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篇一

导入课文,我用的.是几首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的主题曲,《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兄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性地使用动画片音乐,起到引起共鸣、激发兴趣的作用。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抓“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1分钟,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蹬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在指导阅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看投影,全体女同学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男同学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感悟盘古社体的巨大变化。

(出示句子)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他的( ),变成了( )的( )。

师:请你们仿照上面的句式,将“他的( ),变成了( )的( )”补充完整,提醒同学注意句子中的第二个括号:他的什么变成了怎样的什么。不要只说成是什么变成了什么。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由说,小组交流,然后指名说)

生1:他的心脏,变成了红红的太阳。

师:好奇特的想象啊!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柔软苍翠的柳条。

生3:他的头发,变成了随风飘舞的柳枝。

生4: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座高山,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盛的草地。

师:神奇的想象,生动的表达!

生5:他的牙齿,变成了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

生6:他的鼻子变成了黑漆漆的大山洞。

生7: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

生8:他的肌肤,变成了广阔无边的草原。

生9:盘古的耳朵变成了起伏的山峰;他的汗毛变成了茂密的丛林…。。

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多画面,如果把他补到课文第四段,那么,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

生齐说:不行!

生:不能省略,因为很多我们还有没想到。

师:是啊,还有我们没想到的,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讲得完吗?

生齐说:讲不完。

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号是课文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在。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具体,教师特别强调是变成了“什么样的”“什么”。留下空白,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这样的课堂就会相对地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同桌接读、师生接读、男女接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将身体的部位、以及变成什么鲜明呈现出来。而且这一部分有许多偏正结构的短语。如: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 ,以次方式朗读还可以突出要积累的好词佳句。

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方法,比如范读,男女赛读,抽读,但是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对有些环节的处理还欠考虑,如“盘古的身体化作宇宙万物”一段,我将男女师三者合作起来读,效果不太理想,不如紧接前面的同桌互相练习,直接进行男女生对读,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这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将磨砺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篇二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好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是新课标对三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一项要求,而本课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我依据集体备课时老师们的建议,抓住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从词语着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了词语的引导,学生也容易复述课文。

1、布置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2、制作相应的课件。

2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同学们都搜集了那些民间故事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故事。(课件播放《盘古开天地》)同学们听说过这个故事吗?(生:……)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

要求:

a、把课文读通顺。

b、画出文中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c、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

a认读生字词并指导识记、书写。

b指名读文。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中心句)

3、盘古是怎样用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抄写生字词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二、研读文本

(一)出示词语混沌一片一片漆黑轻而清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3、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抡起猛劈顶蹬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想象。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3、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4、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师引读。

5、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

三、拓展:同学们想想这后面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变成了什么?(指名说)

过度:是啊,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抬头看天,那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放眼大地,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仰望高山

俯视江河

走进溶洞

……

混沌一片

猛劈

18 盘古开天地 天地分开 献身精神

顶、蹬

宇宙形成 身体变化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篇三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结构清晰,生动,想象丰富,极具艺术魅力。

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十分清楚。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二是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三是注意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1、 复习巩固“四肢、肌肤、血液”等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 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进而把握人物特点;

3、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感受在表达上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4、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巨人献身精神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品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进行句式训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多媒体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复习检测

1、听写:“四肢、肌肤、血液”。

2、找出这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尝试看着黑板背诵,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设计意图:在学生听写词语、找句子、背句子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为后面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奠定了基础。】

三、品析语言,复述课文

1、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相机指导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朗读这句话。

2、又是围绕哪一个词写的?(板书:创造)

【设计意图:把一篇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又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引导学生在中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语感,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形成。】

3、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呢?他又是如何创造这个宇宙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讲述神话故事的方法。

①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为例,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朗读,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

②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

第二步: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第三步:集体朗读。

第四步:默读,按照“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课文,并在班内交流。

4、采用边扶边放的方法,按照“天地分开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天地分开后”发生的事情。

5、采用完全放手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尝试“盘古倒下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盘古倒下后”发生的事情。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增加想象。

6、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从边扶边放到完全放手,逐渐地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1、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盘古醒了

混沌一片 天地分开后 创造

盘古倒下后

(四肢、肌肤、血液……)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篇四

1熟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盘古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盘古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在这一片混沌之中,出现了一个巨人——————盘古(投影图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神话故事??

最新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四篇)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篇一导入课文,我用的.是几首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的主题曲,《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兄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03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