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 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总结(7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一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导入】魅力八中,魅力课堂,欢迎来到张老师的历史微课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历经磨难,眼看就要修成正果,可是历史让中国人民又经历了一难,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一难就是解放战争。那么本节课我们久来学习解放战争。
【教学过程】
1、丰子恺漫画: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和要求就是和平和民主。
2、关系示意图:而当时影响民主和平的最主要的政治力量是国、共两党。两党都拥有军队,有地盘,有强大的影响力。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美国扶蒋反共,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体现民意。这些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变为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与中共为代表的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
3、那如何让解决矛盾?是战?是和?战?人民不答应!和,蒋介石不愿意。因此蒋介石采在内战准备尚未充分的情况下,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历史照片:他曾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毛泽东不顾安危,诚心赴约。双方经过谈判,达成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双十协定”。之后又于1946年召开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会议。但国民党在内战准备充分后撕毁协议,通过谈判手段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失败。这样,战争爆发。下面我们来来看看这场仗是如何打的。
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中原解放区以河南为中心,链接陕西、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多个解放区。国民党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对党和人民来说,要进行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用时八个月歼敌70多万,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国民党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计划,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双矛政策”。党中央从全局战略出发,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经西北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的努力,几个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2、同时,毛泽东认为敌人攻打陕北和山东,两个拳头一伸,胸膛就露出来了,可趁机对准他的心脏南京和武汉插上一刀,将战线打到国统区去。于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东威胁南京,西威胁武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我们由防御变为反攻。
3、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9月,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截断了敌军向关内的退路,之后解放了长春和沈阳,到11月,东北全境解放。接着,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开始,歼灭了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包围国民党“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的部队,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辽沈战役结束后,平津战役打起,将国民党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使国民党损失150多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
4、战场上的溃败,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1949年4月国共两党进行北平谈判,后谈判破裂。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毛泽东有一首诗豪迈地展现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的英雄气概。其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是指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5、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直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胜利,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中国历史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反帝成功,使中华民族结束半殖民地被侵略屈辱的历史,迎来民族独立;反封建成功,结束了专制统治,走向民主复兴之路。这样,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因此,这是中国有近代到现代的历史转折点,开启中国历史新纪元。
2、世界:政治格局:民主、和平和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也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3、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已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而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对于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二
为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根据本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工作方案》,3月19日,市五中法院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研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姝主持会议,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唐文,执行管理处处长兰建恒、立案庭副庭长陈雯雯、刑二庭副庭长梁婷围绕专题进行研讨发言。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巡视员、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共60余人参加会议。
集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原文;
陈敏尔书记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原文;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唐文副院长发言要点: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才能增强底气、骨气,形成爱党爱国的理性认同。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领悟历史,把党史、新中国史学好,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正确理解“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深邃的哲学问题,真正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知党史、新中国史,要真正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深刻理解党的初心使命,保持政治定力,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要真正把准历史前进的脉络,融入时代主题,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兰建恒处长发言要点:
延安精神是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的13年里,党中央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形成的具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其内涵可以提炼为: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延安精神,从中汲取力量,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陈雯雯副庭长发言要点: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革命根据地处于危急之时,用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就义和矢志不渝形成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通过对井冈山精神的重新学习进一步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法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做到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梁婷副庭长发言要点:
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巴黎和会又使他们看清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压,五四运动带着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不仅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作为人民法院的青年干警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对“业之重者”笃定于行,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为标尺,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
对于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缅怀革命先烈,争当四好少年!》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祭奠长眠地下先烈的英灵,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天空自由翱翔的和平鸽,仿佛把我们的记忆又带回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我们不会忘记,从卢沟桥的qiāng声到平型关的大捷;从台儿庄的血战到百团大战的反攻,从南昌起义到陕北快师,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多少华夏子孙为了和平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烈士们是时代的先锋、是民族的脊梁、是祖国的功臣!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他们的英明永垂青史。
同学们,我们身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在我们身上寄托着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祖国未来繁荣强盛的重任,已不可推卸的落在了我们肩上。我们今天缅怀革命先烈,就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继承先烈的革命遗志,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定祥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国本领,加强道德修养,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要求我们当代少先队员一定要牢记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现在,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四好少年!
