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2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

1、检查生字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这里有几份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看,这些生字会读吗?(出示)一起读一读

2、字音读准了,咱们来看看他们字写得怎么样?

正确吗?

规范吗?

这一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

你发现了吗?在写这类字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避让和穿插。

比如“徒”字,“走”的一撇就要写得短一些,这样才不会和左边的竖连在一起。

“订”言字旁的点高一点,右边的长横略低一点,两个笔画穿插避让,字形美观。以后大家在读帖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规律。

看看你写的这类字,挑一个写得不满意的,再写一个。

3、文中还有这样几个词语,你们也能读准确吗?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

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

第一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第二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懂不懂这些词的意思?(不回答)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什么?(写景、写夜景)

写景,写夜景,那咱们想象着它们所描写的景色,再来一起读一读。

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几句都可以,描述夜晚的景色。

(鼓励评价点,用上了几个词语,还很恰当,句子意思明白,句子也比较通顺)

4、读了词语,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呢?下面请大家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看能不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正音,指导点:9——13节)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检查得也很认真,很多同学还帮助同位纠正了错误。大家来看这几个小节,除了有一些生僻的字以外,还有许多中草药的名字,比较生疏,试试能不能读正确,……(老师画词语,生齐读)还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读,难懂,如“呃逆”,读,知道什么意思吗?(打嗝);生嚼涎滑,读:看“涎”这个字,左边是——(生)“氵”右边是——(生)“延”,合起来念——(生)“xian”。“涎”是什么意思?(口水)那么“生嚼涎滑”就是生吃鸡肠草,嚼一嚼口水比较多,黏黏的,滑滑的;那“生嚼无涎”这个词你懂了吗?

大家都再自由练读这几个小节。

(一)研读1——4节

1、又读了书,相信大家能课文读熟了。内容读懂了吗?大家来看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七个字,已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我们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什么?如果你也能把这些讲出来,别人就会明白了。

3、那我们先来看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谁读懂了?

指名说:(指1-2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2-4、1-4)(老师可以提示:他们一心赶路,错过客店,发现古寺,住下来,这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4、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生读书,教师随机指出错误。要关注读书和倾听的情况)

5、听了他们的朗读,大家有没有想象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这样一座古寺?(出示句子:近前一看……蜘蛛网。)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你看是哪一个词语来,把它标出来。(板书:破败)

6、“破败”你懂吗?(生说:破旧、破烂)刚才大家说的意思主要集中在“破”上,那“败”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谈理解)

不太明白不要着急,大家可以再来读读这句描写古寺的话,你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是破败的?

(抓住: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哪个词在描写古寺破烂?(残垣断壁——对,垣的意思就是——,残、断——在说墙壁——)

那么这座古寺为什么灰尘——到处都是;青苔都——长满了;蜘蛛网是——厚厚的;(到处是、长满了、蜘蛛网随时变红)为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久没有人收拾了。)

师:对,古寺原本是有僧人的,也有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可能还有游人。可现在没有僧人、也没有香客,也没有游人。一个人也没有了,很久没有人来了,所以,这座古寺不仅残垣断壁,而且早已衰败,荒凉不堪。这就是——破败。(生)

看,作者就用了这样几个词就很具体地写出了寺庙的破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以适当重读红色的词语表现古寺的破败。(生齐读)

7、面对这样破败的一座古寺,李时珍对庞宪说——(出示句子: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读。

这时,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说说并读读。为什么这样读?

a、(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无奈、失望……)

b、如果学生说“很失望、很伤心”时,老师引导:你是这样理解的,我想你联系下文想一想,也许你的理解就可能不同了。请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七小节,想想此时李时珍会不会是失望、难过的,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谈出并不是难过、失望的

c、说不出淡定,教师说自己的感受: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他可能比较高兴,也可能有些无奈,但后来多读了几遍,尤其是联系上下文读了读,我又认为,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是很淡定、很坦然的。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都来联系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读一读、想一想。指名说(说出他遇到的困难很多了,他有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做住在古寺里这个决定并不难,所以说这句话时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很坦然、淡定)

8、读到这里,你觉得此时的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甘愿吃苦)

9、小结提升:刚才我们读了2-4(1—4)小节,特别是细读了第四小节,不仅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还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感受到李时珍是一个不怕苦的人。

我们还可以看作者的写法,这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李时珍不怕苦,但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只不过是他的一句话,而把古寺的破败写得很具体,意在写人,却去写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把人物这种精神品质衬托出来了。

你看,读书就要细细的、反反复复地去读,不仅读懂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得好处,你的收获就更多。

10.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13小节,先概括出他们做了哪些事?

