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00字(6篇)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00字篇一
今天我明白了张叶棋那句话,“人生如此美好,他可以做他想做的”,看着他床上的一堆书和床边的尤克里里琴,现在我完全明白了,他是真的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一直很佩服这个男人,果然是有我要学习的地方。
感觉遇到了至今最重要的`导师,虽然从未遇到,书本中表达出的独特观点与上学期看的积极心理学多么类似,同样的畅快淋漓,同样地直戳心底。
生活的希望,全在你自己的认知和心智模式上,一切都从乐观的窗口中来看待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张开你的双臂,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那样拥抱生活,拥抱希望吧。
看到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家庭教育对孩子深刻影响这一章节,我很高兴,我的父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选择默默为我加油,他们尊重我的选择,给我足够的空间去面对未来的可能性,不管是两年前选择学校专业,还是即将到来的工作和工作内容,从不干涉。
我觉得,我的父母的心非常好,小的时候给我严格的管理,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长大后选择让我自由,充分考虑自己的意愿,谢谢。
深刻的认识到,在家庭中,没有什么是不能通过沟通解决的,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让他们相信,你走这条路一定会光明,手机版走得坚决,走得潇潇洒洒。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00字篇二
古典老师目前的职业是职业规划培训师,因此书中指出了很多当下社会年轻人在选择自己职业时所存在的误区,关于梦想和安全感,关于自我坚持和向外界妥协,关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智模式,关于成功学的不可模仿,关于全心投入的快乐……很多问题确实和正处于面临许多人生重大选择的我们密切相关。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主要有以下五点:
工作以后买房买车成家立业似乎是当下社会给年轻人人生的“标准答案”,做到这些就人生美满幸福了。因此大城市里,有多少正值黄金年龄的青年们背着重重的蜗牛壳一步一步地爬,什么诗和远方,什么生活的质量,都被一套房锁住了压住了,在最该冒险拼搏的年华里活得苟且而沉重。看似一栋房给了你一个安稳的落脚之处,给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可是事实上它制约了你的未来粉碎了你的梦想,无法走向更大的世界和更加精彩的未来。安全感来源于自身的强大和内心的从容,而并非这一套房子。不要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书中有一个对兴趣的定义我觉得很好,“兴趣就是以你最高级的形式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之中去”,当真正的完全投入其中,那自然会有无穷的乐趣。面对一件事,产生的不再是我做了有没有用、急于想知道结果这样的想法,而只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感受过程的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兴趣,才会感受到由内而生的最纯粹的最浓的快乐。去做了,投入了,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那些吊儿郎当说着我没兴趣就不去做的人,永远也发现不了真正的兴趣,感受不到其中的快乐。如此人生,岂不无趣?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都只是整个世界中我们想看到的那部分。会凭借过去的经验来选择判断,构建出眼前的世界。这便是由心智模式决定的。
作者提到了两种心智模式—受害者模式和掌控者模式。前者把所有的错误归咎于外界产生自己很不幸的想法,并且只有在对比发现别人更惨中找到平衡,依赖他人,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得到他人的关爱,从中找到安慰。而后者在面临困难时则更倾向于思考如何解决,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而不是怨天尤人,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局面。很想谈谈对受害者模式的感触,我曾经对一些朋友说过,我不喜欢被别人用可怜来形容,那样会让我觉得很难受。因为我不想去同情自己可怜自己,那样让自己显得很卑微,很凄惨,而我不喜欢那样的'感觉。通过消费痛苦和不幸来博得同情和关爱的事我无法理解,这样一种行为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依赖困境无法自拔,失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有时候还会丧失自尊。我觉得,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成功学大行其道的时代,成功学的书热销,事实上反映了当下这个社会的功利。很多人都希望通过看成功学找到成功的捷径,迅速走上人生巅峰。只看到了书中所提到的努力或是坚持,却没有看到每一个成功者的身世背景和具体情形。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逻辑真是可笑,那些只是看似激励人心但不负责任的鸡汤而已。学会结合自身实际,适当放弃,找对方向方法,加上一些恰当的机遇,还有切实的努力,才是实在的道路。而另一方面,成功难道只有一种定义吗?只有当大官发大财事业腾飞才是成功?本身就不应局限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每个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观念,何必拘泥于此呢?在不断前进的路上,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因为害怕面临结果,害怕失败,而选择拖延,或是纠结犹豫不做决定。这样,只会让损失更大。而等待的过程同时会造成心灵上的焦虑,反复折磨,所有的信心都被耗尽,最后不得不面临放弃。事实上,用来焦虑的时间足以让你好好去做一件事了。
