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举例(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92

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举例篇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举例篇二

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

(一)主语的省略

在文言文当中,省略主语是很常见的,有承前省略,有对话省略,承宾省略等。

(1)儿俱,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促织》)

(2)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

(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鹊》)

一是"儿俱,儿啼告母""母闻之,母面色灰死",这是主语承前省略。

二是"吾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三是"作亭者乃山之僧智仙也",这是在对话中省略主语。

四是"扁鹊已逃秦矣",而"扁鹊"是上一句的宾语,这是承宾省略。

在古汉语当中,主语可以换来换去,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

"桃源人见渔人,桃源人乃大惊,桃源人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渔人还家,桃源人设酒杀鸡作食"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异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见到这样的句子,要依靠上下文,边读边补充省略了的成分。

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举例篇三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有定中倒装句、动宾倒装句、介词短语倒装句、主谓倒装句等。

(一)定中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中心词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如: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分析

2023年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举例(六篇)

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举例篇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