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语文题库 初二语文专题训练(15篇)
初二语文题库 初二语文专题训练篇一
1、唐雎( )2、韩傀( )3、免冠徒跣( )( )4、以头抢地( )5、彗星袭月( )6、天下缟素( )7、寡人谕矣( )
1、受地于先王______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否,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加点的词。
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__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
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②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语文题库 初二语文专题训练篇二
(一)阅读开头至“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
2、第一段中以“虹”为喻说明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然后由“虹”引发出去,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暗示了桥给人的交通之便,最后以“飞虹”为喻,突出说明石拱桥的气势。
3、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由一般到个别。
4、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了解,是理性认识。两者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换。
5、“准确”是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请从准确的角度思考下列问题,依提示回答。
①“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赵州桥可能不是最古的石拱桥,但从使用寿命看,它的确可算“最古”了,去掉后表意就不准确。
②《水经注》提到了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有人说,这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表示一种不确定的语气,模棱两可,表明作者用语不准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用“大约”“可能”等词表明作者尊重实际,实事求是。作者在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时,用估计、猜测的语气,正是用语准确的表现。
6、.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中国石拱桥》一文做到了这一点吗?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国石拱桥》一文做到了这一点,本文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的主要特征。
7、本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为什么题目不改为《赵州桥和卢沟桥》?你由此可以推断出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吗?
因为本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赵州桥和卢沟桥只是代表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两个典型的例子。可见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二)阅读“赵州桥非常雄伟,……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
人不知其所以为”。‖……“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刻着他的名字。
2.文中摘录表现全段中心的一个句子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分别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引用张嘉贞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奇特,引用张鷟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
4.赵州桥比其它拱桥结构坚固的主要原因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的28道拱圈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5.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等等。
6.本段文字的结构是总——分——总。
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文字的表达作用。
⑴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没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时,用估计、猜测的语气,正是用语准确的表现。
⑵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主要”突出了李春的重要地位,同时说明李春不是惟一的设计者。
(3)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两肩”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小拱与大拱的位置关系。“各”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数量。
8.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打比方,或列数字,或引用,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答:列数字,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答: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答:引用,说明赵州桥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答:举例子,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答:引用和打比方,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美观。
9.选文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的是什么?其优点是什么?作者要强调的是哪一个分句的内容?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的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优点是①节约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减重)②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防洪)③拱上加拱,桥身更美观(美观)。强调的是“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智慧和力量”。
大部分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小编整理了这篇,希望大家练习!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洨河(jiāo)桥墩(dūn)匀称(chèn)
b、双曲拱桥(qǔ)河堤(dī)记载(zài)
c、陡坡(dǒu)悠久(yōu)石砌(qì)
d、胜景(shèng)倾听(qīn)雕刻(diāo)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雄姿杰出巧妙绝仑b、倾听古朴惟妙惟肖
c、优跃推崇交头接耳d、横跨残殒就地取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中国石拱桥》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文章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________。
(2)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________为顺序。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江河上,发挥交通作用。(横跨、雄跨、横架)
(2)赵州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姿态、规模、雄姿)
(3)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称赞、推崇;欣赏、观赏;景色、奇观)
(4)石拱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建筑、杰作、工程)
5、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
(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6、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全桥只有一个大孔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7、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
8、根据你对第1段中画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
9、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
10、“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者引用张鷟的话,既说明了赵州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突出了桥的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阅读“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惟妙惟肖。”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说明卢沟桥的位置、修建时间及特点。
2.对该语段的层次结构分析正确的是:(a)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以上层次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
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
③强度高,坚固耐用。④形式美。
4.文段在介绍卢沟桥时紧紧扣住《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惊人杰作”这一点。如写形式优美,就摹写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写结构坚固,就用“两岸河堤常常被冲毁”与“卢沟桥从未出过事”作比较。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因为它是中国石拱桥中典型的联拱石桥。
5.“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句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几乎”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路面平坦的程度,但并不完全与河面平行。去掉后,与实际情况不符。
6.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11个半圆形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7.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8.文段中“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第一句:举例子和作比较。举例子的作用:举永定河发水,这座桥没出过事说明坚固的特征;通过举永定河发水时,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而卢沟桥没出过事,作比较突出卢沟桥坚固的特征,第二句:摹状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狮子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形象,突出了其形式优美的特点。
9.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例句: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仿句:这些大森林中的鸟儿,有的引吭高歌,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相互嬉戏,千姿万态,热闹非凡。
10.上述文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
(四)阅读“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是(b)
a精致b精巧c精美d精细
(提示:四个词都有“精致”的意思,但“精致”侧重于“细致”,一般形容事物的外形,不与结构搭配;“精巧”侧重于“巧妙”,一般与技术、器物的构造等搭配,如原文就是与技术相搭配;“精美”侧重于“美好”,一般指事物外观或构造;“精细”侧重于“精密”,一般与抽象的概念搭配,如:“精细地打算”“精细地筹划”等)
3、这段文字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依据是文中“首先”“其次”“再其次”三个词语。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举例子。作用是: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起重吊装方面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是承接上文,总领下文。
6、仿照示例,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下“黑板”、“书本”、“飞机”或“网络”(任选一个)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仿写:
初二语文题库 初二语文专题训练篇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_______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_______(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溪行忽桃花林落缤纷
欲其林土地平便还家
酒杀鸡作食至其家此中人云
处处之太守便向路
寻所志欣然往病终后遂无问者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
交通:俨然:怡然:
妻子:邑人:绝境:
外人:间隔:无论:
不足:未果:问津:垂髫: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7、“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有什么作用?
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初二语文题库 初二语文专题训练篇四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红芦huì()不xùn()nì()名信
诘责()畸形()深恶痛疾()发人深省()
2.解释下列词语,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1)深恶痛疾:
(2)油光可鉴:
(3)竭力:
(4)凄然:
3.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__________》《________》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最新初二语文题库 初二语文专题训练(1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