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教学设计名词解释(1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教学设计名词解释篇一

1、学会6个新生字,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识记大写字母。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2、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识字的方法,开发智力,扩展识字,提高学生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及识字能力。

3、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能与小伙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发现反义词识字方法,识记大写字母,提高想象力、判断力、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

4课时

课件,大小写字母卡片,写有谜语的彩纸灯笼,小礼物,写有生字的水果卡片。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

一、激趣导入

1、大屏幕出示图象及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帮助识字。

出示:长颈鹿──斑马图像,观察它们相比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高矮,然后点击出高、矮两个字。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两个字。

出示:猪──猴图,引出胖、瘦一对词。

二、探索发现

1、谁能说出高和矮有什么关系,胖和瘦又有什么区别(反义词)

2、你还能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知道的反义词吗?师及时表扬、鼓励。

三、激趣识字

1、大屏幕出示:高──矮,胖──瘦,明──暗,美──丑,忙──闲,新──旧。

2、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住这些字,互相帮助一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稍差点的同学。

3、小组汇报:任选一组反义词说两句话或用动作表演出来,深入理解字义,从而记住生字。

三、游戏巩固

1、大屏幕依次出示汉字,指名读,启发记忆生字的方法。

2、摘果子游戏:在黑板上的大树中摘下你认识字的果子,把他们结成伙伴。摘到的果子奖励给摘对的同学。(多设些果子)

3、看谁找得快:请两名同学上台,师说“高”,比一比谁先找到“矮”。学生主要认六个生字。

4、同桌做考官,互相打擂互相考,一边拍手一边说“我说高”“我对矮”依次类推。

四、读中感悟

1、大屏幕出示礼物盒,打开后是6个小礼包,依次打开: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读一个出示一个。)

2、指导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每个词中都有“打”字)

3、谁能把每个词中“打”字用其他字换一下,但意思不能变。引导学生发现一字多意。

4、读读记记,学生开火车每人一个带“打”字的词语。

5、互相交流:一边读词语,一边给这些词语编动作,帮助理解,一生做动作,一生猜词。

6、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说出更多的词语。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设置情境,引导发现

1、大屏幕:一个动态的“a”在玩耍,遇到一个动态的“a”,它们手拉手做成了好朋友。

2、它们为什么能做成好朋友呢?(都是a)

3、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字母都有一个好朋友。

二、探究识记

屏幕上出示大小写相对应的字母表。

1、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2、仔细看,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3、剩下的是哪几对大小写字母?怎样记住?

4、小组内探究识记大小写字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大写字母,读准音,记准形。

5、汇报自学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大写字母。

6、由学生推荐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字母。

三、游戏巩固

1、帮助小动物找家,大屏幕出示:a、b、c、e、f、h、m、n是小房子造型,a、b、d、e、f、h、m、n是小动物。

2、找朋友游戏,师把小写字母卡片课前放到每个学生坐位上,指名手持大写字母的卡片去找与它同音的小写字母做朋友,其他同学手持卡片唱《找朋友》儿歌。

3、“击鼓传花”游戏,鼓停花传到谁手中,谁上台指读大写字母。

4、任选一个大写字母,说一说它们象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事物的形状。

5、猜字游戏,一生用身体或手势做出一个大写字母的形状看谁能最快读出字母。

6、给小动物治病

大屏幕出示大小写字母站错内容,指名说哪个小动物错了,把它改正过来。

四、拓展应用

学唱字母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背诵字母表。

同学们真行,记住了大写字母还帮每个字母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小动物为了感谢你们特意为你们写了一封“感谢信”呢,我们来看一下好吗?

五、游戏感悟《人有两件宝》

1、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画一画:将自己的小手画在纸上。

3、我们的小手画画的时候是谁在为他们下达命令(支配他们)?(大脑)

六、读中感悟,悟中读

1、带着你的体会自由读儿歌。

2、请同学自己试着读。

3、师生共同正音,师范读。

4、指名读,小组读。

5、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6、读过儿歌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7、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1、布置“谜语王国”会场,播放古典音乐。

2、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把自己搜集到谜语摆到自己的桌面上。

二、猜谜高手过三关

1、比一比,看谁能把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介绍给大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收集谜语说出谜语出处,但不能说出谜底。注意说话进要说清楚,说完整话,把意思表达明白。说得好的同学师发给小礼物(苹果型小卡片)

2、赛一赛,看谁最先猜对谜语,组织学生积极猜谜。

学生念谜语时猜谜学生会迫不及待去猜结果,场面十分活跃。教师要注意维持秩序。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站出,直接说出答案,谁最先说出答案,师发给小礼物。(桃子型小卡片)

