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宿新市徐公店》教案(8篇)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一
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投影。
一、巩固练习
1、指出背诵《游园不值》
2、指名说说《游园不值》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继续用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
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完成《作业本》第1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2〉检查
〈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3〉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布置课堂作业
学生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早已会背诵这两手诗,且课前两天就布置了预习,要求借助字典、《唐诗三百首》的等工具书,结合插图,开展自主学习。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学中,一是凸显学生主题地位,引导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字词,说说诗句的意思,共享预习的成果,进一步巩固良好的预习习惯;二是注重学法交流和渗透,如理解“屐齿”,有写生说查阅了字典知道这是古人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即点明“查字典理解法”;也有写生说看图上古人穿的木鞋自,点明“看图理解法”等等,诸如此类,教师适时总结推广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三是引导联系前三篇课文,尤其是《拣儿童多处行》中“海棠树”导及《早》一文中“梅树”描述,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感受春天的蓬勃生机,以及感悟字里行间作者喜爱儿童的感情。
但是不足的是,由于两课时的教学中还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习字,完成练习,在培养想象力方面还不够,例如:诗人“小扣柴扉”为什么会“久不开”?园们紧闭,他会怎么办呢?诗人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来,也许会情不自禁地想象园内美景。结合看图,想象:园内会四怎样的景色呢?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二
1. 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说故事。
一、游戏导入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先不要坐下,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百忙之中也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也应该向他们问个好!(学生和家长问好)现在就让我们轻松地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先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别扭”,(点击课件:“轻松一刻”)老师要请一位同学在10秒钟之内找到两幅画的区别,谁来?(指名上台操作主机)
师:好!这两幅图当中篱笆是不一样的!你马上就找出来了,真棒!同学们还想玩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来试试。(指名上台操作主机)同学们觉得哪两幅画比较难找?
生:第二次的两幅画比较难找。
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比较难找?
生:因为第二次的画里的那只蝴蝶是黄色的,而且,它所停的花也是黄色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表扬!蝴蝶飞进花丛中就不见了,有一首诗里也有一句类似的话“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宿新市徐公店》里的一句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行导入,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压力,同时通过图片中篱笆和黄蝶的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解诗题
师:大家看看,老师写的有什么错误吗?
生:少了一个字,“宿”。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把这个字写上去好吗?
(教师板书,指导书写:宝盖不宜过宽。学生书空)
师:谁来告诉我,这个字什么意思?
生:住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师表扬)
师:有人知道“新市”是什么意思吗?
(生自由回答,如果不知道,师过渡:看来,还是于老师知道的多一些。“新市”,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浙江省,大家记住了吗?)
师:还有最后一个词了,“徐公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自由回答,如果不知道,师过渡:还得我来告诉大家,“徐公店”,就是姓徐的人家开的店。)
师:咱班有姓徐的同学吗?
生:有,徐木子。
师:那我们能不能称呼徐木子“徐公”呢?
(引导学生理解“公”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师:所以,我们不能称呼徐木子为“徐公”,但大家往下面看看,我们敬爱的徐校长,我们就可以称呼徐校长为——(“徐公”)那如果用古代的习惯,你们怎么称呼于老师?(“于公”)
师:现在大家都理解这首诗的题目了,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引导学生断词:宿/新市/徐公店)
师:学到这里,通过题目,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了吗?
(杨万里住在姓徐的人开的店里看到的事物)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题目,让学生了解本首诗歌所描写的主要内容,在知识储备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所学的内容。
三、自主读文,纠正字音
师:理解的不错,那杨万里住在姓徐的人开的这家店里,看见了什么呢?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个一个地读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读错了马上纠正。声音不要太大,能听清楚就好。
(学生分组读诗,教师巡查,指导)
师:(学生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让学生将错误诗句重读)
师:我整理了一下,这些字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们把他们再读一读。(课件出示生字:篱 疏 未 追 店 徐 菜 宿,纠正学生的字音)
师:这里面有几个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和老师一起写,好吗?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师:生字会读了,诗中的生词会读吗?(课件出示生词:疏疏 菜花 急走 一径深 未成阴 追黄蝶 无处寻)
(学生读词)
师: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我还注意到,有些同学读得不是很流利,另一个同学就让他反复读,让他多读几遍,这非常好!这就是合作学习的精神!现在,敢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吗?(课件出示古诗)
(3生读诗,师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音读准、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这是朗读的最起码要求。这个环节中,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书写能力,为后面感情朗读古诗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研读诗文,理解诗意
师:很好,语音准确。但仅仅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够理解。现在,我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大家再把这首诗读几遍,并思考,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他们什么样子?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和你的同桌商量了商量。开始吧!
