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读书论语心得体会(4篇)
教师读书论语心得体会篇一
于丹教授说,其实《论语》的态度是什么呢?就是以一种朴素的、温暖的,言传身教的生活态度,去影响他的弟子。《论语》告诉我们,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内心充满幸福感。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境界。当所有忧烦、迷惑或畏惧压在眼前的时候,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变得更加智慧聪颖,变得更加勇敢无畏,那么外在的一切不也就没有了吗?所以,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不要借助外在物质的得与失,让自己拥有一份浅薄的骄傲,这就是《论语》里所倡导的一种人生观。
于丹教授以自己的心得来诠释论语中难以理解的道理,并结合实际生活帮助人们去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调整好个人的心态,使人们明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是尤为重要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拿自己与别人相比较,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境遇,别人为什么做得很成功,而自己却为什么总是默默无闻,总在羡慕、嫉妒别人的日子里生活,于是埋怨、愤怒油然而生,使自己身心疲累、郁郁寡欢。其实他没看到别人的`付出,很多时候就是缺乏于丹老师在论语中所说的豁达开朗,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如能以平和的心态想一想,别人的得到一定有他相对应的付出,当然,这个付出有种种。如果你不想去付出就不要去嫉妒别人的拥有,羡慕别人的生活而看不到自己的珍贵,这是不聪明之举,也是可悲的。
于丹教授用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生存的环境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虽然我们凭借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去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教师读书论语心得体会篇二
读了《论语》一书,我感触很深,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
所谓《论语》,即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
《论语》一书是孔子学说的体现,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孔子认为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
其中几则令我印象颇深。
第一则当然就是开篇第一章的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多么勤奋的人,多么乐观的人,多么大度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君子谁为君子?这值得我们学习。学后复习,不仅会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会从旧的知识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就是“温故而知新”,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而来,大家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学习,真的是很快乐。别人不理解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去为此恼恨、恼怒
最新教师读书论语心得体会(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