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支教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体会(7篇)
暑期实践支教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体会篇一
在校园中生活了三年,学习了很多知识,也参加了很多校园活动,可是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我们离社会太远。所以应当尽可能地回归社会、回报社会。终于,由胡庆婉师姐的发起和组织,在校研究生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吉林大学赴延边汪清支教实践队得以成立并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的队伍是在6月末开始召集的,短短一周就有数十志愿者报名应征,这大大超出预计,我们不得不筛了又筛。7月初,所有成员的授课方向、课时都已定妥,而计算机学院一位老师捐赠的价值八百多元的新书也已送给我们,支教队伍整装待发!
7月10日早,我们甫到鸡冠乡就受到当地老乡的热烈欢迎,乡亲们早就得知一群从国家重点大学来的学生要来到山沟助学,纷纷邀请队员到自己家住,把炕打扫的干干净净,拿出平时不舍得吃的食物款待我们,仔细看我们的模样,拉着我们问大学是啥样的。。。就这样,由陌生到适应到熟悉,在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中,我常常被一些细节感动着,来自老乡、来自学生、来自队员。
我们分出几支分队到鸡冠乡中学、鸡冠乡中心小学、腰营小学、大北小学、影壁小学等。鸡冠乡中心小学算是条件最好的,但桌椅已磨得缺角还凸凹不平。大北小学就依山而建,拥有六个教室的平房里挤着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偏僻人口稀少那里隔年招生,三个年级加起来不到三十人。算上校长总共只有三位老师。。。然而每个孩子的眼中都闪烁着勤奋聪慧的光芒,他们的眼神中充满求知欲和不服输,坚韧、朴实,仿佛任何客观条件都不会成为阻挡他们上路的绊脚石。当问及他们的理想,大山里的孩子和山外的孩子没有任何不同,当医生救死扶伤,当警察见义勇为,当科学家、教师、运动员奉献社会、建设家乡。。。衷心地祝愿他们都会成为山坳里飞出的金凤凰,成为栋梁之材!
这些孩子有时也会很顽皮,上课时为分数争吵不休,男孩和女孩之间有着那个年龄才有的可爱的敌意,边维持纪律边讲课真令我头痛不已,嗓子喊哑了还得变着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当差点被气哭时,男孩子们跑到樱桃林摘来大捧樱桃递到我手上,又会顿时感动得要掉眼泪。现在,看着当时拍下的照片,我仿佛依然听到那清脆的童音“老师你吃!”,不禁回想起我的老师曾经说过的话--其实老师是最容易满足的。我的欢喜小冤家们,何时才能再见到你们呢?
除了学生们,我们天天打交道的就是所住家庭的家长和孩子了。大叔会拉着你一起下农田犁地、去小河捞鱼,晚饭时硬要喝两盅,再在院子里摇着扇子纳凉。。。农民的生活不容易,我们这次也切身体会到了,挣来每分钱都要靠双手,生活省吃俭用都为了供孩子上学成家。我们从心底期盼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早日解决,每个农民家庭不再为生计担忧!
再来说说我们的队员吧,本科大二大三,研一研二,理科工科文科的成员都有,大家虽然生活在同一校园却未曾谋面,这次却因为共同的理想和爱心走到了一起。在这个团队中,我时刻感受着每个人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常被一些细节而感动而折服。如大家所住的老乡家家庭环境、生活条件各不相同,大多数家庭没有热水,更别提洗澡,队员们都是用冰凉的地下水洗漱洗衣服;有位研二的师姐所住家还是茅草盖的房顶、土坯墙,暴雨过后仿佛有些倾斜,她还打趣安慰大家说住的是比萨斜塔,别看危险其实结实着呢!乡下交通不方便,两个大二的男生等不到客车就步行40多分钟去学校上课。。。他们的身影成为我记忆中永恒的片段。
短暂的一周转瞬即逝,分离的日子到了,每个人的心中都饱含着浓浓的不舍,孩子们抱着我们大哭,老乡都围在车边沉默不语,大家红着眼睛合最后一张影。。。虽然已离开,但我们的心早己和鸡冠乡、影壁村,和这里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紧紧连在一起,情谊像山一样长在长青!
