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党史12章心得体会总结(二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4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党史12章心得体会总结

通过学习党史,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

<>

(一)学习党史是党一贯性的要求,学习党史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有好多次学习党史的高潮。尤其是从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后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任务提出来以后,学习党史变成了全党的一件大事。

(二)学习党史尤为重要。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是正确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法。对于党员而言,学习党史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是每名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加强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是促使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的必要途径。尤其对于我们担负特殊职责使命的而言意义更不止于此,只有勤学常温党史,对党的历史了然于心,才能深刻体会我们党奋斗历程的艰辛,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才能不断从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得到启迪和警醒,才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去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迷惑和艰难险阻,维护肩负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职责任务。

(三)学习党史,关键是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要积极主动地学,而不是“用时翻书”;要全面系统地学,而不是寻章摘句;要带着问题学,而不是死记硬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党的历史了解得多了,自然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要善于透过历史进程把握历史规律,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不因现实不完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捍卫党。

(四)学习党史,重点是学习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有过惨痛的教训。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五)学习党史,根本目的在于以史鉴今、以史促今。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效果要用实践的成果来检验。要把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转化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实际行动。

一是要结合学习党史不断增强党员意识。二是要结合学习党史模范实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等。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所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历史意义,仔细思考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及如何去继承和发扬,立足本职工作,找准实践的切入点,努力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三是要结合学习党史扎实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

一是学习党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党史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只注重党史的重点内容学习,对党史的每一个发展环节掌握的不够好,不够深入,对我我们党的艰难发展历程不够深刻。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此外很多时候,只注重表面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没能深刻地准确地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与党史的学习有效衔接。

二是学习不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十分强,忙于业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学习党史、思考问题少,平时坚持得好一些,工作多、任务重的时候做得不好,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时结合不够紧密,韧性钻劲不足,有浅尝辄止和半途而废的现象。

<>

(一)认识不到位

对党史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对一些理论问题的学习缺乏系统性,研究浅尝辄止、缺乏长期坚持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思考、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

(二)自我要求不严

对加强党史学习认识不足,抓得不够紧、站位还不够高,没有把党史学习作为政治必修课来修,平时主要停留在表面学,任务学,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领会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艰难历程。

<>

学习党史,务必深刻领会,用心思考;学习党史,务必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结合当前政治学习,抓好党史的全面系统学习,全面准确理解党史的内涵、意义。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着问题学,深入思考学。

最新党史12章心得体会总结

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2.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确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4.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租界的英国巡捕突然在南京路上向游行的群众开枪,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民众的愤怒,全国各地有170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反帝运动。

7.北伐战争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

8.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北伐军3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9.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10.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秋收起义。

1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井冈山,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2.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13.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14.红军反“围剿”战争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调集军队向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红军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5.中央红军主力长征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

16.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17.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了“八一宣言”。

18.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1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

20.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扩大会议。

2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一部进入平型关,八路军发起攻击,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

22.《论持久战》发表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

23.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出动百余个团,沉重打击了日军。

24.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突袭。

25.大生产运动1942年底,中共中央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26.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春,延安整风运动开始。

27.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29.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抵达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并签署了《双十协定》。

30.土地制度改革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31.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2.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党史之最和第一

▲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是1922年1月12日的香港海员大罢工。至3月5日,罢工胜利结束。

▲ 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是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宣言,提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章,是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它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都做了具体规定。

▲ 我党第一个妇女部长是向警予同志。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她被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1928年4月30日牺牲于武汉,时年33岁。

▲ 中共中央最早的机关报是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的《向导》周报,蔡和森为主编。1927年7月18日停刊,共发行201期。

▲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所干校是上海大学。1922年10月成立,1923年4月,邓中夏任总务长。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蔡和森和恽代英等同志都曾在此任教。

▲ 中国农村最早的共产党支部,是1923年3月在广东省顺德县建立的顺德支部。

▲ 中国共产党中最早提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思想的是瞿秋白同志。1923年6月15日,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新青年之新宣言》,提出无产阶级在社会关系中,自然处于革命领袖的地位。

▲ 第一次国共统一战线,是1923年6月开始的以国共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统一战线。1927年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而破裂。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是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议决的。它较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主要增加了新党员候补期:劳动者三个月,非劳动者六个月。候补党员只参加党的小组会议。

