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九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我先通过一个谜语引出主题,然后给出一个空白的钟面,叫学生把钟面补充完整,学生补充了1-12这些数字,在此同时,我强调了3,6,9,12这几个特殊的时刻,了解他们在钟面上的位置。除了数字之外,还有时针和分钟(这节课的教学把秒针略去),指出分针长,时针短的概念。
接着,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看书,几时做操,几时吃饭,几时睡觉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再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钟表,学生回答火车站,汽车站,超市,食堂,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当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充分利用了学具,让学生拨一拨,看谁拨的对,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在教学设计时,因为自己是一个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遇到了不少困难。ppt上也出现了一个错误,可是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够,如果发现错误可以让学生改错,而不是把题目跳过去。而且可能也是因为没有经验的原因,我上课的总体节奏偏快,对时针分针的描述过于简单,可以通过多几种方法,以此达到更形象的效果。在板书设计方面,大有把板书当做练习的感觉,这样是不对的,板书不能擦,要把上课内容有序的记录下来,在快下课进行总结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回顾这节课的内容。
说到“大约几时”这个概念时,快到几时和过了几时表达的不够明确,什么时候可以用大约,什么时候不可以如果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可以留到数作课上再详细教授。“再过一小时是几时“也过于简化,为什么5时再过一小时就是6时,可以强化时针走了一格,分针走了一圈的概念,让学生结合钟面进行解答。还有一点,动手操作机会太少,因为条件限制,学生没有学具,所以在动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总的来说,老师讲的太多,学生互动不够积极。
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学生应该在“尝试-思考-验证”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一味的把结论说出来,传授给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而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要充分了解学生和教材,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的运用,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上课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因此对于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会走向成功。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执教完《认识钟表》一课后,心理虽然一阵简便,但更多的是经历一次比赛之后,心中那万千的感慨。凭心而论,准备一堂课,确实很不容易,无论是钻研教材,制作教具,还是请教师听课,评课,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更不能省略。可是我收获更多的是,自我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了对教材的深入与把握,我欣喜的是,在实验小学这个管理规范的名校舞台锻炼中,在诸多同行的帮忙下,在自我一次经历竞赛洗礼与历练中,我也渐渐在成长。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进行教学的。”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钟表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吸引学生的眼球与注意力,是我思考与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无论是认识钟面各部分名称,还是教学整时,感知时序,每个环节我都借助学生原有对钟表的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同桌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在教学中基本体现了“以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如下:
1、教学学情境创设巧妙,动画课件形象直观。首先动画演示主人公不认识钟表引发问题,导入新课―――认识钟面各部分名称――――强化巩固时针和分针―――――给整时和半时分类,从而导出认识整时―――自然过渡到电子表示法,每个环节过渡自然,层层递进。将教学需要掌握的重难点依次贯穿在生动活泼的动画情境中,让学生乐学。
2、尊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乐“说”。学生对钟表有必须了解,但那是来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对某些问题还一知半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引导学生探索学习。钟表外部结构认识、时刻的认读写,总是让学生先谈自我明白的,再针对学生不解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索,即便是学生不解的地方,也让其他
学生谈自我的看法,用学生自我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的语言帮忙其他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
3、尊重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敢“动”。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完成学习。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4、教学中随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中巧妙设计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经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教育学生做人做事不能骄傲马虎对待,要谦虚,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成功。其次课后让学生听一分钟音乐,并且歌曲的名字是《时间就像小马车》,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知时间的宝贵,恰当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最终经过学生谈一谈自我作息时间安排,教育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我认为还有些缺欠的处理:
1、在时间不够的情景下,应当渗透的德育教育没有进行,草草收场。
2、另外课后结束的互动环节的气氛不浓,课前没有引导学生练习。
3、学生在分类环节中所用时间过多。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多媒体课件是帮助老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途径,教师不应该完完全全被课件所牵引。对于一个游刃有余的专家型的教师来说,课件应该是为他所用,而不是教师的整堂课的思维围绕着课件走。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灵活机动,巧用教育机智。
2、教学重点要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多次在练习训练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反复说、反复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强化本节课的重点,并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明朗。
3、巧妙地利用好课堂生成,使学生的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跳板。在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的游戏环节,有一个学生在拨6时整的时候,错误地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弄反了,他拨的是“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而作为教师,我没有立即发现。通过这节课,我也反思自己:课堂上,要多问几个“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吗?”“谁有不同的想法?”其实,这是个很好的课堂生成的反例,而我没有及时发现,并充分利用。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
最新《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与评价(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