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励志成语故事典故 励志成语故事和道理(8篇)
励志成语故事典故 励志成语故事和道理篇一
左丘明对他说道:“国君呀,您要好好想一想!孔子如果当了司寇,掌握国家政权,那些卿大夫就会失去权柄。既然这样,您与这些人商量能有什么结果呢!他们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一定会添油加醋地说孔子的坏话,为他出任司寇设置障碍。
“我听说,在周朝有个人,特别羡慕别人的裘皮服装,准备自己也做一件。他听人说,狐狸皮做的裘皮服装最为珍贵,脑子里就转开了念头:山上的狐狸非常多,为什么不上山去与它们商量一下呢?
“这样一想,他不禁高兴起来,往山上走去。刚上了山,他就遇到一群狐狸。这个人对狐狸们说道:‘亲爱的狐狸们,我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皮衣,因此来找你们商量一下,请你们把身上的皮剥下来送给我吧!’
“狐狸们见到此人要剥它们的皮,心中非常害怕,纷纷逃窜。一转眼就在高山深谷中消失了。这个人还觉得狐狸过于无礼,居然不给自己一点儿面子,心中十分生气。
“过了些日子,这人想祭祀祖宗,可是没有羊肉。他忽然想起,山脚下常有一大群羊在那儿吃草。于是,他便又高兴起来,来到山脚下,对众羊说道:‘亲爱的羊,我准备祭祀祖宗,尽一尽自己的孝心,却缺少羊肉。你们能不能急人所难,向我贡献一点儿羊肉呢?’众羊听了,吓得‘咩咩’地叫个不停,纷纷逃往密林之中。
“这样一来,这个周朝人十年也没有做成一件裘皮大衣,五年也没有完成一次祭祀典礼。这是为什么呢?只不过是因为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您想重用孔子,却要与那些即将失去权力的大臣商议,这与向狐狸要皮、向羊要肉有什么区别!”
鲁定公听了左丘明的话,才恍然大悟,说道:“你说得太对了!我现在想清楚了,就拜孔子为司寇,不和那些卿大夫商量了!”没过多久,鲁定公真的封孔子为司寇,让他行宰相之权。
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国势越来越强,威震天下诸侯,连强大的齐国都有些害怕。
后来,人们将“与狐谋皮”改为“与虎谋皮”。这个成语就流传开了。
◎成语释义
跟老虎商量取下它的皮来。比喻所商量的事要牺牲对方的根本利益,一定不会成功,也用来形容与坏人商量,要他放下私利。
◎故事出处
《太平御览》:“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
◎出处译文
想做价值千金的裘皮大衣而与狐狸商量要它身上的皮。
励志成语故事典故 励志成语故事和道理篇二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励志成语故事典故 励志成语故事和道理篇三
欲盖弥彰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权倾朝野,名气很大。棠邑大夫棠公逝世,崔杼前去吊唁,见棠公之妻棠姜姿容绝世,不禁心动神驰。他不顾众人的一再反对,终于娶棠姜为妻。齐庄公性喜渔色,他明知棠姜已是崔杼的妻子,仍勾引她,与她暗中来往。崔杼知道此事,十分生气,便假装有病,不去朝堂理事。
齐庄公色胆包天,借探视崔杼之机和棠姜相会,表现出一副乐不可支的丑态。崔杼见国君这样欺负他,忍无可忍,设计将他杀了,改立景公为国君,自己担任丞相之职。
齐国负责修写国史的人非常正直,要把这件事情公正地记录下来。崔杼听说后,多次暗示史官,要他为自己避讳一二。可是,耿直的史官还是写出了实情。他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君主。”在当时,弑君之罪可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谁弑了君,必会被后世之人所谴责。崔杼见史官竟然跟他对着干,又羞又恼,心想你不给我留情面,我就不给你留活路。于是,凶狠的崔杼将那名史官杀死。
谁知道,继任的史官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还是秉笔直书,记录下崔杼的罪行。崔杼心想,既然能杀一个史官,为什么不能杀第二个,不信后来者不怕死。他为了让别人屈从于自己,把这个史官也杀了。可是,下一任史官仍坚持原则,保留崔杼弑君的内容。
崔杼见史官们都如此正直,自己这样肆意杀人,也不会带来好处,只好就此作罢,放了史官们一马。
后来阅读历史的人看到这一节时,都气愤地说,崔杼想掩盖自己的丑事,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只能是欲盖弥彰。
◎成语释义
企图掩盖真相,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弥:更加。彰:亦作“章”,明显。
◎故事出处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
最新励志成语故事典故 励志成语故事和道理(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