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冀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七篇)
初一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冀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篇一
七年级(上)第一章1.2节
一、显微镜的14个结构
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5个光圈),反光镜(凹镜,凸镜),镜座,镜柱,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三、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与安放(2)对光(3)放置装片(4)调焦(5)整理
四、物镜与实相相反(完全倒像)
上下倒、左右倒:例如:b在显微镜里是q,五、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六、生物的特征 (1)会呼吸。
(2)有新陈代谢。
(3)不停的从外界获取养分。(4)可以繁殖,遗传,变异。第三节
一测量周长
用毛线围出树叶的轮廓,取三次平均值。
二、测量面积
在方格纸上画出叶子的轮廓,在数个数,然后四舍五入。
三、测量山楂的体积 v2-v1=v山楂
(1)量筒内加水要适量,大概一半左右(2)读数时,量筒要平稳放在实验台上。
(3)读数时眼睛要和量筒凹面最低端齐平,不可仰视或俯视
四、测量水温 1.温度计的使用(1)轻拿轻放
(2)测量水温时将温度计悬垂与液体中(3)水银稳定后在进行读数
五、观察的定义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性
3.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肉眼,后放大镜,再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内到外,从左到右的顺序。
六、测量的定义
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与测量人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误差的减少:可采取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尽可能的减少误差。第四节采集与制作标本
一、植物: 1.准备
采集工具:
采集筒,铁锹,枝剪,绳子,标本夹,除此之外还有必备的药品,指南针。2.采集方法
(1)草本:采集带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齐全的植物体。(2)木本:尽量采集带有叶,花,果实,种子的枝条 3.制作
蜡叶标本:整形,压平,干燥,装贴。
不易压到一个平面的,立体比较明显的,可制作浸制标本。4.定义:植物标本分为蜡叶标本与浸制标本。
二、动物 1.准备:
捕捉工具:
捕捉网:捕捉体积较大会飞的昆虫,用镊子取出。毒瓶:放30克左右桃仁,用来毒死鳞翅目昆虫。三角纸包:装所有鳞翅目昆虫(蝶,蛾等)2.制作:
软化,针插,展翅,干燥,保存 第五节学习探究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完成实验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例如:
提问:鱼的尾鳍有什么作用? 假设:为鱼提供前进动力。设计实验:
材料:找两条健康且大小相同的鱼。
1.用塑料板将其中一条鱼的尾鳍固定,另一条不做任何修饰,一起放入水缸,进行观察。 完成试验:按上述操作重复试验。得出结论:鱼的尾鳍为鱼提供前进动力。表达交流:与同学,老师交流结论。注:
实验必须单一变量。
实验还要经过反复的论证,证明无误后才可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要有可行性,对比性,真实性。第二章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一节
一、根
根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有主根和侧根,而须根只有不定根
二、茎
分为主干和枝条
特点:有节和节间
节上长花叶,花,果实,种子,芽,侧枝
三、叶
分为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完全叶有叶片(光合作用),叶柄,托叶。
四、花
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虫媒花艳丽,有特殊气味,花粉颗粒大而重,昆虫传粉。风媒花暗淡,没有或很浅气味,花粉颗粒小而轻风传粉。
五、变态
变态根:萝卜,人参,甘薯
变态茎:土豆,藕,姜。
变态叶:仙人掌叶,松树叶,叶卷须,洋葱 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 木本植物分为:
一、乔木:高大有主干。如:杨树、松、柳等。
二、灌木:低矮无主干。如:大叶黄杨等。第三节 经济植物
一、孢子植物
藻类:1.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无花、果实、种子。
2.有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3.靠孢子繁殖。
4.一般生活在水里。
蕨类:1.有根茎叶的分化,但均不发达。2.无花、果实、种子,靠孢子繁殖。
3.适宜在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存。
