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白杨树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十篇)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篇一
1、会写“晰 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 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 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 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 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 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 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 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坚强 白杨 边疆建设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篇二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2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⑴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⑴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⑵朗读:
(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
高大挺秀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枝干挺直,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
2、默读:
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
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⑴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⑵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⑷……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板书设计】
白杨
高直
白杨高大挺秀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篇三
通过文字背景资料、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对课文的故事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理解内容提供帮助。
《白杨》一课由于内容的思想情感特点,教学往往容易只重视文本内容的理解,把对建设者崇高精神的歌颂当作文章的落脚点,从而忽视了文本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从语文实践中得来。因此,在处理文本时,我力求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突出工具性,找准文章中学生语言训练的生发点,让学生从清新流畅的文字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运用文中的语言现象。“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难点:运用文中的言语现象“……哪儿……哪儿……”或“不管……不管……还……总是……”写一小段意思连贯的话。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们祖国的西部吗?(课件出示西部范围图。)图中用彩色标出的部分就是我国的西部。本课提到的新疆就在这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白杨,走进白杨。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伊始,通过谈话和课件出示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获得阅读的体验,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惬意,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师:我们打开书,先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师:出示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1、指名读。
2、全班一起读。
3、重点指导:“戈”字别忘了写一撇;“疆”别忘了“弓”下有个“土”。
师:选择几个默写的词语,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虽说五年级学生早已经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但对于某些难认难写、容易混淆、不易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也不可忽视。字词的疏通为课文的理解扫清了障碍。结合重点词语概括文本内容,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故事大意。
师:在父亲眼中,白杨的特点是怎么样的呢?请找到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学生默读课文,画有关句子。
出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设计意图】找准切入点,阅读则事半功倍。文中的爸爸说的话是重点所在,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的侧重点。抓住它,既调动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又为学生很好体会白杨树的特点和内在品质做好了铺垫。
师:(板书:高大挺秀)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在哪里感受到?找一找有关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默读1~3自然段,勾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一下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作者实在是用词准确。“高大挺秀”来形容戈壁摊上的白杨是最合适不过了。让我们把这种“浑黄一片”和“高大挺秀”的对比读出作者、爸爸对
最新白杨树说课稿 白杨礼赞说课稿(十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