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数质数教学设计(14篇)
合数质数教学设计篇一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学具准备: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教学过程】
1、复习
2、5的倍数的特征。
1、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1)以开火车的形式汇报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学生汇报,教师大屏幕展示。
(2)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类方法,再全班汇报。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类方法,再全班汇报。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成果吧。
学生汇报多种分类方法,再全班讨论交流哪种方法更合理。
师:像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把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教师强调“只有”。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质数和合数。
师:大家觉得这里的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为什么?学生思考并指名回答。师:(1)、说说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2)、20以内的合数有哪些?(3)、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学生思考并指名回答。
师:那么,按照含有的因数个数这个标准把0除外的自然数分成几类?
2、练习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判断回答并说明理由。
3、教学例1
师:如果老师把范围扩大到100,你能找到100以内的质数吗?大屏幕出示例1百数表
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方法。 师:请大家借助教材14页例1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做一个质数表。
学生独立完成100以内的质数表。再在小组里交流每个学生完成的质数表,查漏补缺。
全班反馈,教师大屏幕展示。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谁能说说你的收获?
质数和合数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自然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0除外)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前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个数进行分类,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有的分为两种,奇数和偶数;有的认为分为6种,有6种因数的个数;有的分为因数的个数为单数个和偶数个等等。然后让学生讨论分类方法,并感悟到,最科学的分类是非零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明白含义后这时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最后任意出各种数让学生进行辨析,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最后出示例1中的1~100,让学生找100以内的质数。在找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如何来操作,才不会重复和遗漏掉。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得灵活。但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练习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反馈的速度过快,对于那些中下等的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是还有待调整的环节。
合数质数教学设计篇二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章“找质数”。
本节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而成,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和合数。教材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2到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两种或以上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熟练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和初步掌握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比较抽象,找质数不象找奇数、偶数和找因数那样规律性强,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困难,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找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本节课我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一般的解决问题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自身的魅力,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了解数学的价值,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非0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以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哥德巴赫猜想”吗?其实在老师小的时候就听说有人把“哥德巴赫猜想”比作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你们想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吗?点击课件出示: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师:谁来读一下这句话?(生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大于2的偶数。
师:能举个例子吗?(如4、6、8…)没读懂什么?
生:什么是质数?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质数。
教学反思: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要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本节课以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为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急于学习什么是质数的兴趣,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师: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在第10页,在理解了12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下表。并仔细观察、思考,看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
教学反思:让学生经历拼一拼,自主、独立完成填表的实践,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新知。
2、合作交流:
师:同桌互相交流你是怎样填表的?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分为两类的?为什么这样分?
生:……
教学反思:小范围的相互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展示自已成果和取长补短的机会。并能在认识与思维的碰撞中及时、主动地发现和修正自已的不足之处。
3、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表格填写完成了吗?哪一位同学把表格填写的情况给大家讲一讲?
生1、……
师:这位同学讲的很好。(出示表格)
合数质数教学设计篇三
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并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正方体拼组图形中。
1、复习质数、合数的特征、复习长方体 、正方体的特征。
2、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点,把质数和合数知识大胆运用到小正方体拼组图形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正方体的个数是质数个时,只能拼成一种长方体,而小正方体是合数个时,哪种表面积最大或最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如何把质数和合数的知识运用到拼组图形中,并能归纳出合数个小正方体拼组成的图形,谁的表面积的大、谁的表面积小。
1、每人20个小正方体。
2、题卡每个小组两张.。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创设问题:
1、师:比一比:老师写出1至20,你们说出1至20,看看谁最快?
课件1出示: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课堂上,我班学生感觉到不太可思议,太简单了,于是高高兴兴的在本子上认真书写,写好后还再高兴中我就提出新的问题!)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这些数的用途吗?
(当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许多这些数在生活中的用途。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延伸,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中。)
3、问题情境:你能用本学期的知识给这些数分分类吗?
学生很快就把这1至20分好了类:
(1)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
奇数:1、3、5、7、9、11、13、15、17、19
偶数:2、4、6、8、10、12、14、16、18、20
(2)按约数的个数分: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只有一个约数):1
质数(两个约数):2、3、5、7、11、13、17、19
合数(三个约数):4、6、8、9、10、 12、14、15、16、18、20
4、让学生给1至20说出它们的因数:
找出质数的所有因数: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5的因数:1、5
7的因数:1、7
11的因数:1、11
13的因数:1、13
17的因数:1、17
19的因数:1、19
小结:质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
找出合数的所有因数:
4的因数:1、2、4
6的因数:1、2、3、6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10的因数:1、2、5、10
12的因数:1、2、3、4、6、12
14的因数:1、2、7、14
15的因数:1、3、5、15
16的因数:1、2、4、8、16
18的因数:1、2、3、6、9、18
20的因数:1、2、4、5、10、20
小结:合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5、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1)让学生回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长方体:6个面,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 面积完全相同8个顶点;12条棱,长度都相等。
二、质疑、探究。
1、问题情境
师:昨天,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在做题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愿不愿意帮帮他呀?得到了学生肯定的回答,我出示课件:12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组图形,问拼成的立体图形,表面积多少?
