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课心得体会和方法 对中医护理的心得体会(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中医护理课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眼中的护理。
一个世纪之前,护士长南丁格尔提着油灯,在战场的病房中巡视伤员。她的眼中,饱含了对生命的怜爱。一个世纪之后,中山大学的护理人背着书包,在课室中奋笔疾书,我的眼中,充满了对这份职业的神圣敬仰。
不知不觉,我们的大一也已经走过了一大半。大家曾经抱怨脑干的神经核团难记,纠结各个系统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通过寒假预见习后,大家也深刻感受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吧。虽说我们没有接触专业技能,暂时做不到救死扶伤,但是我骄傲我是一名中大护理人。
寒假预见习期间,我被安排在icu,我跟着护士姐姐见习,帮助她们做些日常的护理工作,因为icu的病人大多数都处于昏睡状态,换药、擦身这些琐碎的事情几乎全都要护士来做。她们忙碌在病床之间,精确地记录着各种数据,实行医嘱。她们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她们“眼勤、手勤、脚勤、嘴勤、脑勤”,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如成人静脉输液,皮内、皮下注射,导尿术,灌肠术,插胃管,吸痰术等等,在我眼中,她们是医院最美护理人。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抢救,当我跟着护士长走到病床时,年逾古稀的老人已经奄奄一息,血时不时从嘴角流出来,心电图仪不断地报警,护士隔一段时间就注射一些肾上腺素,可是老人的心率依旧不能升上去,经过十多分钟的抢救才恢复了正常水平。我的心当时悬得老高,这不同于恐怖片,带给人的恐惧和震撼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看见生命的挣扎是如此脆弱,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奇迹让我对医护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在我眼中,何止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简直就是,没有护理人,就没有生命。
在医院预见习的每一天,我看到真正每时每刻陪在病人身边的人是护士们。他们收集信息,进行评估,再将第一手信息反馈给医生。他们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当他们遇到病人的抱怨和不满时,他们只是一笑而过。宽容、谅解、细致、体贴,在我眼中,护理不可或缺,护理任重道远。
如今临床专业非常抢手,可护理却遭人冷落。在我眼中,中国的护理资源有很大的空间,医院中医护比例失调。护士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在我眼中,我们护理人照样可以成为抢手货。
随着卫生部对护理事业的重视,近年来,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条例纲要,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开展了数目可观的建设活动来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如今,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和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我们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同学们,我们的前景将会是非常广阔的。
曾几何时,我们在家还是依赖父母,现在我们在中大迅速成长。如果大家能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到平衡,我相信学好护理是不难的。同学们,让我们为了祖国的护理事业奉献青春和才智,给未来书写下华丽篇章!
关于中医护理课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本人x年毕业于_中医学院,在_县_卫生院工作了x年,农村的特点是不分科。所以我是名符其实的中西结合全科医生。72年我就成功开展过针灸麻醉输卵管结扎术。效果特好,使西医折服。在边工作边学习中,我能独立管理西医病房。x年本人和一名护士成功抢救了一名极重型休克型肺炎。我将纯阿托品直接输进静脉,一个晚上就输进500多毫升。这可能是全国的首创。本院的唐_院长夫人,西医张_要我写论文,可惜我没有听,认为这是大医生的事。她后来调至_县人民医院,老公调至_县卫校任书记。他们可以作证。
83年本人调至_市_医院,基本上结束了西医工作,从此专攻中医。但是中医仍然不分科。所以我是名副其实的全科中医师。
_地区的医生把张仲景的药方叫经方,其它的药方叫时方。经方用得好,疗效绝对好。下面仅列举数例。
1,_局工厂职工胡某,男,27岁。左偏头痛七年有余,每天下午加剧,伴有恶心,舌稍红,苔薄白,脉浮昡。用小柴胡汤加味,三剂症缓,六剂治愈。
2,谭某,职工家属,女,59岁。三天前受凉,现手脚在晚上抽筋,汗出纳差,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此乃揉痉,桂枝汤主之。我用桂枝汤加味,三剂病愈。
3,王某,退休职工,男,70岁。心慌头痛,全身乏力,纳食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滑,脉细结代。炙甘草汤主之。服三剂,病情明显减轻。两个月后病情再次发作。连服六剂,脉结代消失。
4,冯某,港退职工,男,79岁。胸闷心慌,乏力气短,劳则加剧。舌淡紫,苔薄白,脉结代。连服炙甘草汤九剂,结代消失。观察八个月,没有复发。
_年《_报》出来100道题,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其中有一题是半夏泻心汤之君,成无己认认为是黄连,柯琴认为是半夏。那么,君药究竟谁呢?我想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成痞。升降失常,阴阳不调,寒热互结,遂成痞证。本方立法,寒热互用,调和阴阳,苦辛并进,顺其升降。一言蔽之,辛开苦降。这已明说,君药必须是两味。所以,我提出黄连半夏共为君药。虽文章写得不好,但金榜唯我题名。我生平第一篇论文,竟不费吹灰之力上了《中医杂志》。原来小人物也可写论文。同时也为医院争取了名誉,这是__医院的第一篇论文。虽然中医杂志社把我的名字写成华_,但单位名称没有错,_市_医院唯我姓华,整个_市港务局,几千职工也只有我一人姓x名_。
80年代八十年代,全国掀起气功热。真假李逵齐上阵,气功大师显神通。气功究竟是什么?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所说的"气"是物质。我认为气功同样是物质。我们知道活人都有电,这种电叫生物电。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足以证明。有电必有场。如声场,光场,热场,电场等等。场是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我认为,气功就是这种特殊物质。气功就是生物场。气功师的生物场特别强大。我的文章“气功经络和元气”发表于浙江《气功》1986年第四期。
由于对气功感兴趣,出了平时_,更注重理论上的提高。有一次看到有关人体固氮菌的文章,我很自然的想到,气功中的辟谷是否和人体固氮菌有关。于是写了篇文章发给浙江《气功》。不久文章就被打回。我不死心,又寄给北京的《中华气功》。反而被录取。真是因祸得福,省级变成了。
退休后我一天也没有休息,继续在外地打工。从深圳到北京,我全国不是地方。实际上打工是的学习。正如司马迁所说,行千里路如读万卷书。从此思路更开阔。85年我就挑战过成无己和柯琴,并得到国家的认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思想能否再开放一点。治好几个疑难病,发表几篇论文对我们老中医来说并非难事。难的是挑战_。谁是_,当然是医圣张_。叶_就敢挑战张仲景。
从张_到叶_、王_、吴_、薛_等温病学派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一千五百年。我认为叶天士非常不简单,他肯定是熟练地掌握了《伤寒杂病论》,而且在实践中发现了它的许多不足之处。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创出一个新的学科。在《外感温热篇》中,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直接挑战张仲景,他早就发现伤寒杂病论只能解
中医护理课心得体会和方法 对中医护理的心得体会(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