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评论题目 新闻评论的题目(精选19篇)
新闻评论题目 新闻评论的题目篇一
(2)质疑法律条文、行政法规
(3)质疑某种做法或说法
(4)对新做法或者新现象的赞许 这是褒扬类的评论,尤其应注意表扬代表了社会进步方向的现象。
(5)关注细节和细致的分析 就别人提供的新闻报道中提到的细节;自己是新闻的目击者所观察到的细节;生活中的细节。
(6)深入全面的思考与分析
(7)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
(8)理性的分析
论证的方法
简短是新闻评论的特征,往往不可能有较长的论证过程。因此新闻评论的论证过程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有些短评,可能只是直接提出观点。
a、 直接论证
如果是事实论据,要考虑事实发生的概率,要看事实的代表性如何;若为理论论据,要注意观点的权威性,寻找相对有权威者的观点作论据。
b、 比喻论证
c、 比较论证
新闻评论题目 新闻评论的题目篇二
美国的新闻奖项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是唯一获得这个奖项的美国总统。美国是一个标榜言论自由的国家,事实也正是如此,所以美国的新闻奖更加完善。 评选制度
普利策奖在每年的春季,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的十四名会员评定,5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正式颁发。
评奖项目
普利策奖第一次颁发是在1917年,至今已有八十八年的历史了。普利策奖的创始人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新闻界大亨约瑟夫·普利策。普利策1847年出生于匈牙利,1911年在美国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普利策的一生很传奇,他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经营谷物的商人。普利策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名军人。十七岁时,普利策先后向奥地利军队、拿破仑海外军团和英国驻印度军队申请参军,可是由于他的健康不佳,而且还近视,所以他的申请都被拒绝了。正在普利策垂头丧气的时候,美国在欧洲征兵的人把他给录取了,于是普利策乘船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普利策那时还不太会说英语,但是他的德语、法语都很好,这对他来说倒正合适,因为那时美国从欧洲征募来的士兵也大都说不了多少英语。
普利策去世于1911年;191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立;1917年,第一届普利策奖颁发,至今已有八十八年。普利策文学奖历来被美国作家视为一种荣誉,但也有例外,辛克莱.刘易士在1926年,威廉.萨洛阳在1940年都曾拒绝领奖,以示藐视。
罗纳德.里根新闻奖每年在世界上仅授予一名在体育报道中表现杰出的记者(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摄影或著名的电影演员)。获奖者须在现代社会的体育领域中,表现出使公众认可的想象力、激情、勇气和天分。罗纳德·里根新闻奖是美国体育学院颁发的奖项之一,是以曾当过体育评论员的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命名的。2002年获得该奖项的是全球传媒大王默多克;2003年获得该奖的是美联社体育部主任特里·泰勒。美国体育学院是一所独立的、非赢利性的体育研究生院,是美国唯一一所颁发体育奖项的大学。 xxx世界新闻摄影xxx荷赛奖 “wpp”这三个大写英文字母的组合,是“世界新闻摄影”,即 world pre photo三个英文字头的缩写,成为一年一度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专有名词。由于这一比赛是荷兰人发起并主办,所以中国摄影界习惯地称之为“荷赛”。
我国的新闻奖项
“中国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从1990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目前,中国新闻奖按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系列设消息、通讯、评论、新闻摄影、报纸版面、新闻专题节目、新闻性节目编排等评奖项目。
“韬奋新闻奖”
“范长江新闻奖”
广告奖项:
中国广告长城奖
中国广告业界创意最高奖项,共进行包括平面、影视、广播、户外四大类,26个单项的评比。评出的年度全场大奖及各类金、银、铜奖及入围奖代表了中国广告行业年度创意制作的最高水平。
中国艾菲(effie)奖
一个国际化的权威实效广告奖。它为表彰每年度广告投放达到目标,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广告主、广告公司所专门设置。它从广告效果和创意两个方面对广告全案进行评比,侧重广告效果。其获奖作品代表中国实效广告的最高水平,也体现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合作精神。
中国媒体企划奖
旨在向中国传媒业表彰那些在实施自身品牌形象推广和广告企划经营活动中取得成功经验的优秀媒体。有利于媒体单位学习和掌握自身品牌形象推广和广告企划经营的知识和标准,树立行业典范。
金铅笔广告奖
亚太奖: 亚太广告奖是亚太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广告奖项。由台湾《中国时报》举办,至今已经进行了22届。历届评委均由台湾广告界最权威的人士担任,获奖作品大多成为台湾广告史上的经典作品,大多获奖者也都成为台湾广告业界的风云人物。
1978年,台湾《中国时报》为庆祝出刊第10000号,创设“时报广告设计奖”,评选报纸广告和杂志广告两类作品。自第三届(1980年)起,更名为“时报广告金像奖”,更加注重作品全方位的表现。第十一届(1988年)起,增加电视广告作品的评奖。1990年,创立“时报亚太广告奖“,邀请亚太地区优秀广告作品和评委参加。
龙玺奖
