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庄子名言心得体会怎么写 《庄子心得》(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1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庄子名言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7.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8.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11.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3.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4.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5.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2.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4.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5.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6.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7.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9.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1.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3.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4.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5.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6.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7.,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18.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9.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0.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2.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损,谦受益。——《尚书》

5.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7.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8.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9.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0.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2.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3.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14.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5.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16.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17.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8.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9.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0.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描写庄子名言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庄子

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主。《庄子.天地》

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4、“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5、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6、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庄子大宗师》

7、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10、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11、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名言

12、“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13、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飞舞,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飞舞者也。——庄子语录

14、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5、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16、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7、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易中天

18、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19、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庄子

20、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22、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2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珍惜资源永续利用。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0、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

34、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35、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战国)庄子

3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0、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名言"

4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44、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4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描写庄子名言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在当今这个热闹喧嚣,生活节奏快速的时代,许多人都感到太累。繁复琐碎的家庭生活、工作竞争,还有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世俗却又无可躲避的红尘俗事,往往令我们心生疲惫,加重心灵的负荷,难以保持内心的安静。这个时候,不妨读一读于丹的《庄子心得》,学会放空负面情绪,给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减负,为内心寻找一份宁静,保持生命本真。

人生在世,最难放得下的就是名与利,许多人为此而付出宝贵的时间和自由。谁都知道名利乃身外之物,可是,要真正拥有恬淡的心态,做到宁静致远、超越名利却非易事。

古往今来的贤哲们都重视内在的精神财富,庄子也不例外。庄子在《逍遥游》一个故事中提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于丹诠释说:“一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鼹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汤汤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它的小肚子而已。”这与“食不过三餐,寝不过一床”的道理相一致,淡泊为大,知足常乐。庄子提倡这样一种宁静恬淡、清心寡欲的精神境界。名利权情,所有的荣华富贵乃身外之物,毫无意义。过份地追求这些,我们的心智就容易受虚名浮利所累,从而心生浮躁,心理失衡。

《庄子》讲述的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人精神层次的超脱。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远离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为了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那里有着一个比天空、比海洋还更加辽阔宽广的精神空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于丹借庄子在《逍遥游》里描述的理念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是可以由态度来改变的。”以超脱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为内心找到一份安宁,才能保持灵魂的清新和丰盈。

作家周国平曾这样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一个人能够拥有这样的精神境界,即使人生的境遇不如人意、变幻多舛,他也能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上云卷云舒。”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从容不迫,淡定安详。

一个人的境界大小在于他有没有一颗甘于寂寞、甘于平凡的心。有很多人一生随波逐流,追求虚名浮利,难以恪守生命本真,因为他耐不住寂寞孤独。置身于红尘俗世中,内心的任何一丝一毫的惶惑和游移,都足以坍塌我们曾经坚持的秉性,甚至是坚守的精神信念。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所涵盖的思想寓意有着我们后人学习和思考的精神财富。认真细心地研读、体会于丹的《庄子心得》,你会悟到,只要有勇气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淡泊名利,超越世俗,毁誉由人,宠辱不惊,你会发现你的内心深处也有着“游心于淡,合气于漠”的淡定从容、虚怀若谷、豁达洒脱、超然逍遥的心智力量和博大的精神境界。

描写庄子名言心得体会怎么写四

【赏析】《论语·学而》。交:交往。这句话的意思是对朋友说话靠得住,有信用。换句话说,是人与人交往,要守信用。只有你信任别人,别人才会不怀疑你,这样才能做真正的朋友。汉朝有个叫范式的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情告诉他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信”字都做不到,还有谁愿意和你相处呢?人人都诚实守信,那我们的朋友就越来越多。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因为朋友让你的路变得越来越宽。而一个人没有信用,就是有才能、有学问,却得不到人们的信任,终将无用武之地。

【赏析】《管子·枢言》。结:关键。这句话告诉人们,诚信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人要过河背了七个背囊,里面分别装的是: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才学。渡船不可能风平浪静,刹那间,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但船小,负载重,人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以安全到达人生的彼岸。人左右为难,想了好久,他决定丢掉“诚信”这个包袱。其实这个人不知道,与美貌、金钱、荣誉、机敏、健康、才学相比,诚信才真正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最重要的本钱。因为一旦落花流水春去也,美貌、机敏、健康都会随之而逝,金钱、荣誉更是身外之物,而缺乏诚信的才学又算得了什么?有才无德历来被人鄙视。我们从古以来就一直重视诚信。“一言九鼎”,将人出口之言比之于鼎,“一诺千金”,是说人的承诺,重于千金,这都是告诫人出言应慎重,一旦出口,就如射出之箭,就不能更改,而要身体力行,践行承诺;“修辞立诚”,是说读书人,说话,写文章,要以诚为主,才能打动人;“言必信,行必果”,是说一个人做事,既然说了,就必须做到,“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也是这个意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其实既是对讲诚信之人的鼓励,更是对诚实之人的一种褒奖。只要讲诚信,用心做事,不欺人,也不自欺,尽管历尽艰难,坎坷不断,终会拨开乌云见昭日,走向成功。