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国富。”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树立建设强大祖国为理想,坚持不懈,努力奋斗!震我中华,扬我国威!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对于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四
为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根据本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工作方案》,3月19日,市五中法院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研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姝主持会议,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唐文,执行管理处处长兰建恒、立案庭副庭长陈雯雯、刑二庭副庭长梁婷围绕专题进行研讨发言。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巡视员、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共60余人参加会议。
集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原文;
陈敏尔书记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原文;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唐文副院长发言要点: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才能增强底气、骨气,形成爱党爱国的理性认同。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历史、领悟历史,把党史、新中国史学好,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正确理解“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深邃的哲学问题,真正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知党史、新中国史,要真正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深刻理解党的初心使命,保持政治定力,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要真正把准历史前进的脉络,融入时代主题,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兰建恒处长发言要点:
延安精神是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的13年里,党中央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战争、反摩擦斗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形成的具有体系性的观念和作风,其内涵可以提炼为: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延安精神,从中汲取力量,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陈雯雯副庭长发言要点: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革命根据地处于危急之时,用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就义和矢志不渝形成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通过对井冈山精神的重新学习进一步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法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做到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梁婷副庭长发言要点:
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巴黎和会又使他们看清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压,五四运动带着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不仅留下了伟大的五四精神,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作为人民法院的青年干警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对“业之重者”笃定于行,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为标尺,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
对于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五
【教学目标】概述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导入】魅力八中,魅力课堂,欢迎来到张老师的历史微课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历经磨难,眼看就要修成正果,可是历史让中国人民又经历了一难,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一难就是解放战争。那么本节课我们久来学习解放战争。
【教学过程】
1、丰子恺漫画: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和要求就是和平和民主。
2、关系示意图:而当时影响民主和平的最主要的政治力量是国、共两党。两党都拥有军队,有地盘,有强大的影响力。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美国扶蒋反共,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体现民意。这些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变为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与中共为代表的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
3、那如何让解决矛盾?是战?是和?战?人民不答应!和,蒋介石不愿意。因此蒋介石采在内战准备尚未充分的情况下,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历史照片:他曾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毛泽东不顾安危,诚心赴约。双方经过谈判,达成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双十协定”。之后又于1946年召开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会议。但国民党在内战准备充分后撕毁协议,通过谈判手段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失败。这样,战争爆发。下面我们来来看看这场仗是如何打的。
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中原解放区以河南为中心,链接陕西、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多个解放区。国民党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对党和人民来说,要进行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用时八个月歼敌70多万,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国民党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计划,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双矛政策”。党中央从全局战略出发,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经西北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的努力,几个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2、同时,毛泽东认为敌人攻打陕北和山东,两个拳头一伸,胸膛就露出来了,可趁机对准他的心脏南京和武汉插上一刀,将战线打到国统区去。于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东威胁南京,西威胁武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我们由防御变为反攻。
3、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9月,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截断了敌军向关内的退路,之后解放了长春和沈阳,到11月,东北全境解放。接着,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开始,歼灭了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包围国民党“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的部队,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辽沈战役结束后,平津战役打起,将国民党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使国民党损失150多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
4、战场上的溃败,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1949年4月国共两党进行北平谈判,后谈判破裂。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毛泽东有一首诗豪迈地展现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的英雄气概。其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是指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5、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直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胜利,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中国历史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反帝成功,使中华民族结束半殖民地被侵略屈辱的历史,迎来民族独立;反封建成功,结束了专制统治,走向民主复兴之路。这样,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因此,这是中国有近代到现代的历史转折点,开启中国历史新纪元。
2、世界:政治格局:民主、和平和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也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3、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已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而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对于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六
一战后,帝国主义无视中国是战胜国的地位,强行把山东割让给日本,爆发了以北京大学为燃点的、著名的“五四”运动,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历史舞台。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过度。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30年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作为xx人我们不忘初心学党史、学历史,怀着敬畏的心情我从侧面来浅述一下“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政策”。
一、从1919年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
