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下册教案14周(七篇)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14周篇一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用具
多媒体、食品标签、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滴管、试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
(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
(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
(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
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
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讨论: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2、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
老师介绍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
小结: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里有一些食物,你能猜一猜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吗?
(1)作出假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即将检测的食品作出假设。填入下表。
(2)设计实验方案
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那么供检测的食品中是不是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小组讨论: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预期的实验结果等。
小结: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探究方法。
(五)课堂练习
第2课时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一、复习提问
1、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哪些?
2、怎样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
二、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习。
三、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讲解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和主要功能:
水:约占人的体重60%——70%,是细胞达到重要组成成分。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
无机盐:无机盐占量4%,作用十分重要,如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常见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
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
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
1、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2、无机盐: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3、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4、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5、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
6、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后记
本节课采用阅读、实验活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究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学效果较好。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14周篇二
教学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染色体的大变化,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的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说出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1、3
电教手段:投影(幻灯片)
实验教具:显微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
教学过程:
[回顾]
1、播放幻灯片: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问题情境]
播放投影:参天大树,一头老牛
t:参天大树是由一粒种子长大的,一头老牛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那么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到大呢?
s:自由发言,小组讨论
t:(总结)是由于生物体的细胞的数目增多和体积的增大。
[新研究]细胞的分裂(板书)
t: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细胞是怎样增多的
s:(讨论)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
t: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分裂过程
[观察]p34
t:请同学们阅读该部分的目的、器材,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的玻片标本。
[指导]
t:1、正确使用显微镜。
2、目镜用16x,物镜用10x。
3、移动载玻片,找到细胞分裂的区域。
4、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5、在实验册上大致画出细胞分裂过程中1—2个典型的图像。
6、小组对照(前后两组),看谁能找到书中的图4—1上a、b、c三个细胞。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14周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重点)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难点: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三、教学准备:
1、男、女生殖系统的挂图。
2、flash: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
3、视频文件:
(1)精子的形成;
(2)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卵子的形成;
4、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父母进行访问: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出生的?
人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过程:
[朗读]:书p1页的绪言。
[讲述]:人类只有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才可能真正地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提问]:课前让大家做了两个访问题
(1)人是怎样形成的?
(2)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出生的?你们对父母的访问结果是什么?
富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认同人是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员,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必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饶有兴趣地发言。
结合已有的认知,说出人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知道自己是从母亲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讲述]:大家说得很地,人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预示着新一代生命的诞生,由受精卵发育为成熟人体,需经历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
[提问]: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以是怎样产生的?让我们带着问题先来认识一下男女性生殖系统。
[讲述]:男女生殖系统是由一系列的生殖器官组成的,在这些生殖器官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人的生殖过程。
[观察]:男女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认识生殖系统分别是怎样组成的?说出产生精子和卵子的部位,以及精子和卵子成熟后的排出路线。
[填表]: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表。
名称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组成
产生精子
卵子部位
排出路线
主要器官
[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
[小结]:对,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都是人的生殖细胞,分泌的激素则可以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
[播放视频]:
(1)精子的形成;
(2)女性生殖系统和卵子的形成。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观察、讨论,并用笔在图上画出精子和卵子的排出路线。
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填写表格。熟悉男性、女性的`生殖系统组成。
回答:因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观看,进一步了解男、女性的生殖系统组成,产生精子和卵子的器官以及它们成熟后的排出路线。
[布置课后访问]:同学们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及组成已经非常了解了,回去以后,再做2个访问,
(1)你们的母亲在怀你们时,身体有什么感受?
(2)当母亲怀孕时,父亲都做了些什么?
[阅读]:课外阅读“试管婴儿——生殖医学的奇迹”。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14周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色植物
初一生物下册教案14周(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