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案第一课时(十二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一)我是课堂小主人

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

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

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

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一)我说你说明责任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

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责任是“

(二)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1、积累:

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写作: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

十、板书设计

最苦未尽责任与最乐尽责任

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文告诉了我们:人生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论点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痛苦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五、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遗憾呢?我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抵()契()悲天mǐn()人

2、解释下列词语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3、梁启超,代资产阶级者者、者。字,号别号。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著有《》

4、请把下列语句和出处连接起来

古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语无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远

孟子如释重负

曾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给课文划分段落

是最苦,是最乐,人生应,而不应。

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联系的?结论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说说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3、朗读第①②段,划分每段层次,概括层意。

4、找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2、用课文中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并谈谈句子的特点和作用。文中还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找出来。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1、学生自我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2、师生共同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②到了长城,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2、指出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文中"最苦"指,"最乐"指,中心论点是。

4、读罢,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

5、结合课文,怎样理解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

6、请写出二到三则有关"责任"的名言。

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入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谈话)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合集》。

1、议论文小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3)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2、解题: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结构:分总。

1、默读课文,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未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如何阐述“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

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

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4、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

2023年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案第一课时(十二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及反思 最苦与最乐教案第一课时篇一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1、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