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丽水南明山游记(四篇)
丽水南明山游记篇一
南明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南 1.5 公里,传为晋代葛洪修道之处。今山顶云阁崖刻有“灵崇”两大字,传为葛洪所书。山上寺阁掩映于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素有“廓苍之胜”美誉。 山与城之间有碧波涟漪的瓯江穿流而过。隔江相望,寺阁掩映在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对于这样一个淡雅清新之所,古人有诗写照:“荷香僧院静,泉响石梁幽。古洞夸仙迹,虚亭豁远眸”。 山上的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晋以来历朝名人、学者和书画家的珍贵题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迹最为著名。明人屠隆说“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名流题咏,丘壑生辉,南明山摩崖石刻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丽水南明山因摩崖石刻而增光生色,摩崖石刻又因葛洪、沈括和米芾的真迹而价值倍增。现在,整个南明山风景区已以她绰约多姿的独特风貌亭亭玉立于瓯江之畔,为浙南地区增添了一处旅游胜地。
东西岩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境内,景区坐落在市西北28公里的千年畲乡老竹镇境内,总面积9.0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1985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20xx年底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东西岩景区以丹霞地貌、畲族文化、革命遗址而闻名,内有东、西两座丹霞岩峰对峙而立,景区因此得名。
东西岩的丹霞地貌玲珑剔透,清丽婉约,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小巧清秀,二是景致丰富完整。整个景区都是由沉积岩自然形成,景区内怪石嶙峋、峡谷幽深。巧夺天工的东西岩丹霞自然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东西岩内浓郁的畲族民族风情——畲族的歌声、畲族妇女的服装、畲族人的民俗表演,是东西岩景区的又一特色。每逢节假日,景区内推出“三公主”迎宾、畲族婚嫁表演、祭祖表演、畲族歌舞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具有浓厚畲族风情的节目。
东西岩景区还是浙西南最早成立区委的革命老区,在黄弄村有中国军民抗日战壕3000多米。粟裕将军也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今年底,莲都区政府力争把东西岩景区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实现景区品质、品牌的全面提升,最终把东西岩景区建设成为依附于丽水市的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科普地质考察和探寻红色之旅的风景名胜区。
丽水南明山游记篇二
南明山,素有括苍之胜的美誉,座落在丽水城的南面。山与城之间有碧波涟漪的瓯江穿流而过。隔江相望,寺阁掩映在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对于这样一个淡雅清新之所,古人有诗写照:“荷香僧院静,泉响石梁幽。古洞夸仙迹,虚亭豁远眸”。
山上的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晋以来历朝名人、学者和书画家的珍贵题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迹最为著名。明人屠隆说“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名流题咏,丘壑生辉,南明山摩崖石刻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古城遗址大水门外,乘舟横渡瓯江,穿过阡陌纵横的田间小道,就到了南明山麓。这里修竹婆娑,aa岩耸立。岩上一股小瀑布飞雪扬花般地洒落到地面,名曰“漉雪瀑”。循道拾级登上半山腰,从爽气亭俯瞰全城,楼房鳞次栉比,江面舟楫竞流。走完了一百二十级石阶,来到山腹,隔着莲荷盈盈的印月池,抬头便是著名的南明大石梁。那腾空而起的巨石犹如半空降落的仙桥,整块岩石一百余米,气势雄伟,与缙云仙都的石笋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九六三年上海画院著名画家王个簃和朱屺嶦登览南明山曾叹为观止:“游遍全国,未见如此壮观的大石梁!”梁身尽是古人题刻,“半云”、“悬虹”,、“仙桥”等等,各体书法,竟相争奇。
石梁的上方是修葺一新的南明仁寿寺,飞檐画梁,端庄肃穆。寺前一口方池,碧水映天。寺后,山崖突兀,峭壁鳞峋。山顶有一堵大崖壁,象屏风似的面北而立,高五丈,宽二十余丈,从远处眺望,宛似云中楼阁,这就是南明山云阁崖。玲珑俊巧的千里亭傍崖而立,游客在亭内小憩,山上山下的风光一览无余。
云阁崖上高低错落地遍布历朝学者、文人的题刻。测览这些题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隶书题字——“灵崇”。这是南明山摩崖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处。字径一尺四,深约半指,笔法古朴浑厚。《处州府志·金石篇》赞其“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相传是我国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学家葛洪书写的。据说他曾经隐居丽水南明山炼丹,仁寿寺后有一口古井,葛洪炼丹时使用过这口井里的水,故名“葛井”,井水冬暖夏凉,清澈甘冽。清处州太守陈璚还为此留
2023年丽水南明山游记(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