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的心得体会论文 经济数学基础心得体会(五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经济数学的心得体会论文一
尽管这是小范围的深入实地的调查,但是反映的却是中国农村普遍的生活状况和一系列由社会变迁引发出来的社会问题。有些问题知道今天都还没有确定的有效的方针对其进行解决。
农村劳动力过剩就是其中之一,尽管这在当时只是处于萌芽的趋势,但,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这也正好说明了费教授的先见之明。
在本书中的第十章有关农业提到:“前两年村里有两台抽水泵……然而这种机器尚未被普遍的采用,主要是因为使用机械而节约下来的劳动力尚未找到生产性的出路。”注意了,这这两台抽水泵在村里已经存在了两年,根据当地的地域宽广来说应该是有足够的时间得以推广的了,但是它偏偏就是没有被普遍的采用,而其根本原因也已经明确了。也就是说在当时来说,当地的农民们就一家就已经害怕劳动力过剩了,相当于吃闲饭吧,害怕失业。也就是说至少从那时开始村民们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而在本书当中曾不止一次的提到可以说是强调每个家庭都不敢要过多的孩子,怕养不起,就算养大了也还是个问题,因为财产的再分配问题,也即是人均占地量又将减少。
造成劳动力过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人口增长量过快;
二是农业机械化。
人口增长虽然在当地来说是受到压制,但是人口还是得增长的,人均占地量也是快速的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得到很大的改善。然而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来了更大的挑战,农业机械化接着来了,如果机械化得到普遍的应用的话,那又将有大批的农民沦为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将进一步提高,即使农业人口不再增加,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也将迅速增长。尽管当时人们没有普遍的采用机械化,但是这是一个趋势来的,这是历史的潮流,是社会的进步,谁也挡不住的。这个从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生活的年代可以看得到的,从七八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在全国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所以说这是一个趋势,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改变这个趋势也不是去阻止它,我们要从机械化的应用之仲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行的,但是村民们不知道改怎样的去找啊,叫他们去城里打工争得过受过高等教育的吗?不行,这就导致了劳动力过剩的必然的产生。
农田中的劳动力剩余,如果没有其他吸收劳动力就业的渠道,农村中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就会多起来。比如聚众赌博、酗酒、各种迷信、热衷于红白喜丧事、滋事生非、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等等乡村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农村基层政府管理社会的工作量日益加大,成本越来越高。一个国家,如果大量的劳动者有工作可干,大家都忙忙碌碌,一天八小时工作,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折腾别的事情;而一个国家,有很多的劳动力没有事情可干,就会闲而生非,无端生出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来。所以,劳动力过剩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急待解决的。
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过程是不可抗拒的,其进程必然要有很多的农业劳动力剩余出来,正确的战略选择是要加速这种现代化过程,使农业产业劳动生率提高,能支付农业产业分工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而与农业关联的产业得到足够的支付后,也能正常地分工发展,从农业种养业中吸收过剩出来的劳动力就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分工和产业分化则会大量地增加就业。当然啦,这个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由农村内部产业的分工和分化吸收就业。一是农村的一些产业要向城镇集中,二是相当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是要向城镇转移。这样,农村的农业就可以家庭农场式经营,农业的现代化也就为期不远了。
但这不是个顺利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艰辛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一个问题来的,这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是不怎么公平的,跟人家竞争的起点就不一样了,成功的可能不大。我认为这个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有国家这个强力的后盾无论是什么问题解决起来都不难。这就要看国家的政策到底是怎么实施的了,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算有多好的政策实施起来也是有点难度的。
我想单靠现在的分散的小农经济是难以解决农业的现代化问题的,它达不到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所以说用农业机械化在这里难以得到发展。
农村劳动力过剩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国家应该要出台什么有效点的方案来解决了吧,希望不要让我们人民等太久了。
这就是我从《江村经济》里看到的令我思考的问题。
描写经济数学的心得体会论文二
编号:_________
_________银行:
鉴于你行向_________(下称"借款人")提供贷款_________(金额)(下称"贷款")。该借款合同(下称"合同)编号为_________。该贷款期限为_________,利率为_________,用于_________。本保证人已了解并同意"合同"所有条款,应"借款人"要求,现本保证人同意为上述"贷款"全额担保,特此开立以你行为受益人的无条件的、不可撤销的担保书,向你行保证如下:
一、本保证人保证"借款人"全面履行"合同"。如"借款人"未能按"合同"规定偿付各期到期(包括被宣布到期)应付款项,包括本金、利息、费用、罚息、违约金和赔偿金(以下称"到期应付款项"),不论由何原因造成,对此全部和任何"到期应付款项",本保证人保证按下述第二条规定承担连带偿付责任和/或连带赔偿责任。
