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四篇)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篇一
1.b。解析:论辩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
2.c。解析:通过对教育理论的了解可知,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严重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c。解析:教育要扩大规模和加快速度,必须有足够的人、财、物的投入,而这些只有在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后才能实现。
4.a。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5.c。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以上年级内进行的,与学生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多少,而且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6.c。解析:不断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其进一步地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7.a。解析: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维持都需要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8.c。解析:让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9.b。解析: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社会刻板印象。
10.c。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对,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1.c。解析: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因此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12.b。解析: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3.a。解析:布鲁纳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
14.c。解析:abd三项属计划策略的内容。
15.a。解析:用途扩散就是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16.c。解析: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原型启发。
17.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1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19.c。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21.c。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2.b。解析:巴班斯基以总结“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著称。
23.d。解析: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韵核心。
24.a。解析: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可知。
25.c。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26.a。解析:桑代克是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
27.b。解析: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在体验。包括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等。
28.a。解析:模象直观指的是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9.c。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缩减和编歌诀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30.a。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二、辨析题
1.正确。理由:课外辅导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
2.错误。理由:教学仅仅是德育的一个途径,德育还有许多途径。
3.错误。理由:夸美纽斯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莫斯。
4.错误。理由: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管理机制。
5.错误。理由:智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只是智育的一个方面。
6.正确。理由: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7.错误。理由:单独孤立地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8.错误。理由: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
9.错误。理由惩罚不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
10.错误。理由: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三、简答题
1.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