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书心得体会(7篇)
《家》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经过一个寒假的时间,我终于将巴金的《家》读完,这是一本反映了一个时代变迁的书。《家》以巴金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巴金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家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家来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
三兄弟中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是旧社会、旧体制的积极的拥护者;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老三觉慧那边,但他并不像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对于进步先进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坚定,在必要的时候也会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是的,在《家》中描述的这七十多个人物,各有各的鲜明特点,他们中大部分是旧社会、旧制度的拥护者,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但也有像觉民和觉慧这样少部分的旧社会、旧制度的批判者,进步先进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这些人,才使“五四”后中国人民慢慢觉醒,开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那个黑暗的年代永远地过去了,但《家》在批判那个时代的同时正昭示着青春的可爱,对啊!青春是多么的可爱,我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岁月中,我们充满了激情,我们的心里洋溢着爱!
只要心中还有梦,就能忍住多少痛。无论什么事情发生我们心中都要有梦。
只要心中还有爱,那就离快乐很近,离幸福不远了!
《家》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记得初次接触巴金老先生写的《家》,是在初中。那天晚自习回家,躺床上无聊,就打开收音机,正好听到音频里在读《家》里的一个片段。
当时第一个感觉,描述的是一个大家庭里的故事。已过去六年了已不记得那一段是讲什么了,只记得好像是过年,公馆里的气氛。事后,又听老师讲课涉及到一些些。这就为我以后读这本书的兴趣打下了基础。
第一印象书中人物刻画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间的描写真实得让我觉得身临其境。于是泡书店时,就让我毫不犹豫地买下它。
我读书耐心不足,所以看书时,走马观花般读完。在这期间,我的心充满了悲愤与怜悯。读完之后,心情依旧沉重,气愤那个社会,那个家庭。同时,我又庆幸,这样的社会已成为历史。我们是幸福的,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
给我最沉的心情,就是其中包含血泪的女子命运。 温顺驯良的梅表姐与觉新,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被儿戏般拆散。终究没能和真心相爱的觉新一起。后嫁到赵家受气,不满一年即守寡回娘家,最后在痛苦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去。
觉新的妻子瑞钰,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哀命,这个善良贞静的女子,在难产的呻吟最后,都没能见上自己的丈夫一面。这是多么悲伤。
这些青年女性的不辛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都只能流着泪形容憔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家》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读完巴金的《家》,使我了解了许多从前从未了解过的东西。有些事情似乎听大人门讲过,但对此并不清楚,然而《家》正是记录了那个封建时代的黑暗,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破灭,控拆了一个不合理的制度。
剪发
从现代人的观点看,剪发是非常正常的事了,女子如果觉得头发累赘随时都可以剪。而在当时的封建时代,女子如果剪发的话,那就成了天大的事,长辈的面子会不保。但总有人要开路,于是许倩如便站了出来,她带领着剪发。然而当她带着一头短发上街,却遭到了路上行人的另眼相待,甚至还有人追在后面骂:“娼妇”之类的话语,当时的观念就是这样的,长辈们为此说这个女孩没教养。
而现在呢,各种各样的发型都可以看见,甚至还出现了染发,红橙黄绿青蓝紫都有。观念的改变实在太大了。
上学
中国的封建制度历来是女子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家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描写。琴却是一个例外,她就热爱读书,接受着新文化。当时女子读书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事了。而她还想着等学校开放女禁后到男校读书。而现在呢?现在都是男女生在一个课堂读书,男女平等越加显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缠足
从小就听说过缠足,现在想想也觉得可怕,好生生的把个脚弄成畸形,多么残忍呢。小说中就有许多女子缠足,然而随着观念的改变,那个时候已经有人不缠足了,琴和许倩如就是其中的代表,她们不屈服于旧制度,而立志要为后来的姐妹开创一条新道路。她们就是天足。
而如今,根本不可能有人缠足了,男女皆是天足,我还是觉得天足漂亮。
婚姻
封建时代的切肤之痛就是婚姻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你决定。女子甚至当作礼品嫁给他人。其中觉新与梅就是一个悲剧,觉新的不反抗主义使他断送了自己的爱情。而觉新则是一个反抗的代表,他和鸣凤的爱情原本是非常好的,但最终还是由于当时的婚姻制度,鸣凤为了不嫁给那个老头子而投湖,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然而这个悲剧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自古有多少女子经历了这样的悲剧呀。而觉民与琴可以说是最美满的一对了,这也是他们反抗的结果,他们反抗这个制度,最后获得了成功,如果像觉新一样“不反抗主义”,能取得最终美满的爱情吗?
如今的婚姻制度那是大变样了,不仅婚姻自由,而且可悲可笑的是离婚也自由,甚至流传着:“今天你离了吗?”这样的话,对此我也觉得非常不满。虽然人们婚姻观念改变了,但我想体现这个的不是整天的离
《家》读书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