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技能大赛心得体会及收获 音乐教学大赛赛后感想(七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推荐音乐教学技能大赛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音乐与德育的结合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养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共处的集体主义精神。许多学校德育工作中都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懂得环保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环境保护必须从孩子抓起,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思索,在思索后感悟,并真正化为行动,从小树立爱自然,爱环境的优秀品质。在教学自选课外歌曲《环保小卫士之歌》时,学生学会歌曲后,已经对环保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就我们自己而言,我们还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对学生回答再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光自己要注意环保,还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因为环保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这类的环保歌曲还有很多,如:《嘀哩嘀哩》,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环保意识。
二、音乐与文学的结合
从古至今,文学就和音乐融于一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都可吟唱。许多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诗,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等还作为教材编入了语文课本。像这样的歌曲,先让学生来读一读,再配上旋律让学生来唱一唱,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涵,有利于在歌唱中情感的发挥。在教学《大树妈妈》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在学校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下和在散发着清香的香樟树下玩耍纳凉的情景,然后再饱含深情地将歌词当成诗歌朗诵,那充满温情的语言立即使学生受到了感染。故事一直就对少年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将歌曲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向学生讲述,能使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音乐与“劳技”的结合
音乐教学中有机进行“劳技”教育渗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在教学“音的强弱、长短”内容时,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中音源材料。如:可乐罐、沙子、瓶盖和塑料袋等启发学生制作简易乐器来探索怎样使它们发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不亦乐乎,自制打击乐来亲自感受音的强弱、长短,并用自制的简易乐器为三拍子歌曲伴奏。通过动手、动脑,学生兴趣浓厚,不但轻松地掌握了知识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利用音乐教学中的美术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到歌曲的美,更好地表现歌曲的美。教唱《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在唱、动中学会之后,让学生在音乐中画出美丽的夜空,不局限他们所画的景物,这使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最后,学生把自己“美丽的星空”图展现在黑板上,在自己的歌声中欣赏自己的“佳作”,其乐无穷。这样的课不仅使学生能唱会动,更使学生能画会创,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因而,通过舞蹈能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节奏感,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对于民歌和民族音乐欣赏曲目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上欣赏课《我是草原小骑兵》时,先教几个简单的骑马、勒马和放哨等蒙古动作,然后启发学生听着音乐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学生们随着欢快的乐曲,手舞足蹈,有的做挥鞭子动作,有的做勒马动作……通过身体语言的表达,学生们情绪高涨,为歌曲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六、音乐与动画影视的结合
动画影视具有形象鲜明、画面丰富,音乐旋律轻松活泼的特点,尤其符合低段年级的心理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的作用,把动漫影视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挖掘音乐内涵,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各个要素在音乐中表现的作用。在《动画音乐》一课教学前,我给学生欣赏《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孩子们热情高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扩大了音乐文化的范畴。
七、音乐与乡土文化的结合
南音,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民族音乐的根,华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让学生用最熟悉的语言演唱闽南语歌曲和南音,让同学切身感受闽南歌曲的韵味,再次体会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弘扬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推荐音乐教学技能大赛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1、总情况: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一 至四班的音乐教学,学生啥样还真的不知道呢。大部分以6周岁为主,但不足龄的也会有,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较宠溺,稳定性差,很好动,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小孩子肯定比较喜欢唱歌,能够感受音乐律动的美。
2、学习习惯、心理特点:学生入学,活刚刚入学。天生活泼好动、烂漫天真,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根据年龄特点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本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一年级上册共编成8个主题单元,《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您好》、《可爱的动物》、《爱劳动》、《小精灵》、《
小小音乐家》、《过新年》。基本内容包括:欣赏、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低年级教材以图为主,欣赏曲主题旋律以图形谱为主,生动活泼。
重点:
1.学习歌唱的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难点:1.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情操。
3.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4.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
5.重视学生鉴赏音乐的美。
6、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1、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曲调有表情独唱或参与齐唱,每学年能背唱4~6首
2、 能感受乐器的声音,听辨打击乐器的音乐,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
3、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5、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6、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1、能够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4、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活动,配合歌曲、用身
音乐教学技能大赛心得体会及收获 音乐教学大赛赛后感想(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