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随笔(四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随笔篇一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峻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到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导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荣耀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导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切珍爱,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厚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导我当成重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损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亲朋赞赏我取得的成绩时,总不忘夸夸父亲这个“大功臣”,而父亲满是沟壑的苍老的面容上总会现出幸福的笑貌。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在我耳边“唠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处事法子。那是,不明事理的我总认为不胜其烦,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聪有没有排斥过这种“唠叨”?不过想来是没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笔精神财富。如今,我逐渐读懂了父亲,也逐渐注重父亲的谆谆善诱。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但在我心中,那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父亲依然忙碌,依然“唠叨”,依然用期待而严厉的目光瞩目着我。不经意间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发又白了几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这时,我都想说:“父亲,您辛勤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可愚蠢的我始终开不了口。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气力,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随笔篇二
读过了傅雷家书,我收获的仿佛是整个世界。
有人说三国时期就有《家训》,南北朝有《颜氏家训》,清朝有《曾国藩家书》,现代有《傅雷家书》。可见《傅雷家书》产生的影响之深远。即使迄今为止我并未读完,但单是我读到的,就够我细细品味了。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一部父子心灵的对话史,倒不如说是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人生,跌跌宕宕,逐步成熟的人生。同时也是一曲质朴而高贵、淌进心底的生命之歌。
由书中可知,傅聪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学习的条件也比同时代的青年人好了不知多少,当然还有傅雷先生极其严苛的教育——所以,傅聪的出国留学似乎成为了必然。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就连傅聪这样受万人景仰、当之无愧的天才,有时也会怅惘,也会不知所措,甚至于生活也是有瑕疵!这与我平常所认为的无所不能的“天才”这一概念相悖。其实仔细一想,也合情合理。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我们眼中所见、耳畔所听的别人光鲜亮丽的代言罢了。在另一面,他们也是人,也是两个肩膀顶着一颗脑袋,也要生活也要吃喝拉撒。惟一不同的是,普通人努一倍的力,他们会努两倍、三倍、十倍!傅聪每日练琴十二小时,假设早晨六点就开始,那他得练到下午六点!当东方的太阳还惺忪着睡眼,摇摆着头爬上天穹时,他早已静坐在钢琴前。每个白昼的尽头,又是一曲,余音绕梁。伴着西边的日落,像是发下邀请函:明日不见不散。所以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特别深刻:“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可叹,可叹!至此,我的思想不知泛起多少汹涌的潮汛,只觉一种伟大,一种无与伦比的升华的气质。
初三即临,最近作业也繁杂无序。所以我近乎无暇读书,精神上的养料也便告罄。悲欢情绪在心里乱成了麻,故即使偶尔阅读,心却难静。文学素养,准确来说是精神升华,不单靠一本好书,更重要的还是要心平气和,所以难以静心是个大麻烦事。我原以为事情已发展到无可转圜的地步,可直到我开始读《傅雷家书》,我竟寻到了久违的宁静,那种阅读的欢愉。好似清凉的溪涧汩汩抚过心间,不觉寒气,但觉质朴与典雅。这本书的每一页,每一句话都是人间至理呀!一字一珠,发人深省。特别是其中有一段,傅雷先生拿欧洲古典文化的对比,作为一个门外汉,我虽没有基础,但仍能从睿智的文字中文化与艺术的深邃,哪怕就那么一丝一毫,也足以让我的精神泡在暖阳里好好享受一番!
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萧邦的半浪漫半古典式写作风格,而在波兰留学期间,傅聪对萧邦的理解也是妙极。因此,
2023年《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随笔(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