3、争一争,看谁能大大方方把猜出谜语的道理说清楚。

谜语王国真热闹,猜谜语高手可真不少! 别着急现在闯第三关可不容易,鼓励学生大胆说:猜对了哪个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你抓住了哪些特点猜的?大家认真听,评评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语言叙述清晰,道理说得明白的同学,师就发给小礼物。(桔子型小卡片)

三、全员互动,口语交际

请同学们在“谜语王国”里自由“游览”,选自己喜欢的“灯谜”,与制作“灯谜”的朋友交流,看猜得对不对,并告诉对方是怎么猜出来的。尽量鼓励没得到礼物的同学多动脑多参与。交流的好的同学由出谜者见证到老师那领取一个小礼物。(桃子型卡片、桔子型卡片)

四、评选猜谜高手

1、出示自己已经获得的小礼物。

2、获得三种形状卡片的学生为“猜谜高手”(人员多多益善)

3、为猜谜高手颁发小红花,并在学习园地中加红旗。

4、所有得到礼物的同学均评为“智多星”称号。

五、课后延伸

1、这次“猜谜高手比赛”活动结束了,散场后,同学们可以把谜中未猜出的带回家与家长探究研讨。

2、谜语里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字,启发学生多留心,主动识记。

第四课时:展示台

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书、音乐书、美术书,这些课本都有什么用?

2、这里面的汉字朋友你又认识多少呢?

二、分工合作

四人一小组,每组用喜欢的小动物名称命名,合作学习,分好工,分别翻阅数学、音乐、美术等教科书,认一认、记一记书中的字。限时二十分钟。

三、组内评比“识字小英雄”

看谁认识的字最多,并且能读、组词,谁就被评为小组“识字小英雄”。

四、识字擂台

小组“识字小英雄”汇报本组共识了多少字?四人合作将所识字迅速汇报,读出来,口头组词,也可说一句话。哪组识字最多,哪组为优胜小组。

五、颁奖典礼

为优胜小组发红旗,为“识字小英雄”发“奖品”。

六、课后延伸下课后我们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去识更多的字,每一本书都是我们识字的宝藏。

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教学设计名词解释篇二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主要讲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在教学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做文本的主人公,融入文本,体会种葫芦人喜爱葫芦的心情,亲身感受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的原因。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及整组教材内容和本篇课文,从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2、图文并茂,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句、词、字层层递减,有规律地巩固识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2、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喜欢阅读,主动阅读的兴趣。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懂得知错

能改的道理。

就如窦桂梅校长所说的“教学要回归到母语教学,我们教的是母语。”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母语,习得母语,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第一课时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多种形式的读中学字学词,并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第二课时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指导中间两段,感情问题的原因。

学法是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比较得真知。

检测安排在四个时段:

第一课时结束时:以把生字放在“新语境”的小练习巩固。第二课时初:以小游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结束时:“读拼音写汉字”形式检测学习生字情况;提供课外读物(《春雨》古诗,积累美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回家后练习:比较两句重点句子,检测学生对课后两个句子的掌握情况;从课文中抽取第一小段,进行简单的阅读训练。

葫芦各个生长阶段的图片、ppt、课文补充图片、资料袋等。

第一课时以“图片识字,情境创设导入——句、短语、词、字层层递减,随文识字,读中感悟、语境中识字,游戏巩固生字——多形式读词、读中巩固词”来形成随文识字的严谨结构,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认字,真正做到让学生从本质上感悟母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二课时以“趣味复习巩固——读中议,读中悟,体会心情——拓展延伸”来构成一堂受学生欢迎的讲读指导课,紧抓课后两个反问句与陈述句,结合故事发展情境,指导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真正做到读中议,读中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挂、哇、治”3个字;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一、图片揭题导入

1、指导读音“葫芦”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葫芦),它是——(出示两张葫芦图,后面有生字、音节)

抽生拼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2、读题

你喜欢葫芦吗?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都去看葫芦,总是说——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该阶段的学生,抽象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以图片导入,让生对葫芦有了直观的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激起了同学们往下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过渡:是啊,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那最后我能得到葫芦吗?

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课本63页,用双手捧好书,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

2、孩子们,这个故事你想读吗?下面请大家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实在有困难,招呼一下老师,我很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开始吧。 (设计意图:初步读文,让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自主识字,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创设,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三、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一)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孩子们,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重点教学“藤”:

延伸:除了“细长的葫芦藤”你还看到过细长的什么藤?

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教学设计名词解释篇三

1、口语交际:

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

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3、我的发现:

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日积月累:

了解成语构词方式、歇后语的类型,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5、成语故事:

引导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学习成语,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1、第一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2、第二、三课时:

“习作”教学。

3、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教师引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故事会,自己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2、分小组互相介绍:

每人介绍一个,讲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听讲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

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讲得清楚、有条理,情节生动、有趣?

