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二下找春天教学设计(1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1

二下找春天教学设计篇一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热爱和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师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生活图片和文字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弄懂意思。

3、写有作业的小黑板或课件。

一课时

1、自由的朗读诗歌,解决生字生词。

多音字组词: 乐 弹 发

2、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 )的大海 ( )的教室

( )的沙漠 ( )的脚步

( )的草地 ( )的课桌

( )的战舰 ( )的坦克

( )的导弹 ( )的地雷碎片

3、我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能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本文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 )的视角,揭示了 ( ) ,发出了( )。诗歌的前四节序数结构形似,将( ) 与( )加以对比,表达的意思是( ),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诗人( )。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图片: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的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二、初步感知,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

提醒学生注意:“弋”读“yì”,不要读“ɡē”。“茵”、“频”的韵母均为前鼻音,“祈”读第二声。

2、师: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自己查字典。

3、教师检查。

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海鸥、蜥蜴、甲虫

三、细读第一部分(1—4小节),了解战争。

1、默读课文1到4小节,全班汇报,检查。

⑴、说说大海原来是什么样的?

(大海是海鸥的乐园,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⑵、谈谈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呢?

(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⑶、把原先和现在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⑷、从这样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3、师: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到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在每节末尾都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这是为什么吗?

(围绕战争的罪恶回答)

4、指导朗读:你觉得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5、师:作者在课文的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让我们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和抗议来朗读1到4小节。

四、激情朗读第五小节,升华情感。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小节。

2、师:从这节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的体会,读出你的情感。

(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3、指导朗读: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高声朗读第五小节吧!

4、师:在1986年,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5、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声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五、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诗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美好、无限的希望,这美好、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平”。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六、布置作业。学完了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单元内容办一张手抄报《战争与和平》。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读书有所感悟,通过感悟促进内化。本课教学设计中,阅读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感情朗读、补充材料和展开想象三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1、通读。开始,我让学生把全诗读通顺读流畅,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歌里的内容。在读中我注重到一些生字的读音,如“弋”字,我出示了拼音“yì”,学生很快就读准了这个字的字音。我还及时纠正了学生读错的字音,所以这一遍学生能读得通顺、流利。

2、品读。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再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描写春天美好的语句品读。这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我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个性化朗读能让学生体现了个体的特点。

我又让学生自己交流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又将我自己事先做好的课件让学生观看。很快,一张张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肢体不全的无辜的儿童的照片,还有一列列令人惊心的数字,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强烈的撞击,然后我选择了一组图片“战争中读书的孩子们”,就这么出现在孩子们眼前,而那一个个确凿的数字,一个个真实的图片就此印入他们的双眸,继而定格在心,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色彩,没有欢笑……我这时就问:“面对此情此景,你希望什么,你祈盼什么?”学生立刻回答:“和平”。这样我就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第三部分“再享春天”的学习。这时,学生感受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使儿童受到极大的伤害,激发了孩子们的悲伤、愤怒和祈盼之情。孩子们开始朗读了,我也开始朗读了,声音和平时很不一样,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激情,共同抒发了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喜爱和祈盼之情。最后体会到省略号的用法,诗歌省略了什么?学生回答多种多样,但呼声最高的是:“和平!”我马上板书:“享受和平”。“那这时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出示了《儿童和平条约》让学生自由读。

3、诵读。最后我让学生再读诗歌时,学生情绪高涨,读得铿锵有力。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重新对阅读课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情朗读、拓展材料、展开想象,无疑是学习阅读课文的很好的方法。

二下找春天教学设计篇二

1、借助工具书,自学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体会快乐

我们一起来读一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

你同学们能用哪些词去形容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在春天,你会去做哪些快乐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补充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

春天是如此美好,请同学们用“幸福、快乐、享受”的语气来读课题。

二、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1)出示诗文,教师范读

不只你们在享受春天,同学们,他们也和你们一样在享受春天。

大屏幕出示改编过的诗歌:

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师范读。

(2)想象画面,学生品读

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请同学们来读这些诗句,再现这美丽的画面。(学生读文,大屏幕播放课件)

师过渡:读得真美。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海鸥在大海上自由自在地鸣叫;我仿佛看到蜥蜴和甲虫在金灿灿的黄沙上横行无阻;我仿佛听到了星星和月亮在夜幕下吟唱的催眠曲;我仿佛看到了在草地上,孩子们把球踢入球门后那欢呼雀跃的场面。

三、理解感悟,情感共鸣

(1)心灵碰撞,直面战争

可是,这一切的美好、安宁、和平,却被无情的战争打破了。(大屏幕播放课件)

老师听到了刚才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时,那一声声的惊叹。那么,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战争?

