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篇一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熟读、背诵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学习

一、出示目标

自学指导

1、朗读

2、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王昌龄、左迁、龙标、寄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4、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7、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8、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9、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0、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三、协同展示,展示交流结果。

四、抽查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

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4、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篇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于景中见情,次句便直叙其事。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1、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了解诗人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贬官的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读题,介绍背景,解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以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4、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远眺孤舟,写的是远景。而王维捕捉的是船夫荡桨的细节,写的是近景。同样写送行,李白之潇洒与王维之细腻,可见一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篇三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2、3。

1课时。

一、导入:回顾有关写“月”的古诗。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链接: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读,理解诗歌。

1、初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二读诗歌,解读诗意。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杨花”且是“落尽”是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

最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8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诗教案篇一(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