4、评出小组的“故事大王”,帮助同学修改故事,讲得更生动。

5、全班交流:

评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对积极发言、口语交际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

6、教师总结

神话、传说故事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它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课后我们可以再选一些故事读一读。

二、教学“习作”

1、教师:

上一节课,同学们互相介绍了自己了解到的神话、传说故事,被神奇的故事所吸引,如果你是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你想变成什么?这节课,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假如我会变”,变成任何人、任何物,编一个故事。

2、明确习作要求:

⑴指明学生说说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

⑵教师补充:

想象要大胆,可以异想天开。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未来的,还可以是自己设想的。

例如:你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内旅行;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并加倍珍惜火星清洁美丽的环境等。

⑶习作方法指导:

以《女娲补天》为例,讲清习作的方法。

叙述故事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故事中要有人物的真情实感。

叙述故事要具体,特别是个别情节要写清楚。

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3、学生自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习作:

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5、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6、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7、举办“假如我是xx”主题班队会。

三、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结合词义,说出带点词的意思。

4、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有部分部首与偏旁相同,但字与字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5、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如:

“归”与“旧”;“狠”与“狼”。

6、小结:

注意区分形近字,正确书写。

四、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读写写”“读读背背”。

2、交流:

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横排是数字式成语,第二横排是abac式,第三横排是aabb式,第四横排是反义词形式。

3、你在课外还能收集到这几种形式吗?试一试。

4、读一读,记一记。

五、“读读背背”

1、读一读,你发现这些词和我们学过的词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这种形式叫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就是全句意思的所在。

2、学生结合前部分的故事,理解后部分的比喻。

3、读一读歇后语,你还发现本次出现的歇后语前部分的特点吗:

教师:前部分全是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

4、找一找,哪些是历史故事,哪些是神话故事?

5、课外收集歇后语。

六、教学“成语故事”

1、教师引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故事。

3、引导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学成语,理解喻义。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5、作业:

抄写、背诵“日积月累”。

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教学设计名词解释篇四

1.了解孟子及其仁政思想。

2.归纳“数、发、直、兵、胜”等实词的意义和“然、则、其、以”等虚词的用法;

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句式的特点。

3.学习并理解孟子善辩的语言艺术。

本文安排在诸子散文单元第二课,重点是学习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掌握特殊文言句式;难点是学习孟子的“仁政”主张,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学法上,不仅要继续抓牢感性材料的积累,更要不断增强理性认识,注重学习方法的探讨研究。具体做好:一、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体会孟子雄辩的文风;二、在学习积累的基础上,整理一词多义,把握虚词,归纳句式,总结一定的文言规律;三、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课拟用两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移其粟(lì )于河内 弃甲曳(yè )兵 鸡豚(tún ) 狗彘(zhì)

b.衣帛(bó)食肉 然而不王(wàng)者 数(cù)罟 洿(wū)池

c.可以食(sì)肉矣 孝悌(dì)之义 庠(xiáng)序 饿殍(piǎo)

d.数(shù)口之家 不可胜(shèng)食 牲畜(chù) 狗彘之畜(xù)

解析:a粟sù c食shí 悌tì d胜shēng。

答案:b.

2.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解析:a.颁——斑、b涂——途、莩——殍、d无——毋

答案:c.

3.给下列句子附上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1)或……或……

(2)直……耳,是……也

(3)是何异于……

答案:(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④数罟不入洿池

答案:①数目②几,若干③屡次④密

(2)发

①百发百中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④野芳发而幽香

答案:①发射②派遣③打开④花开

(3)直

①中通外直

②直不百步耳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

答案:①不弯曲②只是,不过③通“值”,价值

(4)兵

①非我也,兵也

②穷兵黩武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④草木皆兵

答案:①兵器②战争③军队④兵士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

答案:①能承受②尽③胜利④超出⑤优美的

5.翻译下列句子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答案:(1)(征调百姓服役)如果不耽误农业生产季节,粮食就吃不完。(2)赡养生者,安葬死者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

6.了解作家、作品情况及背景材料:

(1)作家、作品情况: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邹人,名轲,字子舆,孔子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儒家大师。《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思想及其言行的书。孟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

(2)背景材料: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7.思考题:(1)文中梁惠王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孟子是怎样回答这一问题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2)孟子阐述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又运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3)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中孟子的政治理想及其高超的论辩艺术的?

(答案见下一环节)

二、课堂互动

(一)预习交流。

(见预习1—5题)

(二)导入新课。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千百年来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鞭策多少明君圣主研习孟子主张的“君道”。今天我们将通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进一步探究他的“王道”主张。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后质疑。

(四)师生课堂讨论(完成预习题第6题)。

(1) 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一

2023年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教学设计名词解释(14篇)

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教学设计名词解释篇一1、学会6个新生字,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识记大写字母。会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2、引导...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