造着财富,影响着世界经济,坚韧、团结、谨慎,他们的精神只会随着时间与历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这部家族发达史是世界上任何人都该值得珍视也是最值得永恒收藏的!
百年传奇无骨鸭掌篇三
招商局百年传奇:几度荣枯终成2.2万亿帝国 2010年08月03日12:22 来源: 手机免费访问: 好文我顶(0)第1页:这就是招商局 第2页:香港?上环 第3页:1000平方米开发赚了几亿元 第4页:告别上环 第5页:一个厕纸免费提供的地方 第6页:国际化的“蛇口街道” 第7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第8页:外滩9号 第9页:再回上海
组图:超牛摄影师的疯狂照片 镜头捕捉刹那奇观 闲置土地黑名单出炉
存款准备金率或再上调 参与讨论 美国衰退程度严重 正蹈日本覆辙 银监会叫停银行违规收费项目 郭德纲别墅涉违规圈地 记者被打 组图:新一代生物武器重磅出炉 [微博] 危险步步逼近中国经济 当今天的企业家们不断地讨论如何打造百年企业的时候,许多人都忽略了,有一家中国的公司已经在回首、思考自身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这就是招商局。
它成立于1872年(同治11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冬天。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领袖们经过多年摸索,终于认识到实业救国、洋务兴邦之道,招商局应运而生。在过去的一百三十余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这家企业的名字和许多个第一联系在了一起——它曾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商船队,开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电报局,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伴随着国家政局的震荡,招商局在诞生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几乎经历过所有的产权形态,多次被不同的政权收归国有。而在1949年后的30年,这家公司只剩下微弱的一支在香港的港口旁边艰难维持,几乎为公众遗忘。
直到1978年,那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之后,袁庚出任这家公司第三十二任掌门人。这家公司奇迹般地复活,蛇口实验带来的改革效应扩散大陆,形成风潮。其后招商局走向全国,到现时形成了管理2.2万亿元资产的规模,成为中央直属企业之中的一支劲旅。
由2006年12月开始,因为一个机会,我得以深入研究招商局的历史和现状。这家公司在历史上屡遭重创,却能够一再上演败部复活、由小到大的企业传奇。事实上,我们每每可以看到,在历史转折关头,招商局往往是能够把握先机,“于无隙寻有间”,找到自己的发展机会,然后又鬼使神差一般地,通过房地产业务的形态,将其收益固化与保存下来。这就非常耐人寻味。
在晚清和民国上半期,动荡的时局之中,虽然招商局以航运为主,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招商局的经营现金流和分红来自于它的房地产业务。1914年2月,招商局正式成立积余产业,实行航产分业。这是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专业房地产大运营商。
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招商局成为当时的主流企业,其江湖地位的盛衰,恰好与其在外滩的五座大楼的际遇同步。
在香港,招商局于上世纪90年代资产膨胀,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投资规模带动。而在香港开发了西港中心和参与公共居屋开发,则是招商局房地产在这个地产立市的特殊地区的绝唱。
即使是改革开放之初在深圳蛇口的二次创业,招商局雄心万丈的实验之中,也包括一个愿景,就是将一片荒芜的蛇口,建设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在蛇口发轫的住房体制改革,更是影响到十几亿人的生活方式。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原来蛇口工业区的主体上市公司招商局蛇口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6月更名为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选择房地产为主营业务。
今天的招商局,拥有交通运输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与服务(港口、公路、能源运输及物流、修船及海洋工程)、金融投资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三大核心产业。
梳理与再现这家百年企业在深圳、上海、香港以及重庆的经历,或许更加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公司在大时代动荡之中的命运际遇。
五月底的蛇口,标志性的工业大道在烈日下明晃晃一片。而在这条大路的西侧,则是绿树成荫的南山。在掩映的树林之中,则是一众红墙白瓦的别墅。陪伴我来到此地的蛇口年轻人小陈,指着游泳池旁边的一栋别墅说,这就是袁老现在的居所。
他说的袁老,就是改革开放之中的急先锋袁庚。1978年,还没有彻底平反的袁庚,被任命为交通部所属的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那一年,袁庚已经61岁。原本已经打算放马归田回家养老的他,可能自己也不会想到,从此,他会率领招商局在蛇口、香港以及全国各地大展宏图,带领这家百年企业走向另一个高峰。
袁庚的一生充满波折和争议。有人说他是问题极为严重的人,香港特区政府却授予他金紫荆勋章。有人骂他是李鸿章,可也有更多人称他“中国改革之星”。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招商局是一艘航行于“历史三峡”中的大船,第三十二任“船长”袁庚,重新启动了招商局的百年奇妙旅程。
香港?上环
由蛇口码头,乘坐飞翔船,45分钟就能到达香港上环的港澳码头。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的职员,很精确地为我提供了蛇口与香港恢复航线的准确时间。那是1981年11月20日,香港油麻地小轮公司一艘60个客位的飞翔船从九龙大角嘴码头首航蛇口,9时30分出发,10时15分抵达蛇口港,途中仅航行45分钟。从此,停航31年的香港—蛇口航线得以恢复。
很多游客到过香港,都会按捺不住拍照的豪情。在维多利亚港,由北向南拍摄香港岛的照片里面,无论是那个角度,几乎都能看到一栋高楼上的“招商局”这三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广告牌。这个广告牌就立在两栋海水蓝色玻璃的40层高楼信德中心之上。
由澳门赌王何鸿燊家族在香港上环地区开发的信德中心,位于熙熙攘攘的港澳码头的上盖。信德中心的二楼三楼,是许多挂着旅行社和俱乐部牌子的贵宾室。其实,这里不是旅行社和俱乐部的写字间,而是各家澳门赌博公司在香港的前哨办事处,提前接待乘飞翔船前去娱乐博彩的客人。
信德中心的37到40层,就是这家招商局的集团总部所在。在32年前的夏天,61岁的袁庚身负重托重振
百年传奇无骨鸭掌(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