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培根随笔》读后感400字(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2

《培根随笔》读后感400字篇一

翻开了一篇一篇的随笔,这本书再次使我惊叹。它那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文笔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读他的随笔,仿佛是一种享受,相比我读过的《缘缘堂随笔》,它更为严肃,却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枯燥。当然,书中对于世间万物独到的解析和迭出的名言警句更让它锦上添花。

每逢书中精彩之处,我也情不自禁地微笑点头,似乎找到了一位知音。有时书中的见解与我不同,细细看来,书中自有其精彩奥妙之处,好像开辟了新的天地。但是,当我脱离了初次读它的兴奋之后,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竟不知不觉得羞愧了。我发现,我以前的某些想法,是多么的世俗、无知和鄙陋。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轮财富》和《论嫉妒》。

“财富是德行的累赘”,此言一出,确实惊到了我。我本以为这世上,大概没有人是不爱财的。有时我甚至幻想,假如我能给我的钱财定一个数目,我希望能够取之不尽。但是当我往下看时,终于意识到了我想法的幼稚。“钱财在富人心中就像一座城堡。”是啊,假如被只存在于心中的假象所迷惑,只为钱而劳动,无疑会错过许多快乐。“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忘初心,保持心灵的一份纯净,才是最好。

“爱打听别人隐私的人,也必然是心怀鬼胎的人。”这句话离我无言以对。我不是很确定在别人的眼里我是否心怀鬼胎,但是回忆我的所作所为,我对于别人的隐私确实很不尊重。现在想来,这该是一种多么没素养,过么无礼貌的表现,我简直为我以前的做法而感到羞耻,或许我并不是有意的,但是细节的重视却成为了我和品格高尚的人的差距。《培根随笔》中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但在我看来,显然其中的道理更为珍贵。我将它当作一本哲学的宝书看待。在读这本书时的不断自我反省中,也算是对我的一次洗礼。

《培根随笔》读后感400字篇二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英国本土原来没有随笔这体裁,但由于培根写随笔的示范,这一写作形式开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因此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颇具特色的体裁之一。

随笔能充分自由地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真帅率清晰的展示作者真挚的精神境界。

向读者坦露自己的灵魂,它真实的反映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拒绝矫揉造作,摒弃虚情假意,反对刻意为文,提倡真实再现,真切反映、真诚表

最新《培根随笔》读后感400字(6篇)

《培根随笔》读后感400字篇一翻开了一篇一篇的随笔,这本书再次使我惊叹。它那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文笔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读他的随笔,仿...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