【赏析】宋·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指大量看书,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形容只有准备充足才能办好事情。也就是说,只有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会大有可为。这句话以简明扼要的言语,说出“博观”与“约取”,“厚积”与“薄发”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关联。一个人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知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先要博览群书,胸中要有群山万壑,才可以游目骋怀,舍取游刃有余。唐代大诗人杜甫就以自己诗歌创作的切身体验,得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感悟,也说明了博观积累之重要。试想,一个人胸无点墨,需要的时候,从什么地方去取呢;同时,一个人要想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积累。长时间的积累,多方面的积累。长时间的积累,多方面的积累,才可以保证自己需要之时可以随意提取。这还告诫那些急于求成的人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要靠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一天一天的积累,一天一天的用功,这个过程必定会经历很多寂寞和苦难,甚至对自己选择的怀疑,但“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当一旦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你就会对自己曾经付出的艰辛劳动无怨无悔。

【赏析】明·洪应明《菜根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不可有害人之心,但要有防人之意。要想害人并不一定是谋害性命,或是谋人钱财,或是挡人前程或是背后算计,或是落井下石等等,不一而足,要想害人,往往是相互之间有某种利益瓜葛。面对别人的成就,或出于羡慕,或出于忌妒,于是萌生害人之心。其实,这种人心胸是非常狭窄的。正常的相处之道,就是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为别人的失意而忧虑,并给予真诚的祝福或鼓励,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这样,也许会多一个朋友。当然,人事纷繁,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之时,还是要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有些人和你亲近,可能是真正想和你成为朋友,但有的人和你亲近,就可能认为你有利可图。他虚情假意,和你套近乎,你很可能会上当受骗,不仅自己蒙受损失,还会为自己识人大意而后悔不已。有这么一个父亲和儿子的故事:父亲是美国的一个富翁。有一天,这个富翁的儿子爬到一面墙上往下跳,富翁张开双臂在下面等着接住他的儿子,可是当他的儿子跳下去的时候,这个富翁却闪身躲开了。富翁的儿子摔在地上,一边哭一边很困惑地看着父亲,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时候富翁跟儿子说:“我让你摔了这一跤,是为了让你学到一课:这个世界上就连父亲有时也未必信得过,何况是其他陌生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不轻信别人尤其是陌生人,应该是一种合理的防范,本来无可厚非。如果这种疑心发展成为一种太过敏感而近乎神经质的心理,就会成为很难医治的心病。

【赏析】《荀子·劝学》。蓬:蓬草。麻:丛麻。这句话的大意是说蓬草在丛麻中生长,不用扶持就会长得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色的泥土中,也会随之变黑。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在继承传统的儒家的“仁”、“义”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礼”重视“礼”对整个社会的规范作用。他提出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易为“恶”,而“善”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化学习形成的。他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在《荀子·劝学》中指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不用人扶持,自然会长的很直;混合在黑色泥沙中的白沙,也会变得与黑土一样黑。这句话启示我们,生活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良好的生活环境会使人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人生活在污浊的环境里也会变坏。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孟母为了孟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曾三迁其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得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品行。不仅如此,在结交朋友方面,家长也要提醒小孩,要洁身自好,与品行良好的人做朋友。

【赏析】《老子·第三十三章》。能够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人,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人。这句话,重在阐述个人修养的问题。老子提出了极高的修养标准:“知人”、“自知”。在日常生活中,知人与自知都是很难办到的。关于知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对老师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弱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有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丢进了乞丐的帽子里… …”“但是,他对你却不那么尊敬啊!”柏拉图说。“孩子,问题就在这里,”苏格拉底站起身来,慈爱地抚摸着柏拉图的肩头,说,“一个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别人,常常会把人看错。所以,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聪明的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善于知人的典范。其实,一个聪明的人,能正确认识别人,也意味着对自己有清楚地认识。不只是认识自己的缺点,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优点,战胜自己的弱点;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创造出自身价值。自知之明固然重要,但正确认识别人也很重要,只有认识了别人,才能做到以人为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我更加完善。