后记:队员们回到学校后常收到孩子的来信,说非常想念我们,要我们一定要再去,家长在电话中说孩子明显学得比以前有劲了,我想这些家长也真正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吧,只要坚持下去,农村的教育质量一定会走入良性循环。这些变化都是我们所期待的,希望能够有持久的效果。这是我们第一次搞支教活动,经验尚不足,也遇到过问题,如经费不足等,愿我们的经历能够帮助今后此类活动的开展!
暑期实践支教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体会篇二
从xx年7月4号到7月19号,我们15名队员在xx市xx县xx小学进行了15天的支教活动。这次活动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团队队员管理角度来说,通过15天的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上课、家访,大家的认识及感情进一步加深,成为了更好的合作伙伴们。但是这次的队员管理也有两点不足:
一是除了日常工作/生活之外,缺少了一些团队集体的放松的活动或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团队的凝聚力;
二是有些队员的严格的管理条例或制度,没有从始至终大力严格执行,而是碍于一些特殊情况延缓或放松了。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每晚的开会制度实行为要事会议制度——即有必要事情才开会;教室办公室的一些严格的约束放松了,没有做到让所有队员下课都到各自的班上或操场陪孩子一起,出现少部分队员下课在办公室扎堆现象。
其次,从教学角度来说,从第一天开营仪式后的正副班主任的见面认识与副科(趣味科目:音乐、美术、手工等)老师上课及交流,班主任、副班主任与学生的设置以及各年级主科科目(语文、数学)试上课与了解、调整以后上课难易度及进程到学校卫生的管理再到放学后的专门队员负责校门开放及留滞学生处理等,这些方面比较成功,2、3天便进入正轨。但不足之处有两点:
1、有些班主任到后期对这个班级的关注度有所降低;
2、下课办公室学生借阅学习体育用品特别是图书没有掌控好。
虽然要求学生排队进行借阅,但由于有时人员众多、学生使用体育用品不够爱惜、后期有些队员的倦怠感的这些原因,有时会出现借记混乱的情况。
再次,对当地老师、村民交流方面也存在优劣。对当地老师,从开营到期中活动到闭营仪式,以及中途和老师关于教学及生活方面的交流及改进是做到位的。但是对当地村民,由于大多村民都不会汉话,言语不通,平时我们队员的活动半径也主要是在学校及住宿的工厂里,以及未能找到合适的公共活动和一些对队员安全问题的考虑,因而沟通较少。
和村民的主要沟通、认识方式就是平时必要时的几次生活物资购买(主要是食物方面)和家访,其中家访的走访和沟通是比较好的方式,有较好的效果,这跟这次家访的主旨定义也有关——单纯从关心了解孩子学习角度出发和家长了解、交流、沟通孩子的学习及继续上学情况出发,不进行贫困生及家庭敏感问题和家庭情况资料照相采集。
总体来说,这次活动最重要的是会协调处理事情,即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变更和调整。有些制度规定很严厉,有时有反弹,也必须想办法坚持强调、贯彻直至成为习惯。还有就是必须有时间把队员集中在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
这次支教,我们一同带去了一些物资,希望孩子们能够喜欢,并收到了学校的感谢信。
暑期实践支教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体会篇三
短短的15天社会实践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等不及我们仔细去回味、去感想,但我们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次难忘的人生旅程,我们会永远记住镇原这个贫困的小山区,记住这里和蔼可亲的村民和聪明可爱的孩子们,记住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幕幕……虽然我们赴镇原支教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我们回想起那段难忘的时光,我们还是觉得它好象发生在昨天一样,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东西已经深深注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底。虽然那些日子很辛苦,可以说是有苦有乐吧,但我们的队员都很坚强,还是认真负责的教给孩子们各类知识,很耐心的和村民们交谈。这次下乡的队员都很优秀,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这次下乡只是我人生道路上一个短暂的小插曲,我坚信它将会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通过这次下乡,我发现了很多潜存于农村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制约农村经济与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只有我们尽早的发现并提出这些问题,只有我们全社会的人共同行动起来,帮助广大农民们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农村的未来将会是充满希望的,我们的国家的明天会更加辉煌。在15天的支农支教活动中,我就谈谈对下面几个问题粗浅的认识吧。
