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组歌》教案设计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1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组歌》教案设计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篇一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朗读技巧的指导,再以另一首诗作方法实践,自学自读,使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感情朗读。

1、设情境:

教师朗读《花之歌》(节选):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2、激兴趣:

老师读得好不好?想不想和老师读得一样好?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学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

1、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播放《浪之歌》的配乐朗诵,学生凝神细听听。

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都充满了对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

你在听读中感受的“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不作评点。

3、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对“浪”的形象的理解,口说无凭,课本为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浪之歌”,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诗句,并把它读出来吧!

4、点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5、总结“浪”的形象:

“浪”的形象感知可能有一定难度,可视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先从前4个诗节感知“浪”的热恋中的情人形象,再由后2个诗节感知“浪”多情浪漫的形象特点。

多媒体显示:海岸的情人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博爱者

刚才同学们在朗读诗句时,老师反复地要求同学要读出感情。老师是要告诉你们,诗根情,诗中的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再读《浪之歌》,品味诗中的情感意蕴。

1、学生轻读《浪之歌》,讨论交流。

2、总结

前4个诗节总体上抒发了热情洋溢的爱恋之情,后2个诗节则抒发了博大深沉的爱恋之情。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多媒体显示:炽热深沉的爱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1、重点读后两个诗节,教师作朗读技巧指导。

2、技巧简介:

语音──轻重;语速──缓急;语调──抑扬;节奏──顿挫。

停顿:

⑴生理停顿;

⑵语法停顿;

⑶强调停顿。

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语调:

⑴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⑵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⑶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⑷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1、通过刚才对《浪之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自主学习《雨之歌》,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

感知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

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

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2、学生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形象──奉献者,传情使者。

情感──慷慨无私的爱。

3、全体和乐朗读《雨之歌》。

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寻常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深情地朗读再现了诗情画意。谢谢同学们和老师度过了美好的45分钟!

《组歌》教案设计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篇二

朗读和细读相结合。通过朗读使学生对这两首散文诗形成初步的印象,对它们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有一个感性的体会,用更细致的引导性的逐段分析和读解印发他们对文意中更细微的内涵的理解,激发他们自觉扩展阅读的兴趣。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内容和本单元教学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诵读法 自读・点拨法

查找有关纪伯伦的生平简介及作品。

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时效。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二、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多媒体展示)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组歌》教案设计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篇三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和谐教学法

2课时

小黑板、录音机

欣赏歌曲《》。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俄)屠格涅夫、(法)波德莱尔、(印度)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以前学过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学习曾和泰戈尔齐名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

2、 思考:这首散文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

3、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划分结构)

4、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一样吗?后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5、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

6、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 第一节:人、近(邻韵)、分;第二节: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

第三节:拗、躁,心; 第四节:他、下。

2、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无比忠诚的浪 多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 任性的浪等

3、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者,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4、前四段: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等等.

――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后三段: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5、我的生活是指我对海岸的爱情

我终身的工作是对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

6、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欣赏歌曲《》。

回忆关于“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这首散文诗中的 “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雨

2、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3、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

4、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5、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6、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7、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

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

8、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滋润万物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 启迪心扉的雨 沁人心田的雨等 让山河欢乐的'雨

2、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3、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4、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5、雨水滋润了大地。

6、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8、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选一仿写,注意要有中心)

范例:

a、我( 希望)是迷途中的一屡炊烟,是雾海中的一座灯塔,是沙漠中的一片

绿洲。

b、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3)、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说话只要一个中心,前后句衔接自然。)

《组歌》教案设计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篇四

⒈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

2023年《组歌》教案设计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14篇)

《组歌》教案设计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篇一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