(如下课,就收课: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做了哪些事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也可以,谈论哪些事至下课,收课: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二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课件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药材师徒俩

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破庙

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

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汇报结果

(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师引说: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来到一座(引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二、走进古寺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2.多媒体出示古寺,交流感受古寺的`破败,画出重点词语,重点给合图形理解“断垣残壁”。

3.读出“破败”的景象,体会住的苦。

4.懂读好李时珍的话,抓住“就”字体会住的苦。

三、寺中谈苦

1.师徒俩决定住在古寺中了,夜幕渐渐降临…启读第五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吃的也很苦。画出重点词语,品读感悟。

3.第一第二句话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饥餐渴饮)

4.这一切在李时珍看来苦不苦?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从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5.从哪句里听出来的?相机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6.庞宪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是怎样体会庞宪的话的?

7.分角色朗读。

四、月下记录

1.看图,你想怎么形容当时的天气。(大好月色)请同学们自读8至13自然段,看看他们在这大好月色下做些什么?

2.把打动你的地方找出来,边读边做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a连夜记录

从第8第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白天寻访药材,到了晚上还不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

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如果你是李时珍,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b边读边写部分

出示李时珍读的内容,仔细品读。

齐读第9自然段第一句话,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生活苦)

但是…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c区别药性部分

自读第12自然段,画出关键的动词。和同桌交流表演,进行体会。

表演区别药性的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你敢这样做吗?为什么?

李时珍为什么敢呢?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注意两个省略号的运用。

五、情感升华

1.小结,多媒体出示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资料。

2.配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3.齐读板书形成的小诗。

4.有感情地齐读李时珍这个名字。

中国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世界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为为民造福而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严谨认真的医学家——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1.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认识一些中药,了解它们的药效,举行一个中药交流会。

板书设计一:16、李时珍

夜宿古寺不觉苦,

饮餐渴饮修订本草万民福。甘愿吃苦

晓行夜宿月下认真做记录,甘愿冒险

极端负责称楷模

板书设计二: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三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李时珍(读),你们了解他吗?学生自由发言。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捕捉到了一个信息: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学生发言。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出示课件)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述: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这样一部惊世之作而自豪。可是你们知道李时珍是如何编写这部巨作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李时珍编《本书》的小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1、出示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行囊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啃干粮 断垣残壁

先指名读2遍,再齐读,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很辛苦)

过渡:是啊!为了修《本草》,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们吃了哪些苦?你能找到文中语句来体会吗?

一)、体味生活之苦。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1)第一节。

“饥餐渴饮” 饮食差; “晓行夜宿” 一天的工作时间长;

“……等地……”路程远; “好几个月” 连续时间长。

述:好几个月,多少个日日夜夜,李时珍师徒跋山涉水(板书:跋山涉水),为的是什么呀?(板书:访药材)

因为要编一本药书,必须对每一种药材进行考察,有时还要去拜访有经验的村民,以获得最准确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

2)第4节。

① 学生找到后出示语段。

② 交流:住宿条件差。古寺荒凉、破败。

③ 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古寺的荒凉、破败呢?指名读。

④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在古寺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灰尘,因为他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到处”(点击红点)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评一评这位同学的朗读吗?

⑤ 学生抓住关键字评价。一一点击词语“断垣残壁” “长满”、“厚厚”。

⑥ 同学们真像个小老师,评价很到位。那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

3)第5节。 吃得苦。

4)第9第1句。 工作条件简陋。

小结:是啊,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师徒白天跋山涉水察访药材,晚上就只能在破败不堪的古寺中过夜,有时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面对生活上的苦,李时珍师徒的态度用书上的一个字,就是——“笑”。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要编好一本药书,除了要承受生活上的苦,他们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工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请读一读课文8——12节。

二)品味工作之苦。

1、学生自由读课文8——12节。

2、交流:

①做记录。“把寻访所得记下来”“边忆边写”读一读相关句子。

②试药性。(板书:试药性)

述:同学们,药性的准确与否,可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呀,所以试药性至关重要。有时,两种草药——读“叶子十分相似”李时珍就会——读“端详了一阵子”,点击“端详”什么意思?外形看不出,就只能——读“放在嘴里嚼嚼”亲自尝试,“若有所悟”,他悟出了什么?——读“鸡肠草 ……”药性的不同区别开了,只因为李时珍的“放在嘴里嚼嚼”同学们,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咀嚼动作吗?不是,在不知道药性的情况下,亲自尝草药是十分危险的,李时珍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研究呀。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呢?