我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人口80%以上是农民,他们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因为农民所希望的就是:“夺取地主的土地,使他们不再强迫农民服工役。”唯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广泛发动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土地政策的演变经历过四个阶段。从1927年7月20日党中央发布第九号通告到抗日战争爆发,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主要手段是没收地主土地、打土豪充财政经费、征收地主富农钱财等经济政策。这从根本上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使广大农民参与到革命中来,壮大了革命队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党经费不足的情况。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已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有利于国共合作,有利于全国同仇敌忾团结抗日出发,实行了适应抗日民族战争的新的经济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没收土地的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执行减租减息政策,虽然是在不改变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产品分配关系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一种特殊政策,但削弱了封建势力,使地主阶级的经济地位逐渐下滑,并为农民经济地位的上升创造了前提条件,激发了农民生产与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了地主及其他阶层的利益,从而达到了依靠群众、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抗日的政策目的。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
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之前,是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日益完善并得到切实实施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土地政策转变为核心,全面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提出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这是中国共产党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开始向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变。
《中国土地法大纲》于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本法公布前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农民不要求重分,可不重分。
《中国土地法大纲》不但肯定和发展了1946年五四指示中提出的将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而且改正了其中对地主照顾过多的不彻底性,成为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公布与实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土地革命基本经验教训,是一个正确的土地纲领,它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对保证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47年7月,全国解放战争转为战略反攻,战争主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1947年1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了第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做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报告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概括为:“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提出,不仅正确的解决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从而使社会生产力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直接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二、回望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政策的几点感悟
(一)我党的几次政策调整都是顺势而为,牢牢抓住大多数;
建党初期无权、无钱、无人仅仅依靠工人学生运动不断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和镇压无从发展。建军后握了枪杆子,总结了起义经验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就必须团结大多数占中国人口80%的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战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党对于地主、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政策,所有的一起都反映了我党高度的自咎自变、审时度势能力。
(二)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政策为社会主义经济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我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以一系列经济政策操作,促使了我国经济在这一时期持续向好向快发展,完成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完美过度,为新中国初期打下了经济基础。
如今我党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光辉大道之上,我们xx人更当不忘初心、努力工作以主人翁精神围绕着xx战新产业、新兴产业,xx引资、持续发力、殚精竭虑,为xx经济腾飞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对于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七
【教学目标】概述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导入】魅力八中,魅力课堂,欢迎来到张老师的历史微课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历经磨难,眼看就要修成正果,可是历史让中国人民又经历了一难,才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一难就是解放战争。那么本节课我们久来学习解放战争。
【教学过程】
1、丰子恺漫画: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和要求就是和平和民主。
2、关系示意图:而当时影响民主和平的最主要的政治力量是国、共两党。两党都拥有军队,有地盘,有强大的影响力。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美国扶蒋反共,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体现民意。这些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变为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与中共为代表的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
3、那如何让解决矛盾?是战?是和?战?人民不答应!和,蒋介石不愿意。因此蒋介石采在内战准备尚未充分的情况下,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历史照片:他曾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毛泽东不顾安危,诚心赴约。双方经过谈判,达成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双十协定”。之后又于1946年召开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会议。但国民党在内战准备充分后撕毁协议,通过谈判手段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失败。这样,战争爆发。下面我们来来看看这场仗是如何打的。
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中原解放区以河南为中心,链接陕西、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多个解放区。国民党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对党和人民来说,要进行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用时八个月歼敌70多万,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国民党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计划,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双矛政策”。党中央从全局战略出发,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经西北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的努力,几个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2、同时,毛泽东认为敌人攻打陕北和山东,两个拳头一伸,胸膛就露出来了,可趁机对准他的心脏南京和武汉插上一刀,将战线打到国统区去。于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东威胁南京,西威胁武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我们由防御变为反攻。
3、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9月,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截断了敌军向关内的退路,之后解放了长春和沈阳,到11月,东北全境解放。接着,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开始,歼灭了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包围国民党“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的部队,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辽沈战役结束后,平津战役打起,将国民党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使国民党损失150多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
4、战场上的溃败,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1949年4月国共两党进行北平谈判,后谈判破裂。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毛泽东有一首诗豪迈地展现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的英雄气概。其中“宜将剩勇追穷寇”,是指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5、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直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胜利,这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中国历史转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反帝成功,使中华民族结束半殖民地被侵略屈辱的历史,迎来民族独立;反封建成功,结束了专制统治,走向民主复兴之路。这样,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因此,这是中国有近代到现代的历史转折点,开启中国历史新纪元。
2、世界:政治格局:民主、和平和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也鼓舞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3、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已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而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 陕北革命历史心得体会简短总结(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