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500字(11篇)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篇一
一天,我搬着一个凳子坐在门前,手里拿着一本书,那便是《西游记》。我看这本书看得如醉如痴,仿佛沉迷在《西游记》的剧情里,满脑子都是书里的情节。妈妈正在扫地,见我看书看得竟这样痴迷,便放下手中的扫帚,凑上来看我看的是什么书,结果,妈妈也被《西游记》这本书吸引了,于是我便给妈妈简要介绍一下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具体人物。
《西游记》讲述的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同心协力,一起克服了无数困难,降服了无数妖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它好动,调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恶如仇。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它一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打败妖魔,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但唐僧却有些看不清事实,被妖怪伪装成的善良表面所蒙蔽,责怪悟空杀了他们,念紧箍咒,甚至把它赶走,但它还是对唐僧非常忠心,一路保护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终于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它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但在妖魔面前,担着保护师傅的重任之下,他也会扛起他那把九齿钉钯,勇敢的与妖魔作斗争。它就是这样,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虽然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但对师傅却很忠诚。所以令读者不但不觉得很讨厌它,还觉得它有几分可爱之处。
沙和尚的本领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朴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好动调皮,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他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总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劳任怨,憨厚和淳朴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师傅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但胆小怕事,鉴别能力差。虽然没有高强的武艺,但是却有很大的毅力,坚持不懈的一直向西走去,不被困难所抵挡,直到达到目标才肯罢休。在此之前绝不半途而废。
我介绍完之后,妈妈问我:“既然你已经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那可不可以告诉我,你从这部小说中能明白什么道理呢?”
“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终于取到了真经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学习的精神。在生活学习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要勇于承担敢于挑战。同时也要改掉生活学习中的小毛病,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保证在今后的求学道路上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勇往直前,坚持下去,直至成功!”
妈妈听后笑着对我说:“亚伟,你这次随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也取到了真经————听了妈妈的夸奖,我高兴得笑了。我很喜欢这种亲子共读的方法,既可以看书,又可以交流。我和妈妈约定,有时间,我们还要亲子共读,一起享受快乐的阅读时光。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篇二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记叙了孙悟空从出世,拜师,大闹天宫,保护唐僧先取得真经的故事。
从孙悟空来看,他是一个桀骜不驯,但拥有极强的反抗精神的人。在取经的路上,孙悟空惩恶锄奸,降妖伏魔,保护师父。当唐僧被妖怪抓取时,孙悟空想尽了办法要救出师父,却不像猪八戒,意志不坚定,吵着要散伙。
孙悟空本为一块天地间形成的灵石,由灵石破裂而变成了石猴,在花果山因敢于闯入水帘洞而成为了猴子们口中的“大王”。后来到了灵台方寸山三星洞拜师学艺,又因向师兄弟们炫耀被逐出师门,回到花果山后见猴子猴孙被欺负,便杀死妖怪,抢回水帘洞,为了能保护猴子猴孙不被欺负,孙悟空向东海借宝,拿到了“如意金箍棒”,“凤翅紫金冠”,“藕丝步云履”和“锁子黄金甲”大闹了东海,而后被带到阴间,又大闹阎王殿,勾去猴类的阎王簿,被东海龙王和阎罗王告上了天庭。
孙悟空所做的这些事完全是为花果山的猴子猴孙考虑的,而他却不知道这样做会扰乱人间的秩序。真是只知其利,不晓其害啊!