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课文。

请同学们看课文,诗中写到了几处场景?

谁能说说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把原先的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哪位同学能读出对比?

同学们读得真好。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哪们同学再来说说沙漠、夜空、草地。

(2)品读感悟,探究“这究竟是为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动物的家园被吞噬,人类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孩子们活泼的天性被禁锢,人们的生活日夜没有宁日。面对这些,作者痛心地发出了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这究竟是为什么呀?(是因为战争)

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作者在前四小节的结尾重复用了这样的问句,难道仅仅是对战争的疑惑吗?那是什么?(是对战争的抗议,对战争的控诉)请同学们怀着对战争的控诉再读课文。生自读。

师引读:

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我们重重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不安宁,我们大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疾声质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3)激情朗读,重解课题

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最希望的是什么?(最希望和平,希望孩子们不再痛苦)

二下找春天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流畅、灵性、扑闪、概念、弧线、飞翔、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鼓励学生用想象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一、角色转换 揭示课题

1、角色转换:生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世界是怎样的。

2、导入揭题 (板书:触摸春天)

3、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

4、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的感受。

二、自主读文 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下找春天教学设计篇四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歌教学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发展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四次“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 播放mtv(关于现在幸福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说说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过度句: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揭示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春天代表什么?)

二、总结自习情况

学生交流:对于这类半独立阅读课文说说预习中自己是如何紧扣提示运用以往的方法进行自学课文

归纳如下:1、把文章读通、读懂。

2、了解每一节诗主要讲什么?

3、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起来并在旁边批注。

4、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记上符号。)

总结板书:多朗读、勤思考、巧批注

三、 交流反馈

1、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自由读诗歌

2、请五个学生分别各读一小节(其余同学说说哪个读的好?)

3、让读的好同学说是怎样读?(预习时反复读诗了解每节诗的主要说什么,表达诗人怎样情感,再与诗人产生共鸣)

4、让学生齐读一—————四节

5、汇报读后懂得了什么?(战争破坏了大自然,带给人们不幸。) 板书:不幸、灾难。

6、师总结:同学们能把这些灾难与不幸在诗中的各小节的词与句中体现出来么?

7、学生结合预习感受自由讲,老师做适当点评(重点讲第四节)。

8、面对这一切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学生开火车读“这究竟是为什么?”(读出作者的愤慨、不解、痛斥等语气)

9、作者的四次“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愤慨、不解、痛斥、愤怒、憎恨等)

10、拓展想象

a、师总结同学们战争的罪恶之处仅仅是这些么?还会造成怎样的灾难?

b、生想象后汇报

四、播放mtv感受战争图片,感受战争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1、看后谈谈自己此时此刻感情

板书:制止战争

2、带着愤怒、痛斥的心情再把前四节读读

过度句:是啊,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五、学习第五小节

1、体会作者的心声是什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祈盼,一种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祈盼,想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

板书:和平

这仅仅是作者的心声么,也是我们的心声,让我们共同把这个心声再次表达出来,齐读最后一节。

2、诗中作者为什么以省略号作为全诗的结束呢?(省略很多美好、无限的希望)

3、幻灯出示:希望、祈盼,让战火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和我们一样。(学生拓展想象接着说唱)

板书:读书、享受春天。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同学们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让我们共同诵读这和约,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

板书:维护

2、出示 《儿童和平宣言》,师生齐读。

七、作业:1、写一封信给战争中的孩子

2、把本单元所收集的资料、图片整理出一份手抄报

八、板书: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制止) 战争————不幸、灾难。

(维护) 和平———————————读书、享受春天。

二下找春天教学设计篇五

1、只是技能目标:

(1)学会认读9个生字,会书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学会用形容词修饰名词。

(4)了解春天的美。

2、情感目标:

(1)认识春天的美、观察春天、热爱自然。

(2)具有正确的环保意识

1、学会认读、书写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提供自由学习的情境。)

2、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

1、师: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初读收获。)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图认字鹊;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躲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写字(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3、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4、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5、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五、课堂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xiǎoxījiědòngtiányěmiánhua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课堂练习答案,学生自己改正、记忆。

2、一字开花,看看谁的花开得最鲜艳。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出示填空题: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4、读读第8自然段,特别是第3句“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由这几句话,老师想到一些古诗: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

最新二下找春天教学设计(15篇)

二下找春天教学设计篇一1、认识4个生字。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热爱和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体会诗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