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离子反应教案新教材(8篇)
离子反应教案新教材篇一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 (二)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小结] 电解质的分类:
1、 强电质 (全部电离)强酸:如hcl、h2so4、hno3强碱:如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如nacl、agno3 2.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cu(oh)2 其它:h2o
〔讨论〕 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思考:金属和溶液导电原因的区别? 金属导电自由移动电子
溶液导电?自由移动离子
思考: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主要因素 :(见点金训练p30 二 3)
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 练习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强。
(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
(3)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的多。 练习: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李季全)
知识回顾:
(四)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见点金训练p30 二1、2)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电离方程式,简称电离式。 注意事项: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式子左边书写化学式,表示电解质还未电离时的状态;右边书写离子符号,表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强电解质用“=”表示,弱电解质用“?”表示。
(2)电离出的离子要标明所带的电荷数以及电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等于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
(3)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且遵循质量守恒。如:al2(so4)3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如:h2co3 feoh) 3
碱的电离: 酸的电离: 盐的电离:
naoh=na oh-hcl=h cl- na2co3 =2na co32- koh=k oh-hno3= h no3- nahco3=na hco3- ba(oh)2=ba2 2oh- h2so4=2 h so42- k2so4 =2k so42-
khso4 = k h so42
思考 · 交流: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问题〕 请书写ch3cooh,nh3·h2o的电离方程式。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离子之间进行的反应) (30页教材实验2-2)及分析 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见点金训练p32一:1、2、3) (1)写 出化学方程式(基础):
例:2agno3 cucl2= 2agcl↓ cu(no3)2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 写成离子形式(关键),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
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2 -2 - 2ag 2no3 cu 2cl =2agcl↓ cu 2no3
(3)删 去方程式两边形式相同的离子(途径)
2ag -2 2cl- == 2agcl↓2 3-
(4)整理方程式并检查 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
相等(保证)
- 2ag 2cl =2agcl↓
ag cl = agcl↓
步骤口诀:一写、二拆、三删、四查拆写的规则: (1)可写成离子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a. 强酸:h2so4、hcl、hno3 b. 强碱:naoh、koh、ba(oh)2
[说明: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一般写离子,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c. 可溶性盐(注意记忆课本后的溶解性表)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
a. 难溶物质:baso4、cu(oh)2、caco3、agcl等 b. 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氨水、难溶碱)、水等 c. 气体:co2、h2、so2等 d. 单质:h2、na、fe 、o2等 e. 氧化物:na2o、fe2o3等
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 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co2、so2等。 caco3 2hcl=cacl2 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naoh+hcl=nacl+h2o
离子反应总是向着使溶液中某自由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 5.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见点金训练p32 二:1、2)
[练习]1. 请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对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
co3+2h=h2o+co2↑ 错
+2+
正确写法: caco3+2h=ca+h2o+co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h oh= h2o
2
(2)氢氧化铜溶于盐酸:cu(oh)2 2h =cu 2h2o
- 2-(3)so2气体溶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so2 2oh= so3 h2o
(4)向氨水中加入稀盐酸:nh3·h2o h=nh4 h2o
-
(5)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hco3 h=h2o co2↑
3、 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2-2-a. 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 = cus↓ so4b.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
-液反应:ag cl = agcl↓
2
c. 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 2h = ba h2o co2↑
3
d. 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oh = h2o4. 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
方程式不同。
例:(1)少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 --ca hco3 oh=caco3↓ h2o
(2)足量烧碱滴入ca(hco3)2溶液 2 --2-ca 2hco3 2oh=caco3↓ co3 2h2o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李季全)
思考: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1、⑴nahco3少量时:
2 --ca hco3 oh=caco3↓ h2o ⑵nahco3过量时: 2 --2-ca 2hco3 2oh=caco3↓ co3 2h2o k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2、⑴khso4少量时:
2 2- -ba so4 h oh=baso4↓ h2o ⑵khso4过量时: 2 2- - ba so4 2h 2oh=baso4↓ 2h2o
3、请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①ca(oh)2和hcl ②koh和hcl ③ h2so4 和naoh④ koh和hno3 并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见教材32页表下) h oh- == h2o( 强酸+强碱 可溶性盐+水) 思考:下列各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 oh-=h2o 表示的是()
a、硫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盐酸和氨水反应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d、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2 2-①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例:ba so4 = baso4↓)
②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例:h oh- = h2o) 教材p3410题
三、离子共存(见点金训练p33 三:1、2、3、4) 离子能大量共存则表示离子间不发生离子反应。
讨论: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2 2- -2-2-
a、k、cu、no3-、so4b、na、cl、co3、so4
2 、2 -- 2 3 --
c、caba、cl、no3 d、mg、fe、oh、no3
- 2--2--与 h不共存的离子:oh;弱酸酸根,如:co3(hco3)、so3(hso3)、 - ch3coo等
- 2
与 oh不共存的离子:h ;弱碱阳离子,如:cu 、nh4等;
- - 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等 练习:
―
1、下列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 +so42====baso4 ↓ 表示的是( ) a.ba(no3)2 h2so4==baso4↓ 2hno3 b.bacl2 na2so4==baso4↓ 2nacl c.baco3 h2so4==baso4↓ h2o co2↑ d.bacl2 h2so4==baso4↓ 2hcl 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离子反应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3)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
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学习重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灯座、灯泡、导线、酚酞试液。 用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浓度相同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按课本图2-1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接通 电源,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1、通过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相同条件下的导电能力有强有弱?
