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赶海 教学设计(十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赶海 教学设计篇一

1.通过范读、演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正确、生动地朗读课文。

2.抓住“摸”“抓”“伸”“捏”等动词再现作者童年赶海的情境,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3.通过设置情境和朗读,初步感知课文首尾响应的写作特色。

多媒体课件(包括一组复习的字、“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三段话,大海和海滩的美丽景色的画面,歌曲《大海啊,故乡》)。

1.复习导入。

(1)读读下面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摸 抓 捉 捏

咦 嘿 哦 哎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字说一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比如: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摸到了一只小海星。

(3)学生自由练说。

(4)组织交流。可加上相应的动作,注意语气要正确。

2.理清赶海趣事的顺序。

(1)把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读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每组读完,请学生用四个字概括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2)课文按“来到海边——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趣事。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学生读字、说句,对课文的复习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唤醒了对课文的记忆;学生读文、概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1.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赶海时“我”和小伙伴做了哪几件事。(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

2.示范引路:学习“摸海星”。

(1)请大家找一找,课文哪句话写“我”摸海星?

(2)齐读这句话,要读正确: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3)说说“我”做了哪些动作?(摸、抓)

(4)“我”是怎样摸和抓的`?请学生上来演一演。

(5)组织学生评议。(注意抓住“摸呀摸呀”,体会摸的时间长、地方多和抓海星的不容易,从“抓”字体会作者动作的快、猛。)

(6)抓海星时“我”的心情怎样?

(7)从句中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惊喜?(抓住“嘿”和“!”体会“我”的惊喜。)

(8)教师范读这句话,把“摸呀摸呀”读得响又慢,“嘿”和“抓”读得响又快。

(9)学生自由练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生动,注意读好动词和语气词。

(10)我们是怎样来学习“摸海星”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揭示:找找读读句子——说说演演动作——体会体会心情——读正确读生动。

3.同桌合作:学习“抓螃蟹”

(1)请你按照学习“摸海星”的方法和同桌一起学习“抓螃蟹”。教师巡视指导。

(2)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说说你们找到了哪些动词?

赶海 教学设计篇二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2、师述:这首歌好听吗?大海可美了,今天我就要带领大家跟随作者一起去“赶海”。(板书:赶海)(“海”字用蓝色粉笔书写)

齐读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猜透我的心思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接下来增加难度,大家能接受挑战吗?出示词卡,指名认读。

3、请同学们再快速看看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指名回答)现在知道“赶海”的意思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

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充分朗读体会赶海的“趣”。)

齐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课文的其它段落写得也很美,找到了吗?把它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放音乐)如果你现在就站在海边,迎着凉凉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赶海的人们满载而归,同学们的收获也不少,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课后反思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要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也,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我们应该是学生朗读指导的“引路人。”

教学《赶海》一课的三自然段时,我采取了以下方式指导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三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读后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思考)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指名说)

师: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读出自己的感受。

(同桌练读)

师: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师:努努嘴儿是怎样的动作?做一做。为什么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你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也喜欢这个句子了。谁再来读读自己喜欢的其它的'句子呢?

(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了“情”的落实,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自己寻找,感受赶海的乐趣,对作者的感情有了自己的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清代学者赵翼在《闲居读书》诗中写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他强调读文和作文的用心贵在创造。我在朗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赶海 教学设计篇三

1. 品读课文,句子读出感情。

2. 寻找赶海的有趣,发现它的有趣之处,读出它的有趣,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爱,并能以此联想到自己童年的有趣故事。

(一)导入

1. 板书:赶海

2. 齐读课题

3. 再次理解课题,指名说一说(退潮时人们去海边捡贝壳,是海鱼等)

4. 我们知道赶海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儿,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有趣在哪儿?(想)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亲眼见过大海但老师告诉你们,只要我们能认真读书,积极想象,我们就能把文字读到心里去,这样我们也能见到大海。同学们相信吗?试一试。

(二)看图引入第二小节精读

1.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这幅插图,仔细看,仔细听,举手告诉老师,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听到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 正如课文的第二小节所写的,这是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有的????有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3. 指名读

4. 同学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这时的沙滩可真是——啊!谁再读?(指名读)

5. 看图认真的肯定知道,人们还有的在干什么?请用上“有的????有的????”帮他说全了。(练说)

过渡:“我”也是赶海中的一员啦,我现在在干什么呢?

1. 指名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抓住了!”

2. 我在海水里摸什么呀?(寻找海鱼,摸贝壳????)

3. 我摸到了什么?(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4.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5. 当我抓住海星的那一刻,该是怎样的心情啊?(开心,兴奋,激动????)

6. 请你读,你再读????我们一起读)

过渡:抬起头的我发现了什么?(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指名读)

1. 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板书:看个究竟

2. “看个究竟”是什么意思?(看清楚,看仔细,看彻底????)

3. 指名读

4. “小伙伴究竟在寻找什么呢?”这句话里“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到底)

5. 小伙伴到底在寻找什么呢?让我们也去一看究竟吧!(我走过去,说:“哎,你在寻找什么?也带我一起吧!)小伙伴有没有理我啊?

6. 指名读“小伙伴只努努嘴儿????正东逃西窜哩。”

7. 努努嘴儿是什么样子,谁来做做这样子。(指名演演)

8. 小伙伴为什么只努努嘴儿,而不作声呢?(不能被打扰,怕把螃蟹吓走)

9. 小伙伴要抓的这只螃蟹怎么样啊?(是一只不敢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的螃蟹)真是一只什么样的螃蟹啊?同学想到了什么词语?(可爱不服输????)

10. 谁来读读这句话(小伙伴只努努嘴儿????)谁还愿意读?

11. 螃蟹被抓住了吗?谁来读(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了起来????)

12. 想象此时小伙伴是什么表情?谁来演演小伙伴被夹住的样子?

(你读,你读,齐读)

13. 而站在一旁的我会有什么反应?(可能会很开心吧)

14. 指名读(谁愿意读)

过渡:看着小伙伴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狼狈样子,我正开心呢!好像脚底有点痒痒的。怎么回事?

1. 指名读(咦,怎么我的脚底????)

2. 当我发现脚底痒痒的时候,可能认为是什么在捞我呢?(????)所以我当时心里会想什么?

3. 指名读(谁来读读这句话)

4.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低头一看,发现????(哦, 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5. 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6. 让我们再看看大虾的样子(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

7. 我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谁来比划比划“捏”是什么动作)

(1) 当这个神气的武将成了我的俘虏的时候,我是什么心情?

(2) 谁来演一演,可以加动作。

(3) 评议再演

8. 总结:这是赶海的情景,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觉?

9. 请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第三小节,带着表演加上动作,看谁读的最投入。

10. 指名读

(三)精读第三小节

过渡:赶海原来是这么有趣的事儿,你们想不想去?想去得有大人带着,如果家长不愿带你去,你怎么办?我们的小作者又是怎么办的?(闹着要舅舅带他去)

编对话,假设情景

1. 请同学联系自己的实际,编一个对话,同桌互练,一个演我,一个演舅舅。

2. 学生练习

3. 指名演一演

4. 评议再演

5. 同学们演得真好,赶海是这么有趣,我们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四)精读第四小节

过渡:可是太阳偏西了,人们三三两两的离去了,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

1. 离开的人们会

赶海 教学设计(十五篇)

赶海 教学设计篇一1.通过范读、演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正确、生动地朗读课文。2.抓住“摸”“抓”“伸”“捏”等动词再现作者童年赶海的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