支教方面:我在这次支教活动中主要带的是英语,具体来说张大湾和曹湾学生在英语方面的问题是相同的。 二,我在带英语课的同时,我每天还有初中班的习题辅导课,习题课我总共上了10节,每节课上学生们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这些习题辅导课上,同学们都显的比较积极,最后的效果也是可以的。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在张大湾和曹湾的学生理科都比较强,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学生们的认识都很到位,敢于面对问题,接而挑战问题。
三,素质拓展课我带的是篮球班,一共是10节,张大湾6节,曹湾4节。由于在体育方面也欠发达,所以这类课我们规定的时间比较长,同学们的上课热情也很高涨,他们学的都很认真,玩的很尽兴。负责这个课的是我和李康,每节课之前我们都教些不同的热身动作。前几节我们交了学生们基本动作,接球、传球、抢断、上篮等。值得庆幸的是学生们的进步都很快,最后几节课我们集中打比赛,为我们后面将要开展的村民篮球赛做准备。
支农方面:
活动: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我们开展了“村民篮球赛”、专门针对妇女开展的“刺绣比赛”、“村民志愿者座谈会”、还有一些有关农村发展的讲座(“三农问题与农村合作社的介绍”、“十七大精神的学习”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妇女的合法权益与医疗健康”等)。
存在的问题:一,刚开始来的群众并不是很多,但通过我们的广播宣讲,最后还是来了不少村民,最后我们集体组织了我们的讲座活动,因为那几天村民们相对比较忙来的人也很零散,流动性很大,所以我们最后大多以座谈的形式进行。在这过程中村民反映的有些问题让我们都大为吃惊,就拿收成来说他们每年20多母小麦的收成才是一千斤过一点,那就相当于每亩地的收成只有一百斤,像其它农作物的收成也是非常低的。所以近年来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导致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在家的只有老人和孩子,这样的情况在这占到70%。这样,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大问题。
二,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
三,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够高,他们认为“人的命是天注定的”,所以他们甘于贫困,有些家长早早的让孩子退学,在家帮忙干农活。最小的孩子早上去放羊,稍大点的下地,干着和大人一样的农活,这种情况在这里是很普遍的。这就是很多学生早上老是迟到的原因(这是后来我才了解到的)。
调研方面:调研活动是我们每个队员轮流进行的,我总共走访了6家农户,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走访的村民们都很热情,他们很配合我们的工作,这就使我们的工作方便了很多。我们最后总共完成问卷100多份,这次调研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从调研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方面,乡土农民兄弟都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去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
2、农民兄弟外出打工时,其工资待遇不好、生活水准低下,常常还出现被骗的情况。
3、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民兄弟的支持力度过低。如农民兄弟在遇天灾人祸或突发事件时,很难得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帮助。
4、当地村委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国家很多关于农村的政策没有进行很好的宣传。
5、国家一些好的政策如“两免一补”等在基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开展的活动:我们在校内还开展了各色各样的活动来发挥同学们在创新的能力,具体有“我爱祖国、我爱奥运”杯知识竟答、“跳绳比赛”、“个人风采展”。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都表现很出色,最后我们都进行了相应的奖励。我负责的是“我爱祖国、我爱奥运”知识竟答,我们提前对学生们进行了关于奥运知识的培训,比赛过程我们采取了“幸运52”的比赛流程,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虽然此次活动很受同学们的喜欢,评价都很高,但我们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也都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为最后一天大型文艺汇演做好准备。
暑期实践支教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是七月十七日,距离支教结束的日子也有好几天了。一直以来,都没能静下心仔细回想在村里与小朋友们相伴的场景。不知道是我不愿意回想,还是说一回到家就自动开启了懒人模式。总之,一踏上家乡这片熟悉的土地,我内心的怯懦与逃避就解除了封印,它们一直在我耳边不断地暗示我,声音低沉:“停下吧,停下吧,你脑海中一切难忘的回忆、心中汹涌不息的感情,一旦化为笔下的内容,就像耗完的烟烬,苍白而无力。”
所以我该怎么做?我又该从哪里写起这段故事?从一开始的相会,还是随性而发从某个深有感触的片段写起?我不知道,统统都不知道。木心有句话,大意是:
暑期实践支教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体会(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