一个完全由华裔创意人做当家的国际性奖项。1999年2月,四位来自香港、台湾、香港、新加坡的著名华人创意人,在香港做了一件对于华文广告界可能有深远影响的事--创办了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奖--一个完全由华裔创意人做当家的国际性奖项,一个跨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美各地华文广告市场的创意奖。 世界五大广告奖项: 1.纽约广告奖
戛纳广告奖源于戛纳电影节。1954年,由电影广告媒体代理商发起组织了戛纳国际电影广告节,希望电影广告能同电影一样受到世人的认同和瞩目。此后,戛纳同威尼斯开始轮流举办此项大赛,1977年戛纳正式成为永久举办地。1992年组委会又增加了报刊、招贴与平面的竞赛项目,这使得嘎纳广告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国际大奖。广告节于每年6月下旬举行,广告节期间各国广告代表来访,其它各界来宾亦云集于此。客户、制作公司、策略部门、创意团队在此开设一系列的交流会,研讨专业、商洽业务。每年大约有7000多位代表1万多件作品参赛。
伦敦国际广告奖每年的11月在英国伦敦开幕并颁奖。这项国际大奖,自1985年正式创立以来,每年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近年来报名作品均在万件以上,所有的获奖者将得到一座铜像。铜像为一个展翅欲飞、企图飞跃自我的超现实主义的人类外形。1998年度中国内地作品首度闯入决赛。 4.莫比广告奖
莫比广告奖创建于1971年,是全球5项最重要的广告大奖之一(全球5大广告奖项还包括:纽约广告奖,嘎纳广告奖,伦敦广告奖,克里奥广告奖)。其总部设在美国芝加哥。莫比奖的参赛者来自世界各国,每一届都有几十个国家的数千件作品参加,其中既有全球知名的跨国广告公司,也有一些地区性小型广告代理商。每年10月1日,参赛作品汇集芝加哥,12月中旬评选工作结束,转年2月举行全球瞩目的盛大颁奖仪式。随后,获奖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作为业界观摩共缅之用。第30届大赛有近40个国家的7000余件作品参赛。并于2001年2月8日在芝加哥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盛大颁奖仪式,全球各大电视台传播颁奖盛况。
克里奥大奖创立于1959年,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执行评委在一周内对所有作品作出评判。第一轮的幸存者被列为xxx入闱xxx,第二轮的评选决出铜奖,第三轮决出银奖,第四轮决出金奖,直至第五轮决出克里奥大奖。报名作品的公司名称将对评委保密,为确保评选的公正、民主和无政治偏见,故规定评委不能评审本国的作品,对广告文化背景不了解,评委也不得投票,参赛作品的成绩由参与该作品的评审的评委投票决定。金、银、铜奖的作品投票票数必须达到规定比例。因此,很有可能出现有多个金、银、铜奖,或者某些类别获奖的空缺。包装设计和技术类别将由那些在该项领域中享有盛誉的专家来评选。金、银、铜获奖通知书在颁奖典礼前2-3周寄出,所有金奖、银奖的获得者都将应邀出席在纽约举行的克里奥颁奖典礼。
新闻记者:2010年十大假新闻
2.涉假者多为职业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微博首次入围我们的打假之列。
【“新闻”】中国作协第七届九次主席团会、七届五次全委会昨日就开始在重庆举行,而作协主席团委员陈世旭、舒婷、赵本夫等也陆续到渝。记者从接待人员处获悉,这次来渝开会的作家入住的是一家五星级酒店,有的作家还住总统套房。吃的是2000多元一桌的宴席,接送车辆是奥迪车。
【真相】中国作协新闻发言人陈崎嵘回应,该报道是失实的。事实真相是:重庆申基索菲特酒店在27层确有一间“总统套房”,但没有任何人入住。全体与会人员用的都是宾馆平日标准的自助餐。会议期间,组织与会人员参观渣滓洞集中营旧址、“扫黑除恶”资料展览和到重庆烈士陵园祭奠扫墓等活动,都是集体乘坐大巴、中巴车往返。
4月7日,《华西都市报》刊发致歉声明:“本报于3月30日20版摘要编发《重庆时报》提供的失实稿件《住总统套房、坐奥迪文人有点高调》,把关不严,未经核实,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本报特向中国作家协会和广大读者诚恳致歉。”
【点评】中国作协召开主席团会和全委会,与歌星张信哲开演唱会本是风马牛,只因恰巧同一日到达重庆,又住同一家酒店,于是被“新闻敏感性超强”的记者扯到一块进行“关公战秦琼”,而且非得要在出场方式、衣食住行上分出高下。结果这一比就比出事来。细读报道,标题和报道中的内容互相矛盾。比如,标题是“住:选择总统套房”,而文中却称“作家团对酒店设施的要求很简单”。如今,“娱乐至死”已成为新闻报道的痼疾,有话不好好说,有事不好好写,非得要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定要炒成轰动新闻才满意,不摔跟头才怪!而“标题党”大行其道,危害甚烈,也由此可见一斑。
【刊播媒体】中新社
【“新闻”】一项权威机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此被中国国家科技部列入“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科研课题。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标准化委员会中国青少年卫生健康指导中心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00万是5岁以下幼儿。
【点评】这则假新闻的来龙去脉算是搞清楚了,但中新社的说明实在看不明白!核实新闻事实,本是媒体的职责,怎么变成提供材料的公司之责任?明明应该是中新社向广大读者致歉,怎么变成提供材料的公司向中新社致歉?更看不懂的是该新闻的最后一段:中国科技部、xxx、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等部门今天在此间举行“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发布会”称,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制的以海曼普滤芯为主要净化材料的海曼普快速除甲醛空气净化器,成功为解决中国普遍存在的家装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原文如此——本刊注)。文字诘屈聱牙且不说,怎么看都像是植入式广告啊!