二、如果"借款人"未能按"合同"规定如数偿付上述"到期应付款项",你行即有权直接向本保证人索偿,而无须先行向借款人追偿或/和处分抵押品,本保证人保证在收到你行第一次书面索付通知后十五天内,即无条件按通知要求将上述"借款人"的全部"到期应付款项"以"合同"规定的币种主动支付给你行,应支付额计算至本保证人实际支付日。上述索付通知书,即作为付款凭证,对本保证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三、如果本保证人未能按前条规定期限履行上述担保责任,由此造成的延付利息和你行的其他经济损失由本保证人承担;同时,你行有权从本保证人存款账户中扣收上述全部"到期应付款项"和延付利息。本保证人保证不提出异议和抗辩。
四、本保证人同意,今后若需追加"贷款"金额,对不超过"合同"金额%的追加贷款部分,按本担保书规定承担担保义务。
五、在"合同"项下全部应付款项清偿完毕之前,本保证人不能行使由于履行本保证项下义务而获得的任何代位权和索偿权。如果"借款人"向本保证人提供抵押品,非经你行书面同意,本保证人也不应行使抵押项下的权利;如果经你行同意处理抵押品,其所得全部款项保证首先用于向你行偿付上述"到期应付款项"。
六、本保证人在此同意,如果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或数种情况时,本担保书第一、二、三、四条规定的连带偿付责任和/或连带赔偿责任丝毫不受影响,本担保书继续有效。
1.本担保项下所有当事人变更各自的名称、地址、合资合作合同、企业章程、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企业性质,或借款人合并、分立、停业、撤销、解散、破产等;
2.你行延缓行使"合同"规定的权利和/或本担保项下的权利,或对"贷款"项下的还款给予任何宽限,或与"借款人"之间达成其他任何形式的和解或变通执行方式,无论是否通知本保证人;3."借款人"执行其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何行政指令和规定,或"借款人"与任何单位签署任何合同、协议、契约及其他文件;本保证人执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何行政指令和规定。
七、如果全部或部分"到期应付款项"由"借款人"清偿以后,发生"借款人"破产被清盘,而根据法律规定该全部或部分清偿无效,届时,本担保书对该全部或部分"到期应付款项"继续承担本担保书规定的担保义务。
八、本保证人在此同意及确认,如你行与"借款人"修改、补充、删除"合同"条款,丝毫不影响上述第一、二、三、四条规定的担保责任和义务,但是变更"贷款"用途条款者除外。除"贷款"用途条款变更以外,"合同"中其他条款的变更无需征得本保证人同意。"合同"中与担保金额和期限有关的条款变更以后,本担保书的担保期限即自动顺延,上述担保义务不变,除非本保证人主动偿付全部"到期应付款项";担保金额则按本担保书规定的范围及上述期限变更后的贷款利率执行,除非本保证人另有书面承诺。
九、本保证人将按你行要求定期提供有关的财务报表,并将上述第六条第1款中本保证人的变更情况及时通知你行。
十、你行可自主转让本担保项下的全部或部分权利,本担保书的受益人包括你行、你行的继承人和受让人。
十一、本保证人的继承人、代理人或受让人将受本担保书所有条款的约束,承担本担保项下的全部担保责任。但非经你行书面同意,本保证人不会转让任何担保义务。
十二、本担保书是连续性的担保,自开立之日起生效,直至"合同"项下全部"到期应付款项"偿清后自动失效。
十三、在执行本担保书过程中如有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解决的,应向本担保项下受益人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十四、本担保书正本一式四份,你行执二份,本保证人和"借款人"各执一份。
保证人名称:(法人公章)
签发人:(签字)
职务:
开立日期:x年xx月xx日
保证人法定代表人:
保证人法定地址:
保证人开户银行:
结算户账户:
描写经济数学的心得体会论文三
301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加强学校教育b开展在职培训c网络媒体宣传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p268 302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加此qq群:238029786,里面群主很历害,全部24门公共专业课程都高分通过。而且包学包考,经济实惠。或直接加qq:651249583咨询。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制度支持中,针对政府的制度主要包括(a发展规划编制与统计考评制度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d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p260 303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依据有(a理论依据b经验依据c客观依据d现实依据)p236 304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技术支持包括(a精细生产技术b替代技术c减量技术d再利用技术)。p265 305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金融政策支持包括(a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作用b加大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力度c建设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d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p254 306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科技政策支持包括(a加大科研投入资金b制定技术导向目录c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d完善科技法规)。p258 307
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评价指标由(a能源利用指标b水资源利用指标c矿产资源利用指标d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等构成。p152 308
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d以上都对)。(多选)309
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际碳减排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确保未来10年内实现碳减排预期目标的有效制度体系,主要包括(a制定碳排放标准b开放碳交易市场c设立碳排放税制d发展低碳能源体系)。(多选)310
