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篇一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0×2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数学例1: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 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②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① 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② 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总价()×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五、布置作业.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篇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

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

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

现在你们把你自己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你们会发现他们怎么样?(两边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

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灯笼、衣服等)

三、实践操作,深化认识。

1、组织活动——折一折

(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

(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

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看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找一找下列哪些数字、汉字、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3、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五、回归生活,体会美感。

1、谈一谈: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物体,你能说一说吗?

2、欣赏生活、艺术、自然、建筑、剪纸等领域的对称之美。

六、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

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折痕——对称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篇三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本课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观察、操作中探索研究,以多媒体课件为学习媒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学习。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欣赏图片,加强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活动,建立起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五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篇一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2.运用数量关系解...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