▲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是1923年在安源组办的中共安源党校。1923年冬,刘少奇任校长,任岳具体负责。

▲ 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国共合作时期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于广州举办。1924年7月3日开学,8月21日毕业,原有学员38人,毕业时33人,彭湃为主任。

▲ 中共中央最早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是1925年1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大会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提出的。

▲ 第一次规定支部为党的基层单位,是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规定“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支部。”

▲ 中国共产党第一张日报,是《热血日报》。1925年6月在上海创刊,瞿秋白同志是主办人和主要撰稿人。它歌颂人民反帝斗争行为,揭露帝国主义军阀政府的罪恶淋漓尽致,国内外反动派把它视为洪水猛兽,6月29日被查封,只出版24期。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武装,是1925年11月初在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下,在广东肇庆,以铁甲车队为基础建立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

▲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布的反对贪污腐化的文件,是1926年8月14日我党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迄今看到的我党第一个反对贪污腐化的文件。

▲ 我党的第一部党史,是1926年蔡和森在莫斯科大学所作的讲演,题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使命》。

▲ 我党第一次使用民主集中制这个科学概念,是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中提出的。

▲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起义是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发动。起义部队共两万余人,8月1日零时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全歼驻南昌敌军3000多人,占领了南昌。

▲ 在中共党史上第一次历史性转变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为转折点。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乡村,中国革命由此获得新生。

▲ 第一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是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在发言中提出的。他指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位于湖南、江西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此地,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建立了工农兵政权,创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 第一次“左”倾错误,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即错误地估计大革命失败的形势,而认为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命令少数共产党员和群众去执行毫无胜利希望的武装暴动,使保留下来的革命力量又遭受损失。

▲ 最早提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是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这个明确的公式是在《〈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这篇著作中第一次提出来的。

▲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通过宪法大纲等决议,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

▲ 最早决定8月1日为建军节,是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7月11日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1933年8月1日首次纪念“八一”建军节。

▲ 第一次提出政治工作是“生命线”,是1934年2月中央军委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当时的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中央军委主席朱德、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同志,在他们的报告和讲话中,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生命线”的口号。后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同志在有关讲话中,都阐发了“生命线”的原则。

▲ 第一次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城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 长征中的第一个大胜仗是1935年2月毛泽东等同志带领中央红军先后占领了土城、扎西、桐梓和娄山关,28日占领遵义城后,又歼灭前来救援的敌军20个团,俘敌3000多人,史称“遵义战役”。

▲ 第一次提出抗战是持久战,是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的第8天,朱德同志在《实行对日作战》一文中指出:中国的抗战……将是一个持久的艰苦的抗战。

▲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平型关战役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在聂荣臻同志的领导下,于1937年11月份以晋东北恒山地区为中心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 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是1938年1月10日八路军在冀西阜平县召开的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上民主选举的“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它领导着边区39个县和1000多万人民。

▲ 最早将“七一”定为党的生日,是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讲演《论持久战》时提出来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7周年纪念日。”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这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作出的关于纪念“七一”的指示。

▲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是在1939年1月15日至2月4日举行。民选的参议员145人出席会议,代表边区200万民众。会议讨论了边区的建设和抗战问题。大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林伯渠为政府主席,高自立为副主席。

▲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公式是1939年12月发表的毛泽东同志的重要理论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增加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从而完整、全面地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总路线总政策。

▲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诱降、英美劝降之下,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是国民党反动派阎锡山、何绍南、石友三、朱怀冰等,于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武装进攻我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及晋西和晋冀鲁豫等三个地区,中国共产党采取坚决自卫的原则,领导根据地的军民坚决回击;第一次反共高潮遂被击溃。

▲ 第一次系统论述“党风”问题,是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整顿党的作风》。这是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会上的演说。

▲ 我党历史上开得最长的一次中央全会,是1944年5月21日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六届七中全会,到1945年4月20日结束。会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达到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一致,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和迎接对日本侵略军的战略大反攻做了充分准备。

▲ 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1944年在晋察冀中央局领导下,邓拓同志主持编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在当时对毛泽东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 中国人民一百年来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是侵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胜利结束。

▲ 第一次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1946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的。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最新党史12章心得体会总结(二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