【赏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津》。这首诗的全文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躬行实践。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写给他的小儿子,告诉他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即一个人要竭尽全力地学习;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陆游以自己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关键句子,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道理。“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辩中得到教益。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想观察竹子的构造,拿了把椅子和书、纸笔终日坐在竹子面前,呆呆地看了七天七夜,最后因为头疼失败告终,那是因为他只去冥想,而没有去解剖竹子的缘故。

【赏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喜欢读书的人,往往提笔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这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学习别人的行文思路和优美的词藻,对一项技艺痴迷的人,并孜孜不倦地学习,他的技术一定是非常精良的。这已被很多卓有成就的人证明。唐代的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这句诗既是介绍自己的才学,也是勤奋学习,刻苦写作的经验之谈,下笔如有神,方知读万卷书是有用的。前句写读书之苦,后句写作文之乐。诗人的经验,乃苦中得来、乐中觉来。读书很多,拿笔写文章就像有神仙帮助一样卓有成效。书看多了,可以通过比较,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因而容易写的流畅。广泛阅读,认真品味,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办法,应该提倡。所以,这两句诗深刻地说明了学习的苦乐相应的道理,也成为勉励后人的名言。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都是说明:但凡痴迷某一件事,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他一定会有所收获,正所谓水到渠成、厚积薄发;反之,一个人如果对什么事都是一知半解或半途而废,那他永远无法体会到进入佳境的妙处,更不用说有成功的收获了。

【赏析】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慎斋箴》。一个人持身行事常常成于慎重,而败于放纵自己。即使是学习,也要有足够的定力才能抵抗外来的诱惑。作为一个官员,则应该像范仲淹一样,随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要只顾满足个人欲望,任性而为,而应随时以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去谨慎行事,而不是随意的放纵自己。为人要保持高洁的品行,创立一番大事业,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因为审慎行事而获得成功,因为放纵形骸而导致失败。审慎不是一味压抑个性,谨小慎微,宿手宿脚,放纵也不等于恢复自我,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体现在与他人相处之中。不要以为是小事就过于放纵自己,岂不知,如不防微杜渐,那么,自己辛苦所获一旦失去,那才是一种真正的痛苦。很多人做事之时容易麻痹大意,结果往往南辕北辙、缘木求鱼,事与愿违,既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反而弄得身败名裂。所以,汉代陆贾在《新语·慎微》中说:“大名垂于万世者,必须行之与纤微之事。”陈后主名叫陈叔宝,是个完全不懂国事,只知道喝酒享乐的人。他大兴土木,造起了三座豪华的阁楼,让他的宠妃们住在里面。他手下的宰相江总、尚书孔范等,都是一伙腐朽堕落的文人。陈后主和宠妃经常在宫里举行宴酒,宴会的时候,让他们一起参加。大家通宵达旦的喝酒赋诗,你唱他和,还把他们的诗配上曲子,挑选了一千多个宫女,为他们演唱。最终,陈后主穷奢极侈,导致了国家的败亡。

【赏析】宋·辛弃疾《清玉案·元夕》。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群里寻他多少回了,总也找不到,猛一回头,却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的地方。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将这一句词与另外两句连成一起,这样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者,毕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化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所引几句诗,原来是描绘一种心境,他将其挑练出来,排在一起,化出另外一种意境,昭示着一个人如果若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几种艰苦的磨砺。古今凡是有大作为的人,必须经过这样三种境界:先是身处劣境,立志高远,心志不衰,勇于攀登,勤于探索;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畏千辛万苦,勇往直前,敢于牺牲;三是经过艰苦探求,豁然有所领悟,最终拔云见月,实现目标,终于取得成功。历数古今中外诸多成功人士,大多历经这三种境界。上面所引之句,就是比喻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经过下苦功夫,千百次的寻求探讨突然有所领悟,有了突破,最终学有所成。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我们应该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坚定信念,终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如果稍有挫折,就失去信心,进而一蹶不振,最后碌碌无为,岂不是人生一大悲哀?当我们经历“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后,终会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来临。

【赏析】《庄子·外篇·山木》。君子志同道合,不图私利,彼此间的交情像水一样清淡而源远流长;小人因利苟合,相互笼络,彼此间的交情像甜酒一样甜蜜,但是,这种交情不能持久,终归会因为争权夺利而破裂。因为君子有高尚的情操,所以他们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这里的“淡若水”不是说君子间的感情淡得像水一样,而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带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却长久而亲切。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他们把友谊建立在互相利用的基础上,表面上看起来“甘若醴”,如果对方满足不了功利的需求时,关系就很容易断绝,他们之间存在的只是利益。所以,与人交往,要找君子,不要找小人。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友谊表面上虽然平淡,思想感情却可以互相沟通,经得起世态炎凉的考验。建立在金钱物质上的交往表面上虽然亲密,实际上却多是尔虞我诈,相互倾轧。有识之士交朋友宁愿取其平淡而持久,不愿取其甜蜜而多变。《礼记》中也说,“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意思是一样的。君子相交不用矫揉造作和虚假的言辞来装饰自己,不故作姿态,如两水相合,虽淡,却能汇成江河,相辅相成。而小人之交以虚假的言辞来遮掩自己,巧言令色,故作亲切之态,如两种醴酒相合,虽浓,但久而必坏。