【“新闻”】黄金市场近期的耀眼表现不仅招来了炒房客,现在又引来了“炒蒜人”。中国黄金旗舰店昨天再现单笔购买56公斤投资金条的大单,而这笔大单的资金就“来源”于炒蒜。据该店张经理透露,这位客户自2006年起开始定期投资实物黄金,每个季度入手一批,基本上每次都是5公斤,还为此特意购买了保险柜用来储金。但此后好长一段时间这位客户竟“消失”了。昨日,这位客户突然现身,刷卡1501万购入56公斤金条。原来这位大客户消失的这段时间,是去炒农产品了。他之前炒过大豆、绿豆,近期炒蒜又小赚了一笔,现在又转而购金。“炒蒜高手”说,高回报伴随的是高风险,所以还是想通过黄金来平衡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更保险”。
【刊播媒体】《法制日报》
【“新闻”】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在那些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其中,各类“隐性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因其手段“合法”,行为隐蔽,难以界定,一直处于法律救济的“边缘死角”。在近日召开的“2010年检察举报论坛”上,有专家认为,我国对举报人的保护在立法领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疏漏。专家建议应制定完善各种单行法律法规,以构建完备的公民举报权保护体系。
【真相】《中国青年报》6月22日报道《最高检:“七成举报者遭打击报复”报道不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主任王晓新在通报„12309‟举报电话的运行情况时,驳斥了此前„70%的举报者遭到打击报复‟的说法。……这一数字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主任王晓新斥为„不客观‟、„不准确‟。……王晓新说,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件很少,每年不会超过200件。”
【点评】作为国内最权威的法制媒体,理应比一般媒体更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法制日报》的报道中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但立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头一棒“报道不实”。其中是非曲直,外人难以评判。但从新闻报道角度来分析,《法制日报》明显有疏漏之处。首先,没有明确指出“70%的举报者遭到打击报复”究竟是出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哪份材料?其次,所依据的材料是否权威可靠?当然,最纠结的还是第三个问题:最高检的这份材料是否可以公开?如果涉密而公开报道,则成为泄露xxx,那就罪加一等。因此,媒体报道此类敏感问题,必须慎之又慎!
【“新闻”】要知道,国家规划的3个国际化中心城市中,就有西安,而且,西安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这更能够印证一个命题,那就是,天水、甘肃融入陕西后,将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反之,则很可怕——西安、陕西面朝东部发展时,天水、甘肃就会成为少人问津的背部,经济盲区也会由此产生。
【点评】正应了那句老话“自己的事别人先知道”!西安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这么大的新闻,陕西媒体却没有一点动静,反倒让千里之外的兰州媒体抢了先,岂有此等好事?况且,作为一家省级党报,披露这么重大的新闻,没有官方文件,没有权威新闻源,仅凭一个专家的演讲,而且未经采访核实便仓促见报,未免匪夷所思。
【“新闻”】站在喀什市的高点向四下望,只见脚手架林立,街道上车来人往,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场大建设的热潮之中。喀什如家快捷酒店员工林红上下班经过的市区,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堵墙被推倒,一天变一个样。“喀什的房子一天一个价,两个多月,房价就快翻倍了。”林红感受格外深刻:在喀什东湖的一套高层住宅,5月初的报价为2200元/平方米,7月初的价格已经涨到4100元了。
【真相】在《新疆日报》报道之前,《都市消费晨报》已于7月1日刊发记者于江艳的报道《喀什“特区”效应催热房地产》,结论大致相同。对此,xxx通报批评:“经查,两报的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刊发虚假新闻造成了房价在短时间内将成倍增长的心理预期,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对《都市消费晨报》《新疆日报》分别作出警告并处3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责成两报进行公开更正,消除负面影响,并进行通报批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点评】当今中国,房价问题时刻牵动着老百姓的心。因此,无论涨跌,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人心的波动。当然,不是说房价问题就不能报道,关键是如何准确地报道。在上述两报的报道中,只报道了消费者个人对房价的感受,而没有采用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
最新新闻评论题目 新闻评论的题目(精选1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