那就让我们读出深深的敬意吧。8——11节自言自语,12节齐读。

3、拓展。

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古寺内,李时珍师徒…… 拿出笔来,把你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如果白天他们是为了查访药材跋山涉水,那么夜晚他们又为了记录与试验药性——披星戴月(板书:披星戴月)

三)揭示中心。

述:生活的苦,生命的危,李时珍师徒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出示:“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蔡老师补充说一下:中医给人治病,要根据药书开药 ,在以前,有许多种药书,但是记载有很多错误,有的一种药有几个名称,有的种类不齐全,有的药性不明确,有的甚至还掺杂迷信荒谬的东西。这可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大事呀。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拓展:课件。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为《本草纲目》而受益得福,李时珍的夙愿得以实现了,让我们再一次地重温这一句朴素的话语——齐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写:宿、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认真严谨的精神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七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

李时珍(板书)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

(一)出示自渎提示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并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二)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a、住宿药材师徒灰尘煮沸破庙修订砖头端详扯下

b、晓行夜宿断垣残壁若有所悟

c、多音字交流:饮宿蒙累

d、课后生字交流:

e、长句子朗读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课文,或者精彩句段。

任务二: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一)出示自渎提示

再次读文章,想想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中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a、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一心赶路飞鸟归林

断垣残壁枯枝杂草

月光皎洁笔墨纸砚

b、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

c、再次读文章。

本文写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不顾年岁大,为修好( ),住( ),啃( ),在月光下记载( ),从中我们感受到李时珍是个( )的人。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五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加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本文故事性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格、品质。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浅绿色内的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艰辛时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理解“饥渴餐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断垣残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给的提示猜出相关的人物。

(1)砸缸救人史学家《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生物学家青蛙卵剥离手术

(3)法国留学画家《奔马》

(4)一万余里“医林二圣”之一《本草纲目》

这些人物分别是?司马光、童第周、徐悲鸿、李时珍

2、我们知道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那李时珍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本草纲目》)。

3、简介《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全书共计16部,52卷,约200万字,共收录了1892种药,收集医方达11096个,书中附有手绘插图1160幅。此书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4、这要李时珍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才能写出这部巨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辛劳的一个镜头。

二、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北蕲(qí)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行程一万余里,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三、出示课题

1、出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理解课题:宿:住宿,过夜。夜宿古寺:夜晚在古寺过夜。

3、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

(2)“古寺”是什么样的?

(3)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要求:大声读书,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出示:正确通顺响亮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1)夜宿庞宪李时珍师徒俩

这篇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是谁和谁?

庞宪是李时珍的弟子,所以又可称为师徒俩。齐读两遍。

(2)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药材

大屏幕出示: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水,这就叫——饥餐渴饮。

大屏幕出示:白天赶路,晚上住宿,这就叫——晓行夜宿。

大屏幕出示: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察访药材。“察”和“访”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讲述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的一个生活性的镜头。齐读两遍。

(3)断垣残壁长年累月笔墨砚台若有所悟

这些词语展现了李时珍所住的寺庙的环境以及记录访所得时那认真的工作态度。齐读两遍。

(4)齐读所有的词语。

五、朗读全文

1、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本中,再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你们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

六、走进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这座古寺里,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住宿在“古寺”里?

2、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是怎样度过的?请同学们快速通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生活。(苦)

3、李时珍也深深地知道他们生活得特别艰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

4、李时珍说:“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们究竟吃了哪些苦呢?读读课文第1—7自然段,把描写他们吃苦的语句画出来。

5、交流1:哪两个词让你看出来他们生活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样的生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啊,而是“好几个月”。(齐读第一自然段)

6、交流2:李时珍师徒俩不仅吃的不好,住的条件也是十分的艰苦。他们住的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请同学们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能让我们看出古寺的破败。

(1)到处是灰尘。(小结:好久没有人到这里住过了)

(2)断壁残垣。理解词语:垣就是墙的意思。读了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结: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3)蜘蛛网。(神像是寺庙里最神圣的地方,如今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啊!)

(4)小结:这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请同学们齐读第4自然段。

7、交流3:“啃干粮“。学生谈理解。

(1)引导理解:这里展示的是李时珍师徒俩在古寺住宿时一个特写镜头。如果他们住在家里,他们可以过怎样的生活?

(2)可是今天他们却住进了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过着艰苦的生活。朗读第5自然段。

8、交流4:“长年累月地不奔波。”

(1)理解词语。哪个词语让我们看出他们生活的艰苦。

(2)对于李时珍来说,这长年累月究竟有多少年?(27年)想象一下,在这27年中,李时珍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下。

9、小结。

(1)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最后一句话,这里说“吃点苦”,真的是吃了一点苦吗?(千辛万苦)可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啊?

(2)引读: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说……(生答)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读课题)。你们通过昨天的学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过渡: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编写了世界药物史上的一部巨著《本草纲目》。本课讲的就是他在修订《本草纲目》近三十年、近一万个日夜中极普通的一夜。

二、回顾1—7自然段

昨天,我们讲了李时珍生活条件的

最新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13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1、检查生字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这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