其实看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点也有感触,就不一一详述了。不过最后还是想说一点,虽然这不是一部灌鸡汤的书,也介绍了一些专业知识和实用的方法,很多话也很有道理我很赞同。但还是不知不觉中给我一种强行灌输正能量的压迫感,缺少一种更有温度的关怀。怎么说呢,没有真正的什么所谓人生宝典看完就能知道如何过好一生,前路那么长,究竟怎么走,还是自己好好琢磨吧。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00字篇三
前段时间朋友推荐我看一本书—— 《拆掉思维里的墙》。我一拿到书打开一看,就被那简单却富有哲理的插画吸引住了,于是抱着以后会有更多精彩内容的期待看完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人生启蒙之书”。古典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重要的因素是要有良好的自我素质。这种良好的自我品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品德、文化知识、为人处事、为人处事等等。其次是对生活的态度。面对生活,你是积极的还是愤世嫉俗的?是开朗还是悲观?你的人生好坏,你的成就大小,都是由你的心态决定的。
你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即使你一辈子默默无闻,平平淡淡也没关系,因为你享受过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是付出和奋斗的过程。相反,如果你用消极的思维去面对一切,生活能回馈给你的,只会是消极的。你的生活会很灰暗,不开心的时候只能等待生命的终结。
书的第一章讲的是买房的问题。经典的观点是房子毁了梦想。有人说“房子给了我归属感”,于是放弃了很多自我发展的.机会,花了创业的机会,花了未来10年换工作的机会,买了房子。其实他们缺少的是安全感。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个住的地方会让人很安心。但是,在这个房价高企的社会,卖掉一套房子,还是你梦寐以求的安全感,值得吗?
书中的黄金理论让我感触良多。的确,我只知道‘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原来地壳中所含的金是最多的。黄金存在于矿物中。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不是发光,而是不发光!只有达到一定的黄金量,才会变成闪耀的黄金。当你被挖掘时,你必须经历痛苦的打磨、冲刷和浸泡,这样你身上的杂质、恶习和污渍才能被融化掉。然后将它塑造,打磨,打磨,最后成为有价值的闪金!其实我们都是金子,发光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还有努力论:选择错了,努力就白费,错的努力比不努力更可怕。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就是白费力气。举个简单而深刻的例子,如果你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到达吗?即使你坚持绕地球一周,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广场的西北部。所以首先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然后努力去实现。
每个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规划和修改。首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固然重要,但造墙更重要。人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抱怨遇到别人不吉利。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换一种方式行动,换一种心情感受,你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绚丽,也许成功就这么简单。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00字篇四
看完《拆掉思维里的墙》感觉对此书的介绍并不为过,他的确是一本“人生的开窍手册”。书中包含了心理学、职业规划及人生哲学。各章节主题也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例证,鲜活可见,触手可及,有着较强的说服力。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重要因素就是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这良好的自身素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人品德行,文化知识,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等。其次就是处世态度。面对你的人生,你是积极应世还是玩世不恭?是开朗上进还是悲观厌世?你生活得好与不好,成就是大是小,都是由你的思维定势所决定的。
你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即使一辈子都默默无闻,无所建树,那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你已经享受到了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就是付出、是奋斗的过程。相反,你用负面思维去面对一切,那么生活所能回馈给你的也只会是负面的。你的人生会很灰暗,你也只能在郁郁寡欢中等待生命尽头的到来。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会经常觉得累吗?结婚一定要买房吗?坚持一定会成功吗?
2023年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00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