3、什么原因造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不同? [板书]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h
+-
nh3.h2o nh4 +oh
-
h2o h + oh
实验 用试管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酚酞试液,一边滴盐酸溶液一边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该现象原因。 [板书]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依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基础)
改:仅把强酸、强碱、可溶盐改写成离子符号;其它的(单质、氧化物、难溶物、弱电解
质以及气态物等)仍用化学式表示。(关键)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数为最简整数比。(途径)
查:根据质量守恒和电量守恒,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保证)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钾反应为例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讨论1:以 na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和 koh 溶液与硫酸的反应为例,分析中和反应的
实质。h oh-=h2o
[板书]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小结] 1、
2、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板书设计
一、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2、强、弱电解质比较 2举例: 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盐类:nacl、baso4
弱电解质: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水
-+
3、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 h
+-
nh3.h2 nh4 +oh
-
h2 h + oh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 ②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揭示了离子反应的实质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使学生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课时安排
共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设疑、讲解等。
六、教学准备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仪器和装置。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滤纸。
0.1 mol·l-1的hcl、naoh、nacl、nh3·h2o、ch3cooh溶液。 1 mol·l-1的bacl2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七、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 [投影]
[小结]化学反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们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
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
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1—1]观察:五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结果。 (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讲述]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而当溶液体积、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
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
比较以上五种溶液,显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较少。
[设问]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板书]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阅读]
[图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板书]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写出电离方程式)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投影]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433是否属强电解质?
[小结]baso4、caco3、agcl虽然难溶,但溶解的极少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为强电解质h3cooh体易溶于水,但它却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弱电解质。因此,电解质的强弱跟其溶解度无必然联系,本质区别在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导电性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加以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
[分析]随着ba(oh)2
熄灭 渐亮,反应为:ba(oh)2+h2so4=====baso4↓+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将会怎样变化呢?
[投影总结][
【布置作业】复习、预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acl、naoh等。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nh3·h2o、ch3cooh等。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探讨]弱电解质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如何表示?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复习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 2;电离指电解质 ,电离过程不需要通电。 3.酸、碱、盐的电离
酸:电离时, 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 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能生成 的化合物。 4.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cl:; (2)nan03: ; (3)ba(oh)2: ; (4)ch3cooh: ; (5)cu(oh)2: ; (6)h2s03: 。
5.(1)电解质;在 或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或都不能导电的 (3)强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的电解质
6.离子反应指 、 之间发生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
7.(1)离子反应可用表示,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一样,也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
(2)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都能描述 ,但离子方程式的描述更加 ,所表示的已 , 并揭示了这类化学反应的 。
8.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oh溶液和h2s04溶液反应:;
(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
(3)ba(oh)2溶液和h2s04溶液: 。
9.利用某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检验。如cl—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 ;so42-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 的;c032-跟h+反应生成能使 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 。
一、电解质中的“是与非”“强与弱” 1、“是与非”
(1)电解质概念中的或,两种情况任取一即可;非电解质概念中的无论和都,两种情况必须同时满足。
(2)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阐述的对象都是化合物。因此单质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因此也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氨气,二氧化硫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非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氨气,二氧化硫都是非电解质。
(4)电离不需要通电,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5)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6)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故溶液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与弱” (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3)难溶性盐(如caco3、baso4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导电能力很小,但由于它们是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那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它们属于强电解质。 (4)溶液导电性的强弱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能力强的溶液不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不一定导电能力强。 二、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h2s hs h h3po4—+ ” —+ —
2、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为主,各步方程式不可叠加。
h h2po4+
3、多元弱碱,分步进行,但一步书写到位:mg(oh)2
mg2 2oh
离子反应教案新教材篇二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
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现状来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知道常见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并会写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物质是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并据此学会判断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和常见离子的检验。
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
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1、导入:酸、碱、盐在水溶液可以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那么将不同的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仍然存在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实验探究:
完成实验〔2—1〕为便于观察、分析、讨论,因为该实验无危险性,且操作比较简单,采取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1]:向盛有5ml 1mo1/l的cuso4溶液中加入5ml 1mo1/l的nacl溶液,观察现象。由实验现象分析溶液中离子在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并填表小结:
表一:
小结: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混合前后cu2 、so42— 、na 、cl—均无变化,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2]: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观察现象,并填表小结。
小结:通过表格及分析,我们认为混合后ba2 和so42—相结合,溶液不再有大量的ba2 和so42—,而cu2 和cl—仍存在于溶液中。
[探究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ba2 、so42—和cl—。(教师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并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
3、总结出相关概念: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反应前 反应后
cu2 so42— baso4 cu2 cl—
ba2 cl—
这种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并从而引出cuso4 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 so42—=baso4 ,得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4、知识延伸:首先阅读教材32页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教师要强调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主要就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的盐);然后再通过学生完成〔实验2—2〕并填表:
填表后全班交流,并总结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一类化学反应,从这个过程中也让同学知道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最后,通过学生完成〔实验2—3〕并填表:
实验
反应前溶液中的离子
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
生成的物质
离子方程式
na2so4溶液中加bacl2溶液
na2co3溶液中加hcl
naoh溶液中先加酚酞,再加hcl
填表后全班交流,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并从而总结出能结合成沉淀、气体和水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5、思考与交流:离子反应的应用。
设计实验:1)如何分离k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2)如何除去粗盐中的ca2 、mg2 、so42—?3)如何鉴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l—或so42—?
6、知识反馈:1)初中学习的实验室制h2、o2、co2的化学反应是否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教材34页第5题、第7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强调,检测达标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控。
7、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8、布置作业:34页第6题、第9题和第10题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相对开放的探究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离子反应教案新教材篇三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 )=1×10-4mo·l-1 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习的要求)
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10-14mo·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xx全国11题) ( )
a.a3 na no-3 c- b.k na c- no3-
c.k na c- ao2- d.k nh 4 so42- 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xx全国13题) ( )
a.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 so2 h2o 2hco-3 so32-
最新离子反应教案新教材(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