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哲学故事七篇(精选)
苹果哲学故事篇一
1,一般人基本的宇宙观是,地球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中等大小的行星,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大约位于银河系一个螺旋臂的内边缘,而宇宙何其大银河系只是众多星系之一。在大约这样一个图像形成后,我们每个人一定都会有一大堆问题,常见比如:有没有外星人,有没有和地球相似的行星?
这里有几个基本问题,是被我们人类称为物理学家去考虑的:
宇宙有多大?宇宙之外还有没有宇宙,有没有边界?宇宙从何开始,怎样开始?(这是上帝的事务)时间又从哪里开始?会不会有结束?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夸克,这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粒子了,夸克分6种,上下奇魅底顶。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一个质子包含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一个中子包含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
粒子的自旋:0,1/2,1,2。
所有粒子分成两类:组成宇宙中物质的自旋为1/2的粒子。(需要旋转两整圈,它们才一样)
在物质粒子之间引起力的自旋为0,1,2的粒子。(例如,引力子,光子。也就是它们属于没有质量的粒子!!就是它们组成所谓的引力场,电磁场!!也解决了从高中以来我和zyp的疑问,电磁场究竟是怎样一种物质呢?)
在物质粒子间交换携带力的粒子成为虚粒子。它们无法直接探测到,但它们确实存在,因为具有可测量的效应。例如,两个电子之间的电排斥力是由于交换虚光子所致。
任何粒子都有会和它相湮灭的反粒子,对于携带力的粒子,反粒子即为其自身。也可能存在由反粒子构成的整个反世界和反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埃德温。哈勃同学在观察其他星系的恒星光谱时,发现特征线族都向光谱的红端移动了同样相对的量,根据多普类效应,这说明远处的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而且距离越远的星系,远离速度越快,即宇宙处于膨胀状态!
牛顿理论是有局限的,是部分理论。爱因斯坦的理论也是。量子力学也是,修正后也会是。
如果你不相信宇宙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确定的定律所制约的,你最终必须将这些部分理论合并成一套能完整描述宇宙中任何东西的完整统一理论。
然而,这里却又一个基本的自相矛盾。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是关于物质世界的运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论述这一个原理的时候大量引用观察事例,有时候我怀疑如果仅凭观察我们是否能够得到可靠的结论?而霍金在时间简史里给了我不一样的思维途径,借助牛顿的经典物理理论,因为引力存在的普遍性,导致物质世界的物质之间永恒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因此世界处于无限运动之中。两相对比,至少我更加信服霍金的论证。
最后引用一下霍金的话:迄今,大部分科学家太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至于没工夫去过问为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不能跟得上科学理论的进步。在18世纪,哲学家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作他们的领域,并讨论诸如宇宙有无开初的问题。然而,在19和20世纪,科学变得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的质疑的范围,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 —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仅余下的任务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
苹果哲学故事篇二
多彩的世界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进步,每一次思考使我们渐渐走向成熟。
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又学会了思考,思考使我们的思维更加严密。真理是千差万别的,它上到时天文地理,下到时生活百态,但获得真理的方法始终唯一,那就是思考。
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知识的繁多,要求我们都要善于思考来代替死记硬背。人们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的差别,思考方式的差别。思维决定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思考的质量又决定了人格的高低,成就的大小。因此思考是人类最具价值的东西。
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群体中,我们要冷静思考,用理性去观察社会,去思考人生。渐渐的我们就能征服世界。法国科学家、哲学家笛卡儿在朦胧的睡梦中醒来后,仿佛在梦中得到什么启示般,在纸上写下几个字“我思故我在”。笛卡儿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甚至于自己的存在,却在这一天如梦初醒地道破天机:思考着的人才是活着的。也许可以说,生活不是需不需要思考,而是说,思考,是生活的前提条件,但也许很多人没意识到,那我只好拿前者来说了。人从呱呱落地就学会思考,但他们不会表达出来。他们会思考,他们从何而来,这个世界从何而来?随年龄渐渐地增长,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理应越来越多,但有一部分物质生活的思考被父母包办解答了,一部分精神生活的思考被父母和别的长辈阻止了。由于思考的问题
苹果哲学故事七篇(精选)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