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说课稿(优秀6篇)
幼儿园社会说课稿篇一
随着小班幼儿对环境的熟悉,我们对孩子早晨的入园和放学后的离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家长手拉手自己走。这样既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同时也很安全。但在利用晨间谈话、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形式后,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早晨依旧看到年老精瘦的奶奶背着白白胖胖的孙子从门口摇摇晃晃地往教室门口走;放学后,背上趴着,肩膀上扛着,手上抱着,姿态各异。更有一些孩子撒腿在前面跑,奶奶在人群中边喊边追;有时还会出现孩子走散,家长到处找的局面。
看到以上这些发人深省的场面,我们找到了灵感:何不利用我园的现代多媒体手段,把这些具体的,来自孩子身边的场景拍下来,让他们自己来分析,评价呢?使他们真正地从知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呢? 于是,我们就设计了情感活动《我会自己走》。
【活动目标】
1.知道放学回家时应小手拉着大手,跟着家人有序地走出园门,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
2.掌握自己与家人走散后的最基本的解决方法。
3.知道自己长大了,要自己走;激发自己走的荣誉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过儿歌《我要自己走》
2.物质准备:录像镜头
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
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
d.放学时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e.在幼儿园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3.动画课件: 儿歌《回家啦》
【教学过程】
1.看录像导入,激发交流的兴趣。
(放录像片段a.家长蜂拥着从园门口走来)
2.看录像分析讨论,与同伴互相学习。
老师把平时小朋友和家人一起到幼儿园门口的镜头拍了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1)幼儿看制成ppt课件的录像片段:(录像片段b)幼儿离园时要家人抱着、扛着、背着走。(录像片段c)幼儿跟着家人手拉手,一起走,随着人群有序地走出园门。最后定格在场景总图上。
提问:
你认为他们中谁做的最棒?
我们一起为她鼓鼓掌。
为什么你觉的他做得不太好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我们一起对他说一说。
小结:我们小朋友已经长大,变重了,家长抱不动我们了,同时我们已经上幼儿园了,变得能干啦,要自己走。
(2)播放儿歌,幼儿跟着一起朗诵复习儿歌《我要自己走》。
你们看,不但我们小朋友很能干,连小鸟、小兔,小动物们也很能干,它们也不要爸爸、妈妈抱呢。
播放儿歌: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你看小鸟自己飞,小兔自己跳,小狗自己跑,小鱼自己游,我为什么不能自己走?妈妈、妈妈,你快撒手,我要自己走。
(3)幼儿看录像片段d:离开教室后,幼儿离开家人,跑得远远,家人追也追不上。
(4)看录像片段e:在幼儿园和家人走散了,回教室找老师帮忙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如果在幼儿园里找不到家人,我们要回到教室里请老师帮忙,等家长来接你。
提问:老师是怎么说的?这次他是怎么和家人一起回家的?(和家人手拉手回家的。)
3.学习儿歌,在文学艺术美中提炼行为要求。(看动画课件)
儿歌:放学啦!回家啦!
爸爸妈妈来接我!
我和他们手拉手,
快快乐乐走呀走。
我不跑,也不抱,
早早离园回家啦。
幼儿先听一遍儿歌。
边看录像,边听儿歌。
和老师一起表演儿歌。
4.回家游戏,在游戏情景中进行行为练习。
老师扮演家长来接小朋友回家,故意抱起孩子或背起孩子走,引导孩子自己说:我长大了,我要自己走。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存在与生活中的细小而繁杂的事,经常会被我们的传统教学拒之门外,但是这些琐事却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在这些不起眼的事情背后,却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次活动的选材,教师注重了对生活地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下午放学后幼儿离开教室"的这一段时间中所蕴含的教育素材,运用录像让孩子们平时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展示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有话可说。
本次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采集了孩子们放学离开教室后的情景,让孩子看看——大家在离开教室后的不同表现;评评——他们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听听——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做做——我们一起来跟着儿歌学学该怎么做呢,营造出生活化的学习情景,使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得到提升。
建议: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而造成的。本次活动中的录像短片,可以在家长会上播放,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地育儿,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社会说课稿篇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希望今天我能给大家带来轻松的十分钟。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社会活动《电话礼仪》。
《纲要》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电话是幼儿熟悉并经常使用的通讯工具,正确的接听、拨打电话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大班的幼儿平时已经有多次拨打电话的经验,同时,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和交往需求的增多,与人通过电话交流沟通已经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有些幼儿在接听、拨打电话时常常出现不文明的行为,这不利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也从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帮助幼儿习得电话礼仪,文明与人交往是必要的。本次活动主要通过情境演示、讨论、操作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文明接打电话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亲社会行为,这也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
1。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这条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2。在活动中感受打电话的乐趣。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情感的角度,让幼儿获得文明打电话的乐趣。
3。在模拟游戏、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设定这条目标,主要是从行为技能上,通过模拟打电话游戏、图片操作等活动,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等能力。
1。经验准备:
(1)幼儿已有打电话的多次经验。
(2)教师与配班老师事先准备好一段电话礼仪示范表演。
2。材料准备:图片3种,自制迷宫图等操作卡2类,笔、橡皮、五角星贴纸若干,电话机2部。
1。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体现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好方法,通过互相讨论,自由发表,让幼儿从中获得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2、演示法通过出示情景图片、情景表演等,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幼儿,提高幼儿学习情趣,启发幼儿接打电话的文明行为的意识。
3。行为练习法让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练习和表演,在活动中自主自觉地学习,巩固和丰富了幼儿接打电话的知识与经验。
接下来介绍以下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出示电话机,让幼儿学习拨打电话、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在对电话礼仪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环节一:出示电话机,导入活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环节二:学习打电话的礼仪。
环节三: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
环节四: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教学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电话机引入主题,并提问幼儿:“你给谁打过电话,是怎么打的?”请幼儿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和教师一起玩“打电话”游戏,(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接着我运用讨论法,请幼儿集体讨论:“刚才的表演中哪些做法是礼貌的?还有哪些不足?”幼儿可以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为第二、三
幼儿园社会说课稿(优秀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