(学生按要求学习,老师巡查,指导)
师:一共28个字,难不难?不难!认为自己读得懂的举手。我来看看!不一定要读得很准确,大致读懂的就举手。好的,有些同学还是没把握,老师提两个问题好不好?如果你都能回答出来,证明你真的读懂了。
师:(问第一个问题)诗的题目叫“宿新市徐公店”——住在姓徐的人家开的店里,懂吗?(生:懂)那我问你,杨万里在那里都看到什么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篱 径 树 花 童 蝶 菜花)
师:非常好,第二个问题:这些事物什么样子?一行一行地读,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依据?每个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自由回答,师纠正)
师:看看,这两个问题大家都能回答,你们真的读懂了。
1.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师:在那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是那样安静,这就是——(课件出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生读)
师:老师还没感觉到这条路的深远,教你们一个办法:读得慢一些。
(师范读:篱落/疏疏/一——径——深——生跟读)
师:好,这次我听出来了,好安静,路好长好长!谁还来读?
(3生读诗)
师:“树头花落未成阴”,读着读着,我感觉到春天正悄悄地离开我们,初夏正向我们走来,树上的花已经纷纷落下来,可枝头的嫩叶才长出来,还没形成浓密的树阴。谁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3生读诗)
师:哦,我好像看到了花瓣正在微风中飘下来呢!老师也想读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起再来把这美丽的画面读读。
3生读,小组读,全班读“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教学古诗,就应该充分调用学生的想象,为教学服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想象更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想象是古诗诵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2.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读得这样好,老师要奖励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播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动画,随后出示这两句诗。)
师:谁读读这两句诗?
(1生读)
师:老师想问问你们,捉过蝴蝶吗?当蝴蝶飞起来时,你是怎样跑的?
生:快跑。
师:对,诗句中的“急走”就是快跑的意思。可我没听出你在快跑呢!该怎样读这行诗?
生:速度快一些。
师:好,就你读读看。
(3生读诗)
师:捉蝴蝶是很快乐的事,我想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你的快乐。
(3生读诗)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读出你们的快乐。
(生读诗)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很适合语文教学。
师:可惜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告诉我为什么蝴蝶飞入菜花看不见了?
生:因为蝴蝶是黄的,菜花也是黄的,所以蝴蝶飞到菜花中,就看不见了。
师:那你认为小朋友没捉到蝴蝶,会是什么心情?
(生自由回答)
预设1:快乐
师:哦,我听出了你快乐的感受,那你读读这两行!
(生读)
预设2:难过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看出了你的一些无奈。没关系,待会就有一只更美丽的蝴蝶飞过来。你还难受吗?(不难受了)对了,等待也是一种乐趣,带着你的快乐,再读读?
(生读)
[设计意图]“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结果不是伤心,而是一份另样的快乐,这一切在诗人眼里是那样的真实,富有生命活力,是那样富有生活情趣,所以不能把这句的感情基调定在伤心、失望上。要通过教师引导没让学生体会出其中的情趣。
师:同学们,这一幅美妙的捕蝶图正好被诗人看到了,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油菜花,看到这追蝶的孩子,看到蝴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无奈,诗人有感而发,写下——(生接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这是一幅多么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怎么读才能读好?
(师指导读出趣味)
师: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幽静的小路伸向远方,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你想到了哪句诗?
生:“篱落疏疏一径深。”
师:树上的花落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形成树阴呢!
生:“树头花落未成荫。”
师:小朋友们急忙跑过来抓蝴蝶啦!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抓到没有?
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小结:这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呀!看,幽远的小径,追黄蝶的儿童,稀疏的篱笆,长着嫩嫩树叶的大树,一切都这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虽然小朋友们没捉到蝴蝶,可他们也体会到了捉蝴蝶的快乐。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全诗,生有感情地读)
师:大家读得不错,你能看着图把这首诗吟诵给大家听吗?
(课件至首页,生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描述性语言和课件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五、教师小结,深化理解
师:诗人杨万里用非常精炼的语句,仅仅28个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趣味横生的儿童捕蝶图,看着插图,想着古诗,你能把它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能)我们就把这个故事作为今天的作业,明天课堂上我们交流,好吗?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古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像杨万里、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宿在新市徐公店所看到的暮春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的美丽景色,在教完本课后,回顾学生上课情况及同事们的评价,我感触颇多。
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两点侧重:
一、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了学习古诗的四步法:解诗题,知题意;抓字眼,明大意;读诗境,悟诗情;诵诗文,勤积累。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生日后自学古诗作铺垫。有了这四步法,学生很快能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这样设计目的使学生最终学会自
2023年《宿新市徐公店》教案(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