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园地六年级第一单元笔记 六年级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实用10篇)
语文园地六年级第一单元笔记篇一
1.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学习拟出合适的题目。
3.学会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方法。
4.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
5.理解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把握主要内容,积累鲁迅名言。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回顾所学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要把文章写得具体而有条理,编写作文提纲是个好办法。详细的作文提纲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骨架。编写作文提纲关键是在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之后怎样处理我们所选择的材料。
列提纲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更明确地表现文章的结构的各个部分,我们还可以把重点材料看做一个整体,依据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几个部分,列出各个部分的子标题排序,从而更加清晰具体地表现整篇文章的脉络。
2.回想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分别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2.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地球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3.讨论:怎样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教师明确:
(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
(3)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词句段运用
一、分析题目妙处,拟出合适题目
1.出示四组学过的课文题目。
【课件2】
(1)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2)开国大典草船借箭“诺曼底”号遇难记
(3)竹节人桥芦花鞋
(4)草虫的村落在牛肚子里旅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学生讨论:这四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反馈,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4.教师明确:
第一组和第三组是点明文章写作对象,第一组的写作对象是人,第二组的写作对象是物。
第二组这些题目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组这些题目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练一练【课件3-5】
记忆中,我第一次走进商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心地要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售货员是位态度亲切的阿姨,她问我:“你有这么多钱吗?”
“我有许多钱。”我伸出了紧握着的拳头,将一大把的硬币放在她的手中。
阿姨一下子愣住了,盯着她手中的硬币看了老半天,然后,她又看看我。
“够了吗?”我有些忐忑不安地问。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说着,她转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我手中。
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和妻子经营一家海鲜店,供应各种新鲜活鱼。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弟弟来到我的店里,两个小孩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那些水里游动的美丽的鱼儿,看了老半天。
“这条鱼卖吗?”那个小男孩指着一条惹人喜爱的热带鱼问。
“当然卖啊,只要你们有钱。”我说。
“我们有很多钱。”小女孩自信的回答,给了我自信的感觉。
当小女孩紧握着的手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我知道小女孩要说什么。她的小手松开了,在我手里,她放了三枚小小的硬币。那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那位阿姨当年的心情。
“够了吗?”小女孩轻轻地问了声。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我回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她手里。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1.源自短文,可以是:,
2.根据主要内容和中心自己概括,还可以是:
(参考答案:1.“我有很多钱”或“够了吗?”或“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或“两个硬币”;2.保护童心或呵护童真)
二、读懂词语意思,领悟深刻含义
1.认真读一读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第一行是修饰词相同,但描写对象不同。第二行是描写对象相同,前面表示范围的词与不同。
3.选择一个词语,注意描写对象与修饰词,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4.小组交流,看谁写得最好,取长补短。
书写提示
出示柳体楷书,领悟字体特点
1.出示作品,学生欣赏。【课件6】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教师补充柳公权及“楷书四大家”资料:【课件7】
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778-865)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少师。工书,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书迹有《蒙诏帖》《送梨帖题跋》。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了解柳公权,明确字体特点。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特点: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4.出示柳公权其他作品,引导同学们再次欣赏。
日积月累
学习鲁迅名言,领悟精神内涵
1.学生自读鲁迅名言,说说懂了多少。
2.指名读名言,教师纠正指导。【课件8-11】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敢为天下先,要敢于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创新。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是说明中国人中有骨气、有自信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3.自读积累,领悟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
教学反思
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在问题中不断探索,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我总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积淀文化、增长智慧,我认为语文园地形式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和感悟,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繁琐的讲解和分析,减少机械的、重复的抄写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探究思考,在大量的阅读、积累、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吸收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语文园地六年级第一单元笔记篇二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整体感知内容)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句的意思。
移舟: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划船靠岸。
烟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野,野外。旷,空旷。
天低树: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在一个江中的孤岛上,几棵高高的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远远望去由于是在空旷的野外感觉天比树还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觉月亮离人是那么的近。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仔细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配乐朗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相关资料: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零),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
2023年语文园地六年级第一单元笔记 六年级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实用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