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七年级语文说课稿(十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一

1、知识技能方面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等语言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速读课文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习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结合今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这一热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的情怀。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本文的难点是训练学生速读课文的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初一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还需引导学习。

注意力不够集中,思考不够深入等特点。

1、默读法与朗读法相结合。

2、问答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3、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版块式”教学思路,将教学环节主要分为:

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和结课四版块。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快速阅读要点:

(1)集中注意力,默读。(2)不回视,不逐字阅读。(3)抓住关键点阅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文章思路。

时间:1969年7月

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事件:人类首次成功登月全过程

顺序:时间顺序

高潮设计

登月前准备阶段(3-4)

升空飞行阶段(5-9)

登月全过程(3-16)登月成功,完成探月任务阶段(10-13)

返航阶段(14-15)

总结登月过程

(三)精读课文

1、根据分段,结合登月过程图和多媒体的影像资料,对登月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掌握科学知识。

升空飞行的步骤:检查——点火——升空——绕地飞行——飞向月球——绕月飞行——升空——点火——火箭升空——飞行。

2、请同学们朗读自己觉得写的较好的段落或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其中的语言美和蕴藏于语言中的情感态度。

(1)请同学们齐读第8自然段,这一段的描写很美。请同学们找出其中写的好的句子。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使)

“一叶孤舟”是什么意思?(像一片树叶一样大小的孤独的小船)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形象生动。)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价值?(在地面上高达百米的飞船在太空中却渺小如一叶孤舟,在这里表现出与浩瀚宇宙相比,人类的渺小。而人类探索月球的勇敢不屈的精神也在这里突出出来。)

(2)“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品味加线字的好处在哪里?

4、对本文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

分析阿姆斯特朗“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的内在涵义。

(四)结课延伸

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思考:航天探险活动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其意义何在?其中反映了怎样的航天精神?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二

《王几何》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马及时回忆了儿童时代王几何老师的一堂几何课的难忘经历,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位学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形象。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谈到的老师,对儿童都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一特点,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1.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2.熟读课文,感知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重点确定为:字词的掌握;文章感情的体会。难点为:学习刻画人物的写法。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朗读感受法

《王几何》作者用儿童纯真的心理回忆王老师的一堂生动有趣的几何课,有强烈的亲和力。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王几何老师的教学魅力。

3、质疑探究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4、讨论分析法

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1、导入新课。

这里运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关键是教师必须要进行情境诱导,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而主动学习,实现目标。因为相类人物能唤起学生无限丰富的联想。这里让七年级的新生回忆他们刚离别不久的小学老师,口头描述老师的形象和事迹,学生们绝对有兴致侃侃而谈,话语当中也会饱含记忆犹新的深情。此时此刻,再顺势而发,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

2、朗读感知

①学生默读(感受课文流露的真情,同时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并给生字注音)

②学生生个别朗读课文(朗读前提醒学生注意用儿童的口吻来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

3、检查本课的一些生字词,教师强调了重点和考点。

4、概括课文的大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王几何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学生用一个或两个形容词来概括(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概括的时候可能会找到一些事,也可能找到一些细节描写。为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的需要,所以教师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几次写了同学们的笑?

(2)他们为什么笑?

(3)“我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是什么?通过这三个小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6、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塑造王老师的细节描写。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所以这一环节尽量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找到一些细节描写,从而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在展示过程中,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动作、神态、语言外貌等,不但培养学生口头表述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扎实地学习了写人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师爱。老师博大的爱,不仅仅表现在幽默,也表现在严厉。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及作者 宗璞),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内容是以人生为主题,抒写人生感悟,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的。

这篇优美的散文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而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进取的。

本节课我将用一课时完成。

1.知识与技能

2023年七年级语文说课稿(十四篇)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一1、知识技能方面(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