二、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1.没有花、果实。
2.胚珠裸露,无子房壁包被。 3.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
1.有花、果实、种子。 2.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3.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三、粮食作物
根
叶
花基数 1.单子叶植物:须根系平行叶脉 3 2.双子叶植物:直根系 网状叶脉 5,4 第四节 我国的珍稀动物
一、我国珍稀植物的种类:
裸子植物:银杉、水杉、秃杉。
被子植物:人参、金花茶、珙桐、望天树
二、中国珍稀植物多的原因:
在距今二三百万年以前,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国外大多数地区的裸子植物几乎灭绝了,只有在我国保留下来了。因此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珍稀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1.水杉、银杉、鹅掌楸属于“孓遗植物”“活化石植物”。对研究植物的进化和探讨自然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珙桐、银杏、鹅掌楸等形态优美的植物,可作观赏植物,用来美化环境。 3.台湾杉、水杉、金钱松、望天树可作优质的木材或绿化树种。4.银杏等部分树种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等。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动物 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
一、如何观察动物
1.观察动物形态:先整体后局部,先体型后体色。 2.局部顺序:头—颈—躯干—四肢—尾
二、鸟类的足与昆虫的口器 1.鸟类:
猫头鹰:猛禽类,足极为锋利,粗而短,带弯勾。鹤:涉禽类。三长:喙.颈.足长 啄木鸟:攀禽类。
鸵鸟:走禽类。足极为粗壮,善于奔跑。鸭子:游禽类。有脚蹼,善于游泳。2.昆虫类
蝗虫:咀嚼式口器 蝴蝶:虹吸式口器 蜜蜂:嚼吸式口器
蝉:刺吸式口器 苍蝇:舔吸式口器
各种动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因此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因此动物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第二节田野生物调查
一、动物的发展历程 1.原生动物门
例:草履虫(分裂繁殖)单细胞,没有捕食器官。2.腔肠动物门
例:水螅(出芽繁殖)多细胞有捕食器官 3.扁形动物门
例:猪肉绦虫(有啦比较集中的神经系统)4.线形动物门
例:蛔虫(有了雌雄之分,真正的消化系统)5.环节动物门
例:蚯蚓(有了明显的体节合发达的肌肉壁)6.软体动物门
例:蜗牛(有了头部和足的分化)
7.节肢动物门(种类最多,数量最多)例:蜜蜂、蝗虫(有外骨骼)8.脊椎动物门
鱼(不能离开水)→两栖动物(不能完全离开水)→爬行动物(有的能离开水)→鸟类(出现恒温)→哺乳动物(胎生哺乳)
二、观察动物
野外观察:小型的,活动较慢的动物 室内观察:活动性较强的动物 笼内观察:较大的动物 第三节
常见的动物
一、水产动物
1.鲫鱼
外形:成梭型,体被鳞片和粘液(减少了水中的阻力,适应了生活环境)分部: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划分界限为:鳃盖后端、背鳍后端)(1)头部:
口:(取食、辅助呼吸)
鼻孔(没用)
眼(感光)鳃分为鳃弓(骨架部分)、鳃耙(过滤)、鳃丝(布满血丝,气体交换的主要部分)胸鳍两片
(2)躯干部:
背鳍、腹鳍、侧线(可感知周围一切变化,是最灵敏的感知器官)(3)尾部:臀鳍、尾鳍
(4)鱼鳍分为:奇鳍(一片)背鳍、臀鳍和尾鳍
偶鳍(两片)胸鳍、腹鳍
二、家禽
1.家鸽的特点
(1)外形: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为了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2)分部: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四肢当中,前肢成了翼)(3)皮肤:松而薄(有利于飞行时肌肉剧烈的收缩和伸拉)另:衍生物是羽毛,皮下有皮脂腺
羽毛分为正羽、绒羽、纤羽。有的正羽长在翼和尾上;翼上的羽毛叫飞羽,尾上的羽毛叫尾羽,飞羽用来飞翔,尾羽用来调节方向。飞羽由羽片、羽轴、羽根。羽片上有羽枝(羽小枝);绒羽的作用是保温;纤羽的作用是触觉。(4)骨骼:骨中空,内有空气。(使骨骼轻而坚固,有利于飞行)
有发达的龙骨突,上有发达的胸肌。
胸部肌肉发达,拉伸两翼进行飞翔。
(5)双重呼吸:吸一次气,在肺中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叫做双重呼吸,作用是产生更多能量。
2.鸟类特征
(1)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2)前肢变成了翼。
(3)长骨中空,内有空气。(4)有喙天齿。
(5)体温恒定(41°——42°)卵生。
三、家畜
1.家兔
(1)外形:体被毛。
(2)分部: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四肢特点:前肢短,后肢长。善于奔跑。
毛:粗毛:保护、测量。绒毛:保温。
