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班语言西游记教案(1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大班语言西游记教案篇一

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具体材料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师徒四人尤其是孙悟空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1.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等。

2.学习精读,用以精读为主的方法阅读经典片段,进行专题阅读。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这些形式的艺术作品代替不了阅读名著。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初步阅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部神魔小说,去感悟,去欣赏。

二、了解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中国元末明初小说家。

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

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60岁担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去。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三、成书经历

1.故事的取材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徒步去天竺(今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天竺。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2.故事的发展演进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主要讲述了玄奘在路上所见各国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及地理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至他的弟子慧立、彦悰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也正是在这些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3.内容概括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内容划分

第一部分(第1回到第7回)介绍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8回到第12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的`由来。

第三部分(第13回到100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各路妖魔鬼怪,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四、方法指导——精读

1.明确精读内涵

(阅读教材第133页的“读书方法指导”,思考:什么是精读?精读读什么?)

明确:精读即精细深入的阅读。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2.精读方法运用

阅读内容:

精彩选篇——《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阅读方法:圈点批注

3.阅读(批注)要点:

(1)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揣摩人物性格、心理。

(3)读内容的感受,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写法的赏析。

(1)故事情节: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由于山上一片火海,他们无法通过。得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火焰山的火,悟空就亲自前往借扇。铁扇公主误以为是悟空害了她的儿子红孩儿,死活不愿借扇给悟空。无计可施后,悟空变小,让铁扇公主喝进肚子,逼铁扇公主交出扇子。铁扇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

(2)人物性格、心理:

①孙悟空: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动作描写)——机智

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动作描写)——勇敢,本领高强

②唐僧:

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浇流,只道:“怎生是好!”(语言、神态)—心里着急性格懦弱

(3)人物形象的感悟:

罗刹女:

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烧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神态、心理描写)——爱子情深,急于报仇

方法总结

通过精读,我们可以细致地了解内容,读出自己细腻的感受,在圈点批注中透彻地理解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五、作业:

1.运用本课所学的精读和跳读方法,阅读《西游记》的余下篇章。

大班语言西游记教案篇二

1、 学习小组合作创作连环长卷画,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 会协商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

3、 能大胆地画出自己创编的故事,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1、 有关西游记的'各种录象带、画册、制作连环长卷画的材料。(构线笔、油画棒、连环长卷画的纸。)

2、 幼儿已经欣赏过许多《西游记》的连环画。

1、欣赏连环画

(1) 教师取出连环画,给幼儿讲讲这本连环画的内容。

(2) 请幼儿说说什么叫连环画,它和其他故事书有什么不一样?

(3) 再请幼儿观察一下每张图画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 幼儿学做连环画。

(1) 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自编一本简单的连环画,要先想好了故事的情节,再分工合作。

(2) 请幼儿讲讲创编的故事情节。

(3) 在绘画中遇到困难该怎么办?

(4) 幼儿画长卷连环画。

鼓励幼儿创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情节

画长卷连环画要注意故事的连贯性。

提醒幼儿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3、 长卷连环画分享会

每组请一位幼儿讲讲自己的连环画。

将长卷画展示出来,请孩子们带爸爸妈妈一起欣赏,分享成功的快乐。

大班语言西游记教案篇三

1.知识能力: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过程方法:

(1)思路:

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

(2)过程: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

(3)活动:

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

(4)方法:

读写听说结合,思记同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走进《西游记》,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分组

导入语:

(1)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学生答)。

(2)你了解它的什么知识?(学生答)。谁了解这部小说最多呢?(学生抢答)。这节

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3)好!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一)远望《西游》

1、整体感知:

过渡语:

(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分?(学生答)。

老师结: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老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1一百回。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

2、总体概括:

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学生答)

老师结:奇、妙、好等。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学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一个字:“美”。

过渡语:

读后你认为它在哪方面写得美?(学生答)

老师结:(情节人物环境)

(二)走进《西游》

1、西游故事会

过渡语: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小说,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请看大屏幕!

过渡语: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老师引导: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

(2)我认为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学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老师徒两人产学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有仇。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老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西游记》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情节学生动曲折。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2、《西游》人物辩论会

过渡语:

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

老师引导: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学生动的形象。(老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老师演示剧照)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了。还有吗?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

老师引导:

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老师徒四人吧。可以评一评论一论。(显示四人剧照。)这老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请用下列格式整合自己想说的话:

“-------本来是--------,后来-------------我认为他(她)是个------------------又------------------的人,能从-------------------中看出。”

孙悟空

老师引导:(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老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学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2)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老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老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老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老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老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老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

老师引导:(1)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2)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3)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5)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老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老师引导:(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一心向佛。

(对。我同意,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老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3)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悟空笑他:“老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

老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过渡语: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老师结:《西游记》人物形象栩栩如学生,语言诙谐幽默。《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即是成功地创造了小说的主人公-------和另一个人物----------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了个性美。人物完人金无足赤,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学生答)

老师结: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懂事长,你要招聘一个总经理,你会选谁?说说你的理由。

3、《西游》美景旅行社

过渡语:有心周游世界的同学想过把瘾?《西游记》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

过渡语: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赏,可以改。请仿造这个句式开头:“我认为--------地----------景写得很美,作者用了----------------等手法写出了此景的独特之处-----------。”

老师引导: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老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我认为这段很美。

老师点拨:这哪里是小说中的句子,这简直就是一首诗。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他把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老师结: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

比如:(老师出示“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参照标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一种悬念,把主要的写在后面,层层推进,能吸引读者。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老师结:因此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总结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心灵的滋养,。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学生。这堂课快结束了,但是,名著——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请先把这种感受用歌声传达出来吧!

附:(一)知识竞赛题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老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孙悟空自号美猴王

6、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目的题目:

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8、从下面《西游记》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主观题)

孙悟空

猪八戒

白骨精

红孩儿

9、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主观题)

10《西游记》中,老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猪八戒封为净坛使者、沙僧封为金身罗汉和白龙马封为八部天龙马。

11、《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老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老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1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3、列举《西游记》唐僧老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等

14、《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5、“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大闹天宫等

16、《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17、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的提议下,号称齐天大圣,西天归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斗战圣佛。

(二)环境描写欣赏:

西游记环境描写之三打白骨精

主要内容:唐僧老师徒到了南山脚下,白骨精变成一个小姑娘,拿着篮子,第一次,悟空打了她一棒,没死,第二次,变做老太太,假装找女儿,悟空第二棒的时候,还没死,第三次,悟空叫来几个神仙看着,终于魂归西天了。

环境描写:悟空跳上云端,手搭凉棚,睁眼观看,不见有人烟。看了多时,只见正南山上有一坐高山,那山向阳处,一片绿色中夹着点点鲜红,便驾云直奔南山。

我的感受:既然没人烟,肯定有妖精,这种情况,妖精肯定变化多端,“一片绿色中夹着点点鲜红,”有可能就是妖精杀了百姓,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要不是孙悟空在,唐僧恐怕就要被吃了。

大班语言西游记教案篇四

1、知识能力: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

大班语言西游记教案(14篇)

大班语言西游记教案篇一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2.运用精读与跳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