玉帝让孙悟空上天给了他一个“弼马温”的官职,好让他不要再闹事,可当孙悟空知道这个官职只是一个看马的官的时候,他愤怒不已,放跑了无数的马匹返回人间。后来自封“齐天大圣”,偷吃蟠桃和仙丹被天兵天将捉拿。后又被太上老君炼丹于炉之中,孙悟空也毫无惧怕之意。烧上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孙悟空还没有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把孙悟空惹得大怒,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都降他不住,只好请来如来佛祖将他压入了五行山下闭门思过。
这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经过,因为拥有个性。这都说明了吴承恩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一只猴子的身上突出人类的感情思想,爱,恨,情,仇。
唐僧为我国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是灵禅子转世。在五行山下见到了孙悟空将其救出,观音菩萨又让孙悟空戴上了紧箍,教会了唐僧紧箍咒,是为了在孙悟空不服管教时再念,会让他头疼欲裂从而服从唐僧管教。
四圣试禅心一难,四位菩萨化作平民百姓来试一试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真心。坚持去西天的唐僧不被打动,遵守清规戒律,由此可见唐僧的心是坚定不移的。为了自己的国家——唐朝能取得真经。在《西游记》小说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猪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违反天规被玉帝贬下凡间,后被观音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提起猪八戒便会想到这些词语。的确,在三打白骨精一难时,猪八戒嫉妒孙悟空的能力,向唐僧告状,让唐僧念紧箍咒。而后来当遇到了黄袍怪的时候,他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去花果山找到孙悟空求助。自那以后,猪八戒越来越佩服孙悟空。每次遇到好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自己的师父。例如在大战牛头怪之前,八戒在一间庙里拾到了三件衣服,立刻便拿出去给师父穿上。这则体现了猪八戒不是一个好吃懒惰见利忘义的人,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憨厚老实富有人情味的一个人。
沙和尚沙和尚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为蟠桃会上办事不力被贬下凡,被观音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沙和尚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
《西游记》是一本有价值,值得看的书,每读一遍,我都能感受到其中美妙的旋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多读西游记,多感受古人心中那敢于斗争的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篇三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了《西游记》后;我感慨良多。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他们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故事的主人公是唐僧师徒四人,想必这四个人大家已耳熟能详。他们各有鲜明的特点。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是妖怪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心地善良,沙僧——心地好,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此。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孙悟空了,他大胆勇敢,不甘安于天命,面对如来佛祖也毫不害怕,但他反抗并无效果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五百年的孤独,五百年的寂寞,五百年的约束,让他变得越来越坚强勇敢。在经历了长时间个性束缚的日子里,孙悟空不乏的想得到自由,就连当代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也不服天上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天宫、花果山上称王……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都知道,在现在,即便是将来人们想获得完全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始终要受到这般或那般的约束;但是我们可以修身养性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拘无束,包容万物。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次阅读《西游记》我都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从中获取新的人生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指导我前进的方向。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当代的我们更应该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我国有许多经典的著名书籍,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几百年来,沧桑世变,唯独优秀经典文化一直延续至今。阅读经典,品味文化。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炼的。我自然不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我此刻的心境于是再次翻开《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坚韧与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然而,再想想我做事总是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我试问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也许我缺少的正是这种勇气这种坚持,致使我一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我不禁感到惭愧,我相信,只要一件事从头做到尾,不论我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尽力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五百年是对他的磨砺,不经一番风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五百年是对他以前唯我独尊、狂妄不羁的震慑,是对他的一次从新定位也是为他做出一番成就奠定了基础;古人云:合饱之禾,生于毫末。若是没有五百年来的沉淀物积累,又何来日后战胜圣佛。又有谁知道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泪水,汗水甚至血水呢?这里给我阐明了一些哲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要想成功必须要懂得吃苦耐劳,不因小事而乱大局,还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
《西游记》是一部备受读者好评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的人喜欢他的活泼诙谐的语言,有的人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在我看来,它只是我儿时向往的游戏世界,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在我读这本小说时,思绪不禁神往,幻想遨游在这美妙的神话世界里。
读完《西游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仿佛和唐僧师徒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劫难一样。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努力,不断上进,不断提高。我们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们应像唐僧师徒那样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篇四
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说过“没读过《西游记》,正像没读过托尔斯泰一样,这种人奢谈小说,可谓大胆”。自古以来,神话小说多如牛毛,就思想的深刻,幻想的神奇、形象的生动、语言的严谨、构思的精巧来言,没有一个神话小说能与之比较。我不是理论家,但在看西游记时也有新的发现。出神入化天马行空的梦幻故事,情节神奇莫测是西游记的特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过《西游记》后我对这话更是有了新的感受。西游记在写作上可说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其中隐含的深意少有人知。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西游记是神话小说,它确实有很多神话成分。但是,西游记里的神魔可不是作者随意写就的,里面大有讲究。需要熟悉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信仰和古老的星象学,甚至奇门遁甲。
大家知道孙悟空武艺超群,神通广大。但在取经路上遇见的妖精几乎都不比他差,无形中让人愤愤不平。抢走朱紫国王后的金毛吼是观音菩萨的代步工具,法力高强,尤其是他的宝贝紫金铃更是厉害。若不是行者偷了,根本就近不得他身,仔细一看才明白,他是《封神演义》里通天教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11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