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上册(10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上册篇一

学生虽然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对分数有所体验的。例如,教师在公布考试结果时说,我们这一次考试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学生会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欢看篮球比赛的同学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决赛等等。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引出直观的教学实例进行教学:

师:你知道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多少么吗?

生:半个

根据学生的关于一半的回答趁势导入新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例如,有的学生用纸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认识的分数。

我认为通过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举出自己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例子,这样的反馈不仅能体现其对学习的体验过程,还能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或生活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有所用;并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学生的举一反三,不同学生的知识建构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变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点击变式、拓展思维训练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①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②拿出不同得图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师:图形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通过变式、拓展思维例题的出现,促使学生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数学问题,即:会“数学地”思考。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数感的培养,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上册篇二

《认识整千数》这节课时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前置作业,为此课堂教学环节也有了相应的改变。起初,研读教材时觉得书上新授的知识点就是“10个一千是一万”,而教参上给出的新授环节比较复杂,也显得杂乱,占据了课堂大量的时间,而且对于我班学生来说,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怎样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真正释放学生的思维?反复思索后我认为只有解放教师的思想,才能成全学生的主动求知。

于是,我改变课堂教学环节,将主动权交与学生,现将课堂实录呈现:

教师课件出示一个没有标明数位的计数器。

师:这是什么?

生齐答:计数器。(有学生说计算器的,立即纠正)

师:计数器上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今天就让我们来当小老师,比一比哪个小老师最会发现数学知识?

(学生表现欲非常强,课堂气氛一下子激活了。)

生1:计数器上面有个、十、百、千、万。

师:这是什么?

生2:这是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师:(板书:数位)关于数位,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3: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

师:你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数位我们一般都是从右边数起,那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第三位呢?第四位呢?第五位呢?(交流前置作业,省略)

出示数位顺序表。

师:你知道这张是什么表?你会填写吗?(学生独立填写)

追问:为什么表格的左边一栏还有省略号?

生4:因为还有亿位。

生5补充:万前面还有十万、百万、千万,然后是亿。

师:你知识真丰富,以后我们会学习更多的数位。因为还有还能多数位,所以用省略号表示。你还能从计数器上挖掘什么知识?

生6:在个位上拨1粒珠子,就表示1个一。

师:你能具体拨一个数,并且说一说吗?

生6在计算器上拨了一个5,然后说明表示5个一。

生7:在十位上拨1粒珠子就表示1个十。(生拨20,说明表示2个十。)

生8:在百位上拨1粒珠子就表示1个百。(生拨300,说明表示3个百。)

生9:在千位上拨1粒珠子就表示1个千。(生拨20xx,说明表示2个千。)

生10:在万位上拨1粒珠子就表示1个万。(生拨10000,说明表示1个万。)

师:你能很快写出1万这个数吗?在自备本上写一写。(指名一人板演,请学生点评。)

生11:我可以数一数,个、十、百、千、万,检查写得对不对。

师:这个方法好吗?(生齐答:好!)

追问:10000在1的后面写几个0?

生12:4个0。

追问:为什么是4个0?

生13:因为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0要占位。

师:真不错,看来计数器上的知识可真多啊!

(交流前置作业)

师小结:今天通过计数器,我们一起挖掘出了很多地数学知识,大家借助计数器认识了数位,会读数、写数,以后大家要带着思考多发现数学知识。

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被完全释放,体会到自己学习的快乐。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决定权就在教师手中,就看教师是否能解放自己的思想,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位置,步步照搬的课堂模式。

有句话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力,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展现,但是解放思想并不是完全放手,这样的课堂更要考验教师的能力,教师要把学习的知识点仅仅抓住,在学生自由回答中能将重点引出、难点突破,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上册篇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更是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从而发现求周长的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在引进周长的概念时,正对小学数学枯燥乏味,我就带学生走出班级,到学校的水池旁边。我提问你知道这个水池一圈有多长吗?你知道怎么测量吗

水池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马上就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了。

等学生知道了绕物体一圈的边线就是周长时,我再引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上就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就采用上面的方法,把4条边全部测量一遍,再相加,他们自己也觉得很麻烦。在这时,我就要学生想想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有的学生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是两条长加两条宽,也有学生总结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在这里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答案。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上册篇四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欢看《

最新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上册(10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上册篇一学生虽然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对分数有所体验的。例如...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