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教师课堂教学感悟(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教师课堂教学感悟篇一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在教学中学生的被动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

教师要将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兴趣、进取精神、参与热情,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必须改变保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能以学生不积极配合,时间紧,教学任务完不成为借口,又回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才能使课改深入进行,否则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问题”设计。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紧扣教材,贴近学情,角度小、易切入,能引起学生兴趣,具有层次性、能延伸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学时,依次提出四个问题:①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它们性质一样吗?c60也是碳的单质,其性质与金刚石、石墨相同吗?②苏打、小苏打知道吗?它们的化学式是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吗?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何异同?④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如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如何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前三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通过看教材,与同学交流,能回答上来,但第④个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多数学生不敢回答,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示,最终由学生解决,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方法,增强了自信。

在以问题统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际上就给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平台,同一问题让几个学生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探究,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回答对了进行表扬;回答错或不全面,表扬他敢于回答、积极思考的精神,分析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演示实验让学生做,激发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做演示实验的学生高兴极了,已经形成人人争做演示实验的好习惯。因此,只要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就会积极、自觉、主动地表现自己,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扩展学生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便于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展示实物式图片,化学实验、课堂检测均可使用多媒体。但多媒体使用要适时、适当,同时还要有板书,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课堂教学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在教学时教师恰当配合、灵活运用,便构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实践证明,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情绪生活。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以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研究也表明,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中以表情姿势辅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从而促进学生学。具体地说,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确定方向,选择内容,教给方法。教师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5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总量的最大化。

教学活动是动态过程,教师要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课后反思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如从教学方法上,从问题的设计方面,从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从知识的把握方面,从教学成功的方面,从需要改进的方面等。坚持进行教学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教师课堂教学感悟篇二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据此,我校明确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的“自主合作、实用高效”的课题研究,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和参与,以期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即研究如何在高效课堂中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课堂教学实效有极大的相关性。构建高效课堂,必先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从学生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求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课前:学生预习学案,小组合作探究,由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完成学案上大部分内容。

课上:前3分钟教师简单点出本节主要内容,并当场分配本节各小组的展示任务,然后留约5分钟进行课上进一步的讨论。其间教师要到各小组中去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说明:为什么任务不提前分,主要是防止各小组只准备本组分到的内容,不能充分预习全部学案。为节约时间,这一环节也可以在课前把分组任务打在课件上,由科代表上课前打开。)第8—35分钟是学生展示时间,各小组派本组1到2名成员上台讲解本组分配的内容,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当场提出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解法。在展示其间教师可以有适当的引导,但不可打断学生的思路。讲解和质疑结束后,教师要给出简要的点评或纠错,必要的难点可以精讲,对做得好的小组提出表扬,做得不够好的也应多鼓励。第35—40分钟,针对本节内容准备3—4道当堂检测题,检查听课效果。最后3—5分钟,教师小结本堂课内容,布臵课下作业和下节预习内容。 课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整理本节学案和预习下节学案。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的最初设想,下面谈谈在具体实施中,各个环节我们又是怎样做的。

课前环节:

各小组应全面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多与学生提前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无特别的困难。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不要让学生有孤立和茫然的感受。上课前由科代表与老师交流,合理分配小组展示任务。

分配任务环节:

分好任务后各小组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讨论,统一意见,然后由本组的代表上台展示。在这一环节,老师充当主持人,组织各小组轮流展示。要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教师在交流开始前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渐培养成习惯。展示前的讨论时间教师应深入学生的学习小组去,了解准备情况,是否出现错解,有无困难等,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随机应变。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的评语一方面起有评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起指导作用。例如:对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对语速太快的学生提醒慢点说,好让大家都听清楚等等。

每位同学上台时大家都给以掌声鼓励,激昂气氛。为了防止展示环节成为优生的舞台,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我们规定每组成员都要轮流上台,各组互相监督,发现有违规的组可以当场要求换人。在同学展示的时候,老师

2023年教师课堂教学感悟(五篇)

教师课堂教学感悟篇一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在教学中学生的被动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