学生用练习本完成。
(1)12×1×4+1×1×2=50(平方厘米)
(2)6×2×2+6×1×2+2×1×2=40(平方厘米)
看着学生的答题,我试问学生,还有没有算出与这两位同学不一样的表面积?
学生一口同声的回答:没有!
2、分析与探究。
师:那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拼一拼,算一算!
课件出示:12×1×4+1×1×2=50(平方厘米)
6×2×2+6×1×2+2×1×2=40
4×3×2+4×1×2+3×1×2=38 3×2×4+2×2×2=32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发现,12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四种不同的长方体,体积一样,但表面积各不相同。
3、带问题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交流,我给每个同学20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看看你能拼出哪些不同的长方体。并以五人小组合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并填写下表:
师:同时,谁能结合质数和合数的知识,你能联系质数和合数的知识,熟练拼组出这些图形吗?并把你拼出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跟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看看和你的拼组图形一样,特别注意的是看看哪个同学在拼一拼、说一说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合数质数教学设计篇四
教师出示一组数:
1、2、5、8、9、12、17
师:这些数根据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怎么分类?
生: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两类。其中1、5、9、17是奇数,2、8、12是偶数。
师:自然数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来分类的。先请同学说出这些数每个数的约数。
生1:1的约数是1。
生2:2的约数是1,2。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卡片(可移动)并贴在黑板上。
1(1)、2(1,2)……
[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建立,离不开一定数量的具体实例。教师一上课就出示一组自然数,帮助学生复习自然数的奇偶分类后,让学生说出每一个数的约数,为学生的观察、比较,学习新知,提供了感性材料。]
(一)教学例1。
1.引导学生自学例1,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师:自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怎么分类呢?请同学们带着思考题来学习书上的例1。
出示思考题:
(1)按照一个数约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2)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这样的数叫做什么数?
(3)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这样的数叫做什么数?
(4)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2.回答思考题。
(1)回答思考题(1)。
师:按照每个数约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只有一个约数的,一种是有两个约数的,还有一种是有两个以上约数的。
师:谁能把以上的数,按照约数的多少进行分类?
学生移动卡片:
2(1,2)、8(1,8,2,4)、1(1)
5(1,5)、9(1,9,3)
17(1,17)、12(1,12,3,4,2,6)
(2)回答思考题(2)。
师:像2、5、17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做什么数?
生:像2、5、17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教师板书:质数(素数)
师:质数有几个约数?
生:质数有两个约数。
师:哪两个约数?
生:1和它本身。(教师板书)
师:自然数中,除了2、5、17外,还有别的质数吗?
生:有。
师:你能举出一个例子来吗?
(三位学生先后回答出:3、7、11,教师板书)
(3)回答思考题(3)。
师:像8、9、12这样,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叫做什么数?
生:像8、9、12这样,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叫做合数。
(教师板书:合数)
师:合数的约数是几个?(两个以上)怎么理解“两个以上”?(至少三个)你能举出一个合数的例子吗?
(三位学生先后回答出:4、6、100,教师板书)
师: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自然数中,除了黑板上的这些质数和合数外,还有吗?
生:还有很多。
(教师在质数、合数的例子下面写上省略号)
(4)回答思考题(4)。
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1只有1一个约数。
师:能不能说,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呢?
生1:能。
生2:不能。因为自然数中的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那么,自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来分类,应分成几类?
生:分为三类。一类是质数,一类是合数,还有一类是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合数质数教学设计篇五
1、通过拼长方形的活动,经历探究质数、合数的过程。
2、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会正确迅速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
培养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分析
会正确迅速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12个小正方形、学号卡片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在我们的周围能找到许多有意义的自然数,那么谁能很快说出一句含有自然数的话?(要求后面的同学不要重复说过的数)
生1:我叫王杰,今年12岁了。板书:12
生2:再过几天,就是第23个教师节了,……板书:23
生3:我们家一共有4口人。板书:4
生4:我们学校一共有14位教师,其中有8位男教师,板书:14
…………
师:老师也说一句行吗?我儿子今年10岁了,板书:10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有趣的自然数,谁能根据前面所学把这些数分类呢?(依据是否是2的倍数)板书:奇数和偶数
师:关于自然数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
2、操作探究
(1)拼长方形,完成如下表格:
要求:分别用1、2、3、……、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能拼多少种?边操作边记录,完成表格。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表格。
(3)观察比较表中各数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归纳。
(5)师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板书:自然数(依据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上节课大家已经尝试过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这节课继续拼长方形,找出1~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
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同桌合做完成课后习题,有困难的教师及时帮助。
教 学 流
合数质数教学设计(1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