(3)家兔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由隔分开。(隔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胸腔分为:心脏:血液循环。肺:呼吸。
腹腔分为:肝脏、胃、小肠、大肠、盲肠(发达、适于消化植物纤维)、膀胱。
四、农业益虫 1.蜂群的组成:
蜂王:一只,住在大峰房,吃蜂王浆,任务是产卵,寿命是五年,由受精发育。
雄蜂:几十只,住在中蜂房,前几天吃蜂王浆,后吃花粉,任务是与蜂王交配,寿命是5~6个月,由未受精卵发育。工蜂:成千上万只,住在小蜂房,吃花粉,任务是觅食、防御、育幼、清扫蜂房等。2.蜜蜂的形态结构
(1)体表有外骨骼
作用:防止水分蒸发,并有绒毛(绒毛负责粘花粉)。(2)身体分为:头、胸、腹
头:一对触角、复眼一对、口器一个(嚼吸式)口器:上唇一片
上颚一对
作用:咬开花药 下颚一对 下唇一片
舌一片:起伏拌作用。胸:三对足、两对翅
第三对足上有花粉刷(负责刷花粉)和花粉筐(负责盛花粉)3.蜜蜂为什么能采蜜(1)有嚼吸式口器(2)体被绒毛
(3)有花粉刷、花粉筐。
五、农业害虫
一、蝗虫的结构 1.体表有外骨骼
2.身体分为头、胸、腹 (1)头部:复眼一对(视觉)
单眼3只(感光)
触角一对(嗅觉、触觉)
口器一个(咀嚼式口器)(2)口气:上唇一片
上颚一对:用于咀嚼,撕裂食物
下颚一对
下唇一片
舌一片:起伏拌作用。
(3)胸部:前胸:前足
中胸:中足 前翅(革制),保护后翅。
后胸:后足,后翅(膜制),用于飞翔。
(后足发达,用于跳跃)
(4)腹部:气门(气体进出的门户,内有气管,用于呼吸)
产卵器
2.蝗虫的发育
(1)
卵~~若虫(蝗灾防止的最佳时期)~~成虫(2)
一次产卵1万~~2万 第三章 第四节
大熊猫 四川 由于熊猫哺乳能力差导致濒临灭绝!东北虎 黑龙江 吉林 繁殖能力差导致濒临灭绝!藏羚羊 青藏高原 不噶分子的偷猎导致濒临灭绝!金丝猴 四川 云南 贵州 物种退化导致濒临灭绝!扬子鳄 长江下游 我国特产的“活化石” 褐马鸡 山西 河北 由于捕杀导致濒临灭绝!
朱鹮 中国 日本 由于寄生虫的泛滥导致濒临灭绝!白鳍豚 长江下游 水污染导致灭绝!第四章
第一节
物种分类:不能自由活动:有种子:有果皮
不能自由活动:无种子:水上 路上
能自由活动:有脊椎:水上 路上
能自由活动:无脊椎:有附肢 无附肢
会飞 不会飞
对生物进行分类,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某一形状的不同,把生物分类,形同特征的组成一类,不同特征的组成一类。依次类推,逐级分类。
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从生物的形态,习性·生理上的一个或几个特点作为依据,或可以从生物的生活环境,经济价值等角度考虑。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最具经济价值。多以生物的形态·习性 生理上的特点,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为依据分类。第二节
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编制成的,利用检索表,可以查出每种生物的分类地位,并能找出不同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第三节 保护物种多样性
一、资料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材料,等等。
二、某种物种的消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三、因为物种灭绝速度提高了上千倍,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枯竭和丧失。
四、在生物圈中,每一种生物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发挥特殊的作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保护物种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五、保护措施
1.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已有自然保护区1276个,面积达到1.23*10 2.也可以把保护对象迁原自然环境,建设特别设计的设施,例如 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7
等进行保护。
第五章
第一节 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一、生物绘图方法: 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略偏左。图中较暗的部分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图形务必真实。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的名称。
二、常用的玻片标本:
(1)用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
(2)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
(3)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
三、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完成的,细胞是生物
最新初一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冀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