【赏析】明·陈继儒《幽窗小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然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日夜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入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利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正如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如芒在背,就要释怀重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二要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这便是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描写庄子名言心得体会怎么写五

1、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庄周

2、德无不容,仁也。 ——庄子《缮性》

3、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周《庄子》

4、小人甘以艳。 ——庄周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6、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庄子

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庄子知北游》

8、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

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0、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

11、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大宗师》

12、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庄子《寓言》

13、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

14、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15、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逍遥游》

16、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庄子

17、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

18、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庄子天道》

19、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周《庄子》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余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庄子内篇养生主》

21、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

22、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

23、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庄周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知北游》

25、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

26、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27、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

28、随意漂流,不知道有何追求;任心狂放,不知道去向何方;无拘无束,游于无穷.我又知道什么.——庄子《庄子》

2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3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31、虚者,心斋也。 ——庄子《人间世》

32、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庄子《人间世》

3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34、通于一而万事毕——庄子

35、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庄子《秋水》

3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周

37、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38、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庄子《庚桑楚》

39、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庄周

40、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庄子《在宥》

41、一气之变,所适万形——庄子

4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庄周

4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庄子大宗师》

4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橐允,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

4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46、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47、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48、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49、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庄子《刻意》

50、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庄子《应帝王》

51、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庄周

5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c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53、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庄子

5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沮,举世而非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庄子》

5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

57、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庄子《庄子》

58、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

5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60、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庄子《渔父》

61、天机不可泄露——庄子

62、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庄子

63、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庄子《如梦之梦》

6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周

65、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逍遥游》

66、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而不虚——庄子

67、其欲深者,其天机浅。 ——庄子《大宗师》

68、莫逆于心,遂相与友。——庄周

69、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庄子《山木》

70、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庄子

71、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庄子《人间世》

7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庄子《人世间》

73、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庄周《达生》

74、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讲横话——庄子

75、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庄子》

描写庄子名言心得体会怎么写六

《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

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的重大事件,了解了我们的为人之道、心灵之道、养身之道……

《百家讲坛》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论语》、《庄子》心得了。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庄子》,也让我们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于丹教授通过《庄子》的现代解读,以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观众,怎样以平和的心态和得当的处世态度追求我们的梦想;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怎样坦然面对;在竭力追求的过程中,怎样协调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奋力拼搏为了什么。

现代社会的竞争空前激烈,人们的神经高度紧张,各行各业的“白骨精”们以及正在修炼的准“白骨精”们在义无返顾的追求途中,往往遭到诸如工作升迁、爱情、亲情等方方面面的打击,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成为社会隐患。于丹教授提醒我们:在沉醉于工作时,不要错过与父母、爱人、孩子共享天伦的机会;在遭遇打击时,要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在确定奋斗目标之前,要正确看待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怎样感悟与超越……

在《庄子》心得中,一个牧羊人的比喻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的一块木板。

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

那么"三十而立"立得是什么?"四十不惑"又不惑在何处?"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什么又叫"六十而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境界了呢?孔子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叹,这种感叹在《论语》里面也不列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含蓄,但是里面有多少沧桑?也就是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江流。"也就是仓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怆古往今来川流不息。

这就像的《春江花月夜》所发出的无端至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在这样一种天地悠悠,江山有情,这样一种物蓄流转中,每一个人,一个渺小的人,一个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很多时候是苍茫的,有些一旦规划了,就会觉得舍弃了许多,会留下很多遗憾。

就在孔子看着流水惊叹的同时,他又给他自己,给他的学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提出了这样的描述,他说自己"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劣的人生坐标,在这样一个坐标上会有几个阶段所要做的事情会特别特别强调出来。今天我们从头翻阅进去,看一看圣人所描绘的这条人生之道,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借鉴价值。

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的这一段生命篆刻成什么模样,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名,每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理想,但是一切从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孔子的"十五治于学"这可以说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给自己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没有人是生来就了解很多事情的,我不过是对古人所有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我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所以孔夫子说像我这样的人呢,像我这样有仁义之心的并不缺少,但是像我这样好学习的人很少见。这就是他十五开始上学的心情。

庄子名言心得体会怎么写 《庄子心得》(六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