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课件(10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课件篇一

本组教材共有四篇课文:《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和《小鹿的玫瑰花》是精读课文。此外,还有《语文园地一》是综合性训练。

本组教材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四篇课文,使学生能走进春天,充分感受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找春天》一文充满儿童情趣,极富文学色彩,以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了美好的春天,《古诗两首》是宋代和唐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绘声绘色地叙述了春天里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小鹿的玫瑰花》是一个发生在春天里的美好的童话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教学本组内容时,要把感受自然和感悟语言结合起来。注意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要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积累结合起来。

1.指导学生会认、会写、会用本组的39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本组的38个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积累本组中优美的篇章句段,做到熟读成诵。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找春天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找春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指导学生积累“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冬冬”等词语。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的能力,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会认、会写、会用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认读字。

(2)指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初春的美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春姑娘在哪里呢?让我们和图中的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找一找吧!

2.板书课题:找春天。

3.指导读课题:找什么?(强调“春天”)

二、独立识字

1.拼读音节,读准课文下面的生字。

2.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注意停顿。

3.标出自然段序号。

4.练习读难读的自然段。

三、小组识字

1.拼读音节并齐读课文下面的生字。(正音)

2.逐个认读“我会认”中的生字。(认字)

3.交流识记“我会写”中生字的方法。(记字)

4.展示朗读。(读熟)

四、学文识字

1.创设“催开野花一朵朵”的.情境,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害羞、遮掩、躲躲藏藏、探出、嫩芽、音符、触到、喜鹊、脱掉、解冻、小溪、棉袄、摇尾巴、野花”)正确认读。

2.(出示句子:“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当你突然发现光秃秃的柳条绿了,迎春花长出了小小花苞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选出最能表达你当时心情的句子读一读。(进入角色,唤醒沉寂在学生心底的春天,自然而然地感悟优美语言。)

3.图中的孩子们和你们一样吗?读一读吧!(出示句子: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1)用换一换的方法记“脱”,按结构记住“棉、野”,并组词语。

(2)读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奔”选择读音。(奔bēn:奔走;急跑。奔bèn:直向目的地方向去。)

(3)“冲出、奔向”表达出了孩子们找春天的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因为他们热爱春天。

4.他们觉得春天像什么?

(1)请在句子下面画直线,读一读。

(2)口头填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认读“害羞”一词。

(3)你见过害羞的小姑娘吗?(害羞的小姑娘总是不好意思地躲在妈妈的身后,只探出头来,样子很可爱。)

(4)(出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为什么说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讨论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和课题中的“找”字的含义,感受初春带来的情趣。)

(5)认读词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用形声记字法记“躲”,并组词语。

(6)(出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虽然“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但我们还是在田野里不停地细细寻找她的身影,欣赏她的美丽和可爱。

5.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我们热爱春天,当春天到来时,我们激动、欣喜…(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春天的田野带给我们无限乐趣,所以…(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田野上,害羞的春姑娘让我们着迷…(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积累语言

小组内有感情地背诵第一、二、三自然段。

六、书写指导

(出示“脱、棉、野、躲”。)

1.强调重点笔顺、笔画。

(1)“野”,左边后三笔的顺序是“竖、横、提”,右边四笔写成,第二笔是“点”,不要和第四笔连写。

(2)“里、身”在“野、躲”中居左避让,笔画有变化。

2.观察字的间架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小组内交流。

(2)照田字格中的范字书写,注意压横中线、竖中线的笔画。

3.“照镜子”。把自己写的字与田字格中范字进行对照,做到正确美观。教师随机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请你也像图中的孩子那样,在周围仔细地寻找春天。

3.读一些有关描写初春的诗歌、散文,积累好词佳句。

八、板书设计

1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掩躲藏

孩子:仔细地找啊,找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背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二、学文识字

1.我们在田野上找到了春姑娘,自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小组内口头填空:

(探出头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

(早开的野花)是春天的眼睛。

(点点嫩芽)是春天的音符。

(解冻的小溪)是春天的琴声。

如果换一换说法,怎么说?(体会草芽尖尖像眉毛,野花开放像慢慢睁开眼睛,嫩芽吐绿时远远望去像跳动的音符,解冻的小溪流动时发出丁丁冬冬的声音,像唱着春天的歌。将初春的自然美景与语言文字的准确表达结合起来,感受初春的美和语言的美。)

2.朗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三、学文拓展

1.多种形式朗读第八自然段,并背诵。

“…”表示什么?说一说你还在哪儿找到了春天。(让学生描述自己找到春天时的感受,进一步体验发现春天的快乐,激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2.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3.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在歌声中;在我们写的话里。

(1)小组内互相赏读课下积累的有关初春的好词佳句。

(2)感兴趣的话,不妨写一写自己找春天时的感受。

四、识字写字

1.识记“冻、溪”可以复习形声字记字法;识记“探、摇”可以复习换一换记字法;识记“解”可以复习加一加记字法,然后进行组词语练习。

2.书写指导。

(出示“冻、溪、探、摇、解”)

(1)强调重点笔顺、笔画。

“摇”右下笔顺是先写“午”,强调“竖”不出头,再写“竖折、竖”。

(2)观察字的间架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①小组内交流。

②学生照田字格中的范字书写,注意压横中线、竖中线的笔画。

3.“照镜子”。把自己写的字与田字格中范字进行对照,做到正确美观。教师随机指导。

五、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读读、抄抄、写写、背背。)

2.背诵课文。

3.画一画自己眼里的初春景象,并且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找春天

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掩躲藏

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探出像眉毛

野花早开像眼睛

树木吐出像音符

小溪丁冬像琴声

柳枝风筝喜鹊杜鹃桃花杏花

[教学提示]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营造一种氛围,把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感受不同时期、不同人物运用不同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情感--热爱春天。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励导入

1.人们对春天有着特殊的感情,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不同时期、不同人物运用了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情感--热爱春天。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古人所作的两首赞春古诗。

4.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独立识字

1.拼读音节,读准课文下面的生字。

2.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注意停顿。

3.标出句子数。

4.练习读难读的自然段。

三、小组识字

1.拼读音节并齐读课文后的生字。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课件篇二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5.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虽有嘉肴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一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忍住不吃吗?当你从书上学得一种新的技能时,你能不去实践一下吗?我想,你们一定会响亮地回答“不能”。今人尤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作品链接

《礼记》,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即使。

(2)不知其旨也:味美。

(3)虽有至道:的道理。至,到达极点。

(4)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6)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4.古今异义

(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旨意。)

(2)然后能自强也(古义:勉励;今义:强大,强盛。)

(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5.特殊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交流点拨】宾语“此”前置,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6.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交流点拨】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交流点拨】所以,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交流点拨】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有了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4)《说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交流点拨】《说命》篇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比喻:如开头以“味美”比喻“道善”,论说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的好坏。引用:如结尾,作者为了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引用了《尚书?说命》篇中的话,以此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3.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交流点拨】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二)深层探究

4.你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实践非常重要,要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5.本文还谈到了“教”与“学”的问题,请你找出作者的观点并简要解说。

【交流点拨】观点: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6.学习只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只有学习,才会知道知识浩如烟海,学问没有止境,所以,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

7.本文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

第二、三句:阐述教学相长的关系,以强调“师生都要学习”。

第四、五句:引用名言证明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背诵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背诵情况并熟记重点词句的意思。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交流】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②择师不可不慎也。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⑧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二课时大道之行也

一、新课导入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天下为公(wéi)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

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听老师范读,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大声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改。)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

③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户口,门户等。)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3)一词多义

①为天下为公(动词,是)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②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

③子不独子其子(前一个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以……为子;后一个是名词,指子女。)

(4)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动词用作名词,有才干出众的人。)

4.语文常识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交流点拨】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那么老百姓就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二)文本探究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

【交流点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交流点拨】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

2023年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课件(10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课件篇一本组教材共有四篇课文:《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和《小鹿的玫瑰花》是精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