下列关于低碳模式的论述,正确的是(a低碳模式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按一定系统规则、秩序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c低碳模式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的多目标复合系统和有机整体d在低碳模式内部,不存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吸收、反馈、协同、耦合等系统运动)。(多选)311
下列有关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思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总结和吸取国外的经验和教训c不仅要注重资源在经济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而且要注重在社会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多选)312
下面属于低碳消费的有(a多乘公交车b购物自备塑料袋c使用节能灯d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多选)
313
新能源汽车根据动力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a混合动力汽车b纯电动汽车c燃料电池汽车)。p175 314
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a水电c太阳能d风能)。p179 315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指的是各类资源在(a生态系统b经济系统c社会系统)等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的循环流动模式。p219 316
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征中的动态运行模式中,低碳模式在运行模式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a低碳高效经济系统c低碳和谐社会系统d低碳均衡生态系统)。(多选)b超长时间跨度系统 317
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征中的系统整体特性包括(a系统目标复杂多元b系统要素互为基础c系统层次有序众多d系统运行动态演化)。(多选)318
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b有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有利于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d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p227 319
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包括(b行政障碍d环境障碍)。p230 320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a人b政策c市场机制)。321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体是(a政府b企业c公众)。p221 322
循环经济指标分析中的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包括()。(多选)a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b金属再生利用率c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d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323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多选)324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整体效应原则b生态平衡原则d自我调控原则)。p196 325
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a复杂性b广泛性c潜在性d累积性)。(多选)326
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b滇池c巢湖d太湖)。p15 327
以下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的有(a系统性原则b实用性原则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p234 328
以下有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b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p206 329
以下有关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情况的论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持续优化b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c第二产业增速加快d优化调整的空间很大)。p277 330
以下有关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论述,正确的是(a要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b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c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p279 331
以下属于温室气体的有(a甲烷c二氧化碳)。p3 332
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a理论障碍b观念障碍c管理障碍d制度障碍e技术障碍f效益障碍)p230 333
以下属于循环经济发展阶段的是(a起步阶段b发展完善阶段c成熟阶段)。p220 334
以下属于循环经济特征的有(a观念先行性b技术先导性c物质循环性d主体多元性)。p217 335
意大利国家电网管理局(grtn)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给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进行认证b发放“绿色证书”c进行交易登记)。p49 336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
经济数学的心